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窠禅师与白居易的故事

时间:2021-08-31

  唐代诗人白居易与鸟窠禅师的关系分析。鸟窠禅师,浙江杭州富阳人。俗姓潘,本号道林,法名圆修。出生于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晚年移居福清白屿(今江阴镇),圆寂于唐大和七年(833年),享年99岁,僧龄达80多年。

  据传,其母亲朱氏,有一次梦见阳光直射口中,感而有孕。鸟窠禅师出生的时候,“异香满室,遂名‘香光’”。《宋高僧传·唐杭州秦望山圆修传》中说:“释圆修,姓潘氏,福州闽人也。生而岐嶷,长而俊迈。”

  鸟窠禅师9岁出家,14岁到河南嵩山会善寺学习佛经。他“仪表容与,日新厥德,研穷经论,俄约观方。”21岁时到湖北荆州果愿寺受戒。后又到陕西长安西明寺跟从复礼法师学习《华严经》、《起信论》。最后投到福建长乐人、著名佛教改革家百丈怀海法师的门下,“根教相符,遂明心要”,颇得法师的真传。

  鸟窠禅师云游浙江杭州时,看到西湖背面的秦望山有一棵松树枝繁叶茂,盘屈如盖,于是就住在上面,因此有人叫他“鸟窠禅师”。又因松树上有一个鹊巢,有人又叫他“鹊巢和尚”。鸟窠禅师“物我都忘,羽族驯狎,由兹不下近四十秋。”每一个太守到任,只能从树下仰视。当时,太守裴常棣坚请鸟窠禅师下树结庵,始终说服不了他。

  唐元和年间,著名文学家白居易到杭州任太守,与韬光法师常相往来。他听韬光法师提起鸟窠禅师的怪癖,于是前往拜访,果真看到他端坐树上,就说:“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赶紧下来吧!”鸟窠禅师笑着答道:“太守,其实你的处境更危险啊!”白居易百思不得其解,反问道:“我在朝廷为官,位镇江山,何险之有?”鸟窠禅师说:“薪火不停,识性交攻,安得不危?”意思是说官场沉浮,勾心斗角,危险处处皆在。白居易似乎有些领悟,又问鸟窠禅师:“那如何禅解?”鸟窠禅师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白居易说:“这三岁小孩都知道,不见得有什么高见。”鸟窠禅师严肃地说:“三岁孩儿也解道得,百岁老人略行不得。”白居易被他这么一说,对鸟窠禅师肃然起敬,完全改变了那种自恃清高的态度,于是拜鸟窠禅师为师,先后为其写了两首《赠鸟窠和尚》的诗,一曰:“形羸瘦骨久修行,一纳麻衣称道情。曾结草庵倚碧树,天涯知有鸟窠名。”一曰:“空门有路不知处,头白齿黄犹念经。何年饮著声闻酒,迄至如今醉未醒。”白居易另写一首题为《鸟窠与白居易》的诗:“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