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中的民俗事象(3)

时间:2021-08-31

  在时序、季节的变化之中,各民族都有自己传统的节日,在这些节日中,最易显示出各民族的民俗特征。端午节中的划龙船、捉鸭子,是一种湘西特有的民俗文化。这种文化不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保存的是自己民族固有的风俗习惯。《边城》中四次写到了端午节划龙船比赛,而翠翠、傩送、天保三人的情感纠葛都是因端午节而引起的。端午节将一切的悲欢离合、人事命运都串接在一起,成为了小说叙事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沈从文为什么对端午节情有独钟?他在《过节和观灯》一文中写道:“近年来,我的记忆力日益衰退,可是七十年前在一条六百里长的沅水和五个支流边一些大城小镇度过的端阳节,由于乡情风俗热烈活泼,将近半个世纪,种种景象在记忆中还明朗清楚,不褪色,不走样。”(《沈从文文集》第10卷,花城出版社1984年版,228页)他在《湘西・箱子岩》中记载了自己在看端午龙舟竞赛时的感想:“从他们应付生存的方法与排泄感情的娱乐看上去,竟好像古今相同,不分彼此。”端午节人群狂欢的情景在沈从文心灵深处引起的情感是复杂的,在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孤城中,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传统的民间节日与这保守封闭的小农经济社会互相渗透, 有着共同的本质,端午节见证了人民的热情,热情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是生命尚存的标志。“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在这样一个全城出动的节日里,沈从文把人与人的交流与来往顺理成章地放在了人头攒动的河边,为青年异性的结识和交往提供了一个宽松自然的环境,让爱情故事中的男女主角自然地出场了。翠翠在小说第二次的端午节描写中与傩送相识,她用轻轻的一句“你个悖时砍脑壳的”表达了少女娇羞矜持之态,也使得她对傩送单纯的误会成为第三次端午节的伏笔。因“不能忘记那件事”,翠翠在来年又同祖父去看了半天船,但却因傩送在“六百里外沅水中部青浪滩过端午”,所以未能相见,却结识了天保和顺顺。经过四次端午节,翠翠从由祖父陪同到独自赶节,在节日民俗的启迪下,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在端午节的气氛中孕育成熟,情爱意识也发生了由无知到蒙的变化。《边城》不但为我们详细展示了端午节的热闹场面,彰显了湘西人民的粗犷放达的性格和心理,叙写了端午节这天人们以一种近乎虔诚的心态、激动的心情来感受这节日的美妙之处,我们由此知道端午节在湘西边民的心中占有着怎样的地位,湘西人快乐、激动与幸福的体验,是如此真实,如此单纯,如此打动人心。同时也为我们展示了湘西青年男欢女爱中饱含着生命的自由与热力,在他们生命能量的尽情释放中表达的是对活着的喜悦和生命存在的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