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感悟3篇(2)

时间:2021-08-31

  《边城》是沈从文沈先生的代表作,发表于1934年,小说描写了山城茶峒码头团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与摆渡人的外孙女翠翠的曲折爱情故事。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这样一个奇特的家庭:靠摆渡为生的老船夫和孙女翠翠二人。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傩送,从此心中埋下朦胧的少女情怀。傩送的哥哥天保也喜欢上翠翠,托人向老船夫求亲。兄弟俩人都爱上翠翠,他们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

  以上是边城的大致内容。仅从大致来看,似乎全文沉浸在情感的纠葛和平缓却抑郁的氛围里;其实不然,熟读全文后的感觉绝对不是区区一小段文字可以展现的。沈先生带给我们的是一个独立的文学世界。文章之中的每一词,每一句都流露出川湘地区热情淳朴的民风,平静自然的环境。《边城》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

  文中的“边城”以现实中的茶峒为原型,茶峒是位于川湘交界的小城,是名副其实的边城。以“小溪”渡口为起点,绕山岨流的溪水汇入茶峒大河,展开了旷野渡口少女“翠翠”与山城河街“天保”、“傩送”兄弟的动人爱情故事。随着故事的展开,《边城》描述了河街繁华祥和的码头市井,湘西淳朴厚道,善良笃信的世道民风。河街虽有“一营士兵驻老参将衙门”,有地方的“厘金局(税收征稽)”,却仿佛并不存在,林林琅琅“五百家”,各处是一片繁忙的劳作、古朴的店铺、悠闲的生活景致。一切都是那么平和,小城,青山,绿水,渡船,人家,街道……然而真正体现《边城》之神韵,表现沈先生精心阐释的内涵的是跃然于纸上的一个个人物,用沈从文自己的话说就是,“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关于《边城》中的几个人物,首先要提到的当然是主人公翠翠了。翠翠自幼父母双亡,从小就跟着外公一起生活,而主要就是依靠摆渡。由于从小就是去了双亲,翠翠的内心是无比孤独的。虽然有外公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但是年龄的代沟使外公并不能真正理解她作为一个青春少女的情怀。湘西的水养育了这么一个秀气的姑娘,边城的船渡过了她的童年,外公的呵护陪伴了她的成长,更是沈先生的比赋予了她钟秀的灵气。翠翠是《边城》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原因无他,一个如此纯洁质朴的少女,又是哪个男孩可以抗拒排斥的呢?翠翠天真善良、温柔清纯。她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关心备至。因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她就幻想出逃让外公去寻她,可是想到外公找不到她时的无奈,又为外公担心起来,为自己的想法的后果害怕自责。她爱上了傩送,感情纯洁真挚。傩送远去,她又矢志不渝地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表现了她对爱的执著。如此率真而纯白的姑娘啊,如何令人把你忘怀。她“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薄薄的凄凉”。没有人能体会一个思春少女的感情,所以她感到“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她为这无奈的生活而痛哭,外公不能明白她内心的哀痛,只能哄劝她说:“不许哭,做一个大人,不管有什么事都不许哭。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才配活到这块土地上!”对于一个花季少女,这样的话太不切实际了。天保和傩送为了她唱歌“决斗”,她却毫不知情,只能在梦中希望爱情的实现,现实好像和她毫无相干。最后天保闯滩而死,傩送离家出走,外公为她的婚事忧愁而亡,她却并不能了解这一切的前因后果,只能凄凉地守着渡船,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没有人能告诉她要孤独地等到什么时候。读到这里,我相信每一位认真的读者都会为翠翠发出一声叹息,恨不得走进书内去安抚她帮助她。我不得不叹服沈从文笔下的翠翠真如一个活生生的少女站在你面前一般,展现出现实中也不常有的那种质朴纯真,那种美丽坚强。

  外公这个角色可以说是文章中的一根立柱,正是他的存在才使得翠翠的生活变得平静而幸福,也正是他才使得文章表现出那种厚重和深沉。一个老人的形象总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哲理,不是吗?外公保有着中国传统的美德,他对孙女翠翠亲情无限。为翠翠的亲事操心担忧,尽力促成翠翠爱情的实现。在生活上,对翠翠也是无比关怀,不让翠翠坐热石头,惟恐翠翠生病;在感情上尽力体谅翠翠的心思,翠翠忧伤寂寞时为她讲故事、说笑话、唱歌。由于孙女和孙女婿的悲剧,外公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痕。这也是后来造成全文悲伤地一个伏笔,或者说是种下的因。外公怕翠翠走上她母亲的老路,对她隐瞒了天保和傩送追求她的事;而后来天宝的死对造成翠翠了伤害,他又无能为力,不能向任何人求助诉说,只能撒手而去。可以说他是在孤独中死去的。对于外公对翠翠的爱,我十分感动,那是多么慈祥的一位长者宽广而又无私的爱啊。

