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中的爱与守候(3)

时间:2021-08-31

  在各类优秀的文学作品中,读者与作者对于作品的最好交流不是书中细致的描写,不是宏大的叙述,不是丰富的人物刻画,而是在文本空白处所留给人们的空间,才是读者与作者对于作品最好的诠释,只有作品存在这样的空白,才能做到经得住历史的检验,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文本空白存在,《边城》在一个又一个时代逝去之后,依旧光辉熠熠,最后那句“也许明天回来”,到底是我们之前所理解的那种孤寂之中的自慰,还是我们对于美好情感一种发自内心的保留呢?美丽的边城,总是留给人们太多的遐想,翠翠就好像是这个美丽边城的写照一般,原始的美丽,原始的眷恋,是一个没有矫揉造作的情窦初开的女子,是湘西古城几代以来沉淀下的最初人文理性的杰作。

  《边城》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实现了跨越,她跨越了时间流逝,跨越了空间的局限,在每个人的心中都留下了最美好的印象。仔细品来,我们不难发现,《边城》究竟何以取得这样的成就,难道仅仅是因为那醉人的湘西美景?显然不是,我想《边城》取得这样的成功,原因之一,是沈从文先生,细致的描写了每个人心中都存在的那份执念,对于执念这一情感的细致描写,会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下,激活每个人内心的情感,不论是对于爱情的,亲情的,这种下意识中存在的执念,使每个人无意识地把自己和小说中的人物相对应,或许,曾经你也是翠翠,只是你找到了属于你的傩送,或许你曾经是那《边城》中的任何一个人物,对于情感的执念,是每个人内心深处一直存在的,在某个特定的条件下,被激发,然后一发不可收拾的投入其中。

  当岁月更迭变幻,当湘西水流过一座又一座城市,穿过一个又一个时代,《边城》所带给读者的思考则随着这样的历史积淀,一步一步地深入,当技术理性不断发展,对于金钱权利的向往已经达到一种崇拜的地步,《边城》中那湘西的小溪边,是否还流淌着最纯洁的湘西水,湘妹子的山歌是否依旧淳朴动听,曾经的摆渡人是否还在溪边,摆渡着一批又一批的来人,那份最纯的恬静,我们到底该在哪里去寻找?那份属于人类最原始的感动是否依旧在那里,未曾离去。无疑,这份纯美的爱恋与感动,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向往。  “边城,是一个怀旧的作品, 一种带着痛惜情绪的怀旧。”[4] 读完《边城》,不能不被沈从文笔下湘西民族和整个中华民族美好的文化精神所打动。那幽碧的远山、溪边的白塔、翠绿的竹篁、质朴的百姓以及这美好的边城所发生的那段爱与守候的故事,将永远在我心中闪耀美好的人性光辉!  参考文献:

  [1]、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沈从文.《沈从文文集》( 第十一卷)[M].花城出版社,1984

  [3]、 钱理群, 等.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M]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4]、 沈从文. 沈从文名著 [M] . 成都: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