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沈从文《边城》的理想性

时间:2021-08-31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的不朽名作,也是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下面是我们为大家带来论沈从文《边城》的理想性,欢迎大家阅读。

  论沈从文《边城》的理想性

  [摘 要] 《边城》是沈从文在特定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下,20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的写真,沈从文并不是一个文化复古主义者,他并不认为传统文化给我们建构的理想世界可以拯救现代中国。小说以这个美好世界中人物的悲剧命运有意无意地毁灭了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梦想。理想性是他小说文体中最重要的精神向度之一,这种道德理想主义和审美主义的生命情怀使它笔下的湘西,显得丰富而意味深长。

  [关键词] 边城;沈从文;理想性

  一、引言

  沈从文生长在荒闭而美丽的湘西凤凰县。尽管青少年时期也受到辛亥革命和五四新思潮的影响,但更多的是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哺乳。所以他不似鲁迅般以西方学说思想为武器,全面批判中国传统文化。沈从文怀着建筑理想人性的伟大抱负,努力平衡各种现实的与心灵的冲突,他的乡土世界里因此有了一种难以企及的深刻[1]。

  沈从文回忆中的湘西家园,并不完全是实实在在的湘西现实世界[2]。通过对其乡土小说的阅读,我们不难发现,这个故土世界是由“地域故土”和“理想家园”两部分组成。沈从文怀着对知识和理想的渴望来到了都市,由一个衣衫槛褛的乡下人逐渐被都市接纳和认同,文化抉择上在乡土意识和都市文明之间游离,创作上经历着“故土”的失落和“理想家园”的建构过程。“故土”是作家对于早年亲历生活的客观而略带甜意的回忆。“理想家园”则是以前者为基础,经过作家的现实观察和哲学理想加工而形成的理想中的湘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