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读后感(2)

时间:2021-08-31

  《边城》读后感5

  《边城》描述的是一出悲剧,里面却有诗一般的、充满哲理的朴实的语言。

  这部讲述了一个女孩从小到大,从无忧无虑到心事重重——从喜到悲的全部过程。一个孤苦的小女孩,似乎再孤独地守候渡船一辈子。

  就像是在捉弄小女孩一样,一家船总的两个儿子都相中了翠翠,也许是她确实太美丽的缘故,也许是机缘巧合的缘故,才使得那兄弟两个都爱上她,还都认为自己也是翠翠的最爱,当然,最爱只有一个。但这并没有破坏他们兄弟之间的感情,真是难得!

  因为翠翠喜欢“二老”,有“岳云”诨号的摊送,长相比“大老”英俊,还会唱山歌,所以不给“大老”的提亲任何答复,“大老”伤透了心,所以外出做生意,莫名其妙地掉到水中淹死了——本来是救人的好手的人,怎么至于“不慎”掉到水中淹死了。这位“大老”其实在用死亡来成全弟弟的婚事,可是,他的弟弟因哥哥的死,伤心不已,非要走遍河道找寻哥哥的尸骨。

  翠翠的唯一亲人——老祖父,因为翠翠的婚事没有着落,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怀着满腔愁怨去世了,只剩下翠翠过着孤零零的生活。

  整个《边城》透露着淡淡的哀伤,老大天保的死、老祖父的死都像是注定的,留给翠翠的只有无尽的等待。

  文章中含着伤感,向人们揭示了生活中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性。在生活中,因为缺乏必要的语言交流而造成的误会是那样多,有些还很可怕。

  生活是宝贵的,美好的婚姻应该好好珍惜,也许缘份只有一次,过去了,就没有第二次了……

  《边城》读后感6

  爷爷知道翠翠心中所想,想要帮助翠翠。在大佬那里,其实爷爷说的并没有错啊,要么主动上门提亲要么对着翠翠唱歌表达爱意,他并没有说翠翠究竟唉不爱他。天保自己也可以去向翠翠问清楚,她是否喜欢他?为什么后来傩送和船总都把天保的死怪在他头上?“那老头不干脆,天保是他弄死的!”傩送的这句话真的很过分,天保自己有主动权啊,为什么非得依靠老人去追求翠翠呢?爷爷在起初确实没有明确的告诉天保究竟他与翠翠的婚事可不可能,因为爷爷不知道到底傩送是不是也那么喜欢翠翠。爷爷得要让翠翠自己选择啊。

  后来爷爷多次到船总家里,他不好意思直说,只能拐弯抹角的打听,可是傩送和顺顺的态度让老人家情何以堪?怪罪爷爷“不干脆”,他们自己呢?爷爷是女方家的代表啊!已经很主动了!

  翠翠毕竟是女孩子,情窦初开又怎会知道怎么处理自己和傩送天保之间的事情呢?傩送喊渡船的一次,翠翠见是他腼腆地躲开了。可傩送竟然生了气。

  好多人说傩送出去以后不会再回来了,不过我还是相信他和翠翠是能修成正果的。爷爷死后,顺顺已经主动让翠翠住到他们家里去了,当作是傩送未过门的媳妇。说明他已经同意翠翠和傩送的婚事了。茶峒毕竟是傩送的家,他必定会回来。

  希望翠翠和傩送都可以勇敢一点。

  《边城》读后感7

  在湘西有一个叫茶峒的小镇,那里有安宁的白水,温柔的灯塔,和一个很质朴的女孩子……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潺潺流水,细细涓流,没有一丝杂乱与喧哗,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一样的淳净质朴,人们的内心一片祥和。翠翠,这个女孩子,她就是这座城的化身,从恋上了那个在梦中可以用歌声将她带到很远地方的人儿开始,她便选择了沉默,虽然内心起伏不定,表面却始终如一。文中的结局疼爱她的祖父在雷雨夜里去世,天保淹死,白塔坍塌,默默相爱的青年恋人离去。翠翠依然重复着母亲的命运,惟有等待,“那人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也许明天就会回来。”。

  沈从文先生从一开始便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着如水一般的人情,但却不像水那样单薄。每个人心上有一个心结,但人性的芬fang已足以化解这份悲情。从人物情节来看,这份温柔和宁静究竟来自哪里?或许是爷爷对翠翠幸福的关怀,也可能是两兄弟没有反目为仇的坦荡胸怀,总之,一切的美柔得让人心碎,一切的爱脆得让人心疼。

  整本小说都在叙述着人性美,以水乡画卷,写柔情似水,写人之朴素。在那个世外桃源中,有爱情,有亲情,但终究会伴着时间与之破碎。但即使这些,也没能打破翠翠内心的那份宁静和温柔,她会永远记得在灯塔旁有一个爱她的爷爷和能够使她欢喜的两个少年。虽然最后剩下的只有自己孤寂的背影,但自己的双眸永远望着远方,等待那个“可能明天就回来”的人。

  《边城》读后感8

  初读《边城》,是没有丝毫感触的。直到后面读第二遍第三遍才逐渐有所感悟、体会。毕竟一本写“小地方”“小事情”“小人物”的书是很难让我们一下就理解的。

  沈从文不愧是一个大作家,他把翠翠这个乡村少女活脱脱塑造成一个“大美人”。这美,不是闭月羞花、沉鱼落雁,而是一种纯朴的美,一种初看不然细看入骨的美,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内在美,他强调的是一种人性的自然。然而为什么要将这样一个少女放在一个偏僻闭塞的乡村,我想这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如果翠翠生在一个繁华的都市,生活在雕梁画栋里,那么她与众多知识女性艳丽女郎相比,她的美于是就没有那么自然,或者你甚至就会理解成为愚昧、呆板,这主要是因为环境与之不同,不相符。但翠翠生活在山美水美的农村,那么“人美”似乎就显得顺理成章,这种环境里的美是纯真的,适合都市人的急功近利悖道而驰的,这就是沈公的高明之处,也是乡村的可爱之处。

  小人物没有伟大的事迹,没有惊天动地的成就,他们生活在不断奔流的历史长河中,就犹如细小的水流汇入其中转瞬即逝。

  但是,在沈公的眼中这种“小人物”是美的,他们平凡的生活,他们粗犷,但他们率真;他们平庸,但他们朴素;他们是真正的纯如水、洁如雪。他们打渔务农,一辈子,自然自在无拘无束,真诚友好的生活着,也许这就是平凡的美。

  这就是边城他让我们在官名利禄中翻腾打滚时,对淳朴的乡村生活充满向往,对自身的人格道德进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