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四大诗人之白居易轶事典故(2)

时间:2021-08-31

  2 西湖治水

  在白居易到西湖以前,西湖并没有的到根本的整治。遇到干旱天气,西湖水很浅,不够灌溉农田;每到下大雨,又会湖水泛滥,不能积蓄。造成农田和民用水都发生问题。

  白居易怀着“下恤民庶”的抱负来到杭州做刺史的,到任以后,就把治理西湖列为议事日程上。他任杭州刺史的主要政绩之一就是治理西湖,就是在西湖东北岸一带修筑捍湖大堤,有效的蓄水泻洪,保证农田有谁灌溉,人民有水喝。

  这个筑堤蓄湖的工程在白居易离任前的两个多月前得以竣工。824年三月,白居易亲自写了《钱塘湖石记》一文,刻成石碑,立在湖岸上。这篇碑记就成为关于西湖水利的重要历史文献。白居易修建的捍湖大堤,人们就称为“白公堤”,表达了对白居易的爱戴与怀念。

  当然白居易在筑堤捍湖的过程中夜遇到一些麻烦。例如,当时有些人筑堤设闸、绝放湖水来灌溉农田的举措十分担心,而提出反对意见,白居易对此一一作出了解释与批驳。并且,白居易对西湖筑堤成后西湖的蓄水量与放湖水灌农田的实际功能也作了细密的测算。当然,捍湖大堤的建造是十分成功的。

  到明代,白公堤仍然存在,它不仅是一座水利设施,而且还是当时杭州一条热闹繁荣的交通要道。只可惜白公堤的原址已经不复存在。我们今天说西湖白堤并不是白居易建造的白公堤了,人们游览西湖,就以白堤为白公堤的替身,来寄托对白居易的爱戴与怀念之情。

  白居易与长庆二年十月赴任杭州刺史,前后三年(实际诗间仅20个月)白居易为杭州做了多见大事,对杭州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杭州这个山明水秀的城市,三面环山,山泉淙淙不竭,又有周边30里的西湖,蓄着一湖淡水,按说水源不成问题,但杭州人在唐代饮水却是个大问题?

  原来杭州濒临钱塘江,由于受钱塘江咸潮长期侵蚀,地下谁又咸又苦,根本不能喝,唐代的杭州比今天小的多。城中居民大多住在井边,取井水饮用,而井水却是咸苦的,到西湖取水还有一段距离,到四周山中溪涧取水更远。居民为解决吃水问题很困难。

  第一位峻六井,解决饮水问题的官员是李泌。李泌所始建的六井,不是从地表向下深挖而取地下谁的井,而是引西湖水通过管道到一定位置而蓄水的井,类似于蓄水池,水源就是西湖。只要西湖水不干涸,城内井中水就淡水不竭居民就能免除远地取水之苦。

  白居易到杭州做刺史,距李泌建六井已几个过了四十年。这时,地下引水管道常常淤塞,水流不畅,影响城内六井供水。白居易发现者歌问题,决心继续李泌这利民业绩,彻底治理西湖,疏通六井。他在823年秋天到824年春天,亲自住持并完成了西湖的规模巨大的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