胡适与冰心文学简介(10)

时间:2021-08-31

  ⑶ 1954年2月18日,胡适从美返台,参加国民大会第二次会议,改选总统与副总统。中外新闻记者采访他。当时记者是这 么记录的:“他说他过去办杂志、办报纸,对政治有意见,即直言无隐。他愿意为国家作诤臣,为政府作诤友,不愿居官。……他说他那以天下为己任的读书人气质,从未改变。”

  ⑷ 1956年10月23日,台北《新生报》记者就当时蒋介石婉辞祝寿与“如何建设台湾为三民主义模范者”一事,请胡适发表意见。在这些意见中,有一段话就是直接标明是《孝经·谏诤章》。

  胡适说,听说自由中国近年来有倾向旧文化的趋势,有人主张读经,有人反对在考试时用钢笔。对这种倾向,他表示惋惜。不过他认为有几句经书不可不读,譬如《孝经》中载:“天子有诤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诤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这一段里有一句话:“故当不义则诤之。”就是中国言论自由最古的经典根据。胡先生认为现在为国家办事的人最大弱点。就是在那些人中没有诤臣,只有唯唯诺诺的“是是是先生”(YesMan),要把“是是是先生”变成诤臣,不是容易的事,只有从言论自由着手。言论自由了,不仅有诤臣,而且有无数的诤臣诤友敢于说话,有痛苦的人可以诉苦,有冤枉的人可以宣冤,政府有不当的言行,有人敢出来批评而不致有犯罪坐牢的危险。言论自由了,政府首长才有无数的诤臣诤友,就不必再靠私人耳目,这才是真正的民主力量。

  可以看出,胡适在这里不厌其烦地对《孝经·谏诤章》作了深入浅出的诠释,充分地表现了他对民主政治的渴望、对言论自由的执著追求,其实质正如胡适自己所表白的,那是“因为爱国太深”的缘故所以即使他遭到不应有的误解或围攻,他仍一如既往,处之泰然。  (摘自《传记文学》第6期第66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