  天宝兄弟可以一起搬出来谈一谈。天保喜欢翠翠,托媒被糊里糊涂地拒绝回来,他不知道翠翠喜欢傩送,傩送也喜欢翠翠。在不知情中踏入了爱情的纠葛中。最后他知道自己没有任何希望,只能孤独地离开伤心之地。最后死于意外,也许正是他孤独的归宿。傩送也可以说孤独地追求着爱情,和哥哥的“决斗”,夜半唱情歌,却并不为心上人所知。最后也孤独地出走,不知飘泊到什么地方。作为现代人,作为现实中的人,首先我认为天宝作为一个大哥是很失败的,追求翠翠之前,竟然没有发觉傩送与翠翠之间的情感苗头,作为兄弟却对兄弟的感情没有一丝的察觉,不得不说是失败。同样,出于对翠翠这个角色的喜欢和同情,我不得不同样对傩送作出批评,无论是作为弟弟,还是作为男人,都不应该选择逃避,那只是懦弱的表现,并不是对自己的救赎。也许逃避是快速处理心情的方式,然而留下的是什么?是“凄凉地守着渡船,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的女孩,是看完全文的读者的一把心酸泪。  读过《边城》,就像以旁观者的身份经历了一段人生。虽然有时充满心酸,有时发出叹息,但更多的是那种心灵的洗涤,对生活和人生的深深地思考。

  不得不说,如果沈从文想表现一种“人生的形式”,他做到了;如果想表现“人心之美”,他做到了;如果想使读者尽览全文后有所感悟,我想说,至少对于我,沈先生绝对做到了!  《边城》感悟篇三:

  昨晚看完了沈从文的《边城》,说不出的感觉,心里好像有点堵。庆幸自己生活在今天--一个可以不必再压抑情感、不再那么缓慢的时代。当然,也被文中秀美、恬静的自然风光和纯朴的民风所深深吸引,仿若自己也成为边城的一员,呼吸着那里纯净的空气。

  其实,了解一个社会的生存状况,从男女之间的婚恋关系中最可明晰,虽呈现的是男女间的关系,可暴露的却是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道德的状况。男女间那源于自然的神秘吸引,中间隔着整整一部人类的艰辛历史。

  美丽的边城,由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其实还是一个人性受束缚程度较低的环境,可是,我们依然从生活在那里的人们身上感受到深刻的历史痕迹--那已经深植于中国人血脉中的痕迹。

  翠翠,一个青涩、情窦初开的女孩儿,她的羞涩是自然的、不做作的,但却是中国几千年道德、文化在每一个女人血液中的沉淀--是的,是经济文化的产物,而非原初性的;是属于东方的,而非人性的;是人类社会的产物,而非动物的本能。--是的,那深刻在女性血脉中的面对男性的自卑,那压抑真实感情、等待幸福降临的被动,都是人类几千年历史所赋予女性的性别特质。

  那位深爱着孙女、渴望孙女能够得到幸福的善良、可爱的老船夫,亦无法跨越历史和时代所赋予他的局限性。为了孙女的亲事,他内心所呈现出的渴望、焦虑、自尊、自卑、掩饰、吞吞吐吐、欲说还休、矛盾、挣扎------是那样令人痛心和无奈。是的,他岂是在与自己的内心斗争?他是在与整整一部人类历史较量,他怎能超越时代给孙女一份自己把握的了的幸福?--最后,老船夫带着一生巨大的遗憾走了,他无法把握女儿的幸福,亦无法把握孙女的幸福。而翠翠,除了等待幸福,还能有第二条可以通向幸福的路吗?

  其实,这岂是发生在一个边城的故事?这难道不是中国几千年来天天在发生的故事?那坐在溪边高岩上默想的又岂是翠翠?那难道不是千百年来无数渴望幸福的女人?

  是的,谁能把握自己的幸福?谁又能跨越历史享有不受时代束缚的幸福?--男人与女人的真正相遇,中间真的是隔着千山万水、隔着一部厚重而艰难的人类成长史。可那样的一天真的值得期待、值得向往,因为,那是人性真正解放的日子,那是人类走出历史阴影的日子,那是人类不仅在物质上也是在精神上真正丰盈的日子--尽管路还很长,但值得人类不竭地追求和向往。

  忽然就被那些大胆直白的、洋溢着青春喜悦的男孩、女孩,男人、女人间那一点不古典、一点不含蓄的“我爱你”深深打动!竟至要流泪了--因为想到了翠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