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神韵 诗化意蕴(2)

时间:2021-08-31

  二、自然环境的点染和社会环境的描绘

  《边城》的环境既有对自然风光的描画,又有对人情世态风俗传统的社会环境的点染,是一种写意式的刻画。

  小说中自然风光的描绘多半是以白描式的笔墨娓娓道来:连绵的细雨,山中黄鸟、杜鹃的鸣叫,清澈见底的深潭,屋后茂密的竹林,山上的白塔……都是山水画式的自然景物。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

  小溪流下去,绕山阻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边城。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廿丈,河床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河水即深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透明清澈,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笔墨质朴、恬淡、透露出边城的明净澄澈、优美古朴的乡村自然风光。

  小说在开篇后不久就运用了大量的篇幅描绘了活动在茶峒这些边城人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世态风情。它作为发生在溪边白塔下普通人家的平凡故事的活动背景,从人文景观的环境特点上向读者揭示了更为丰富与深刻的内涵:

  “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一面,城墙俨然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篷船。……贯穿各个码头有一条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设有吊角楼”

  沈从文笔下的边城似乎没有政事干扰,没有官府“只驻扎一营由青年绿营屯丁改编的戍兵”且没有“特别变故发生”。古朴的人群,古朴的生活方式,慷慨淳厚的民情民风,含蓄执着而又刚强的青年男女,“安静而和平”的边域小城,独特而诱人的现代社会的桃花源,这就是这座边城的整体和谐的人文环境,这其实是某一类人或一类村落的群体性结构,拥有着自己相对独立文化特色、文化性格的城镇。沈从文从容客观地描述了这里仿佛一成不变的生活,从远距离的透视中描绘了边城人民世代生活的深远的历史风貌和活动背景。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环境描画的作用与蕴意,品味出作品中渗透出的诗意的环境描绘,正是这种独特的环境描绘和点缀,给这个韵味深远的故事染上了层层底色,从而幻化出优美感伤的诗意品格。  参考文献:

  [1]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北京大学出版社 钱理群等著1998年版.

  [2]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 北京大学出版社 陈思和著2003年版.

  [3] 《沈从文小说新论》学林出版社 王润华著1998年版.

  [4]《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析》华龄出版社张英伟主编

  199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