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白居易也是买的起房的人

时间:2021-08-31

  公元800年,白居易二十九岁,他来到长安,拜访了当时的文坛大腕顾况,顾况看了他的名字“白居易”仨字儿,调侃了一句:“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顾况看了白居易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后又说了一句:“得道个语,居亦易矣。”虽然如此,但白居易后来的经历,还是证明了一点:长安居不易。

  803年,白居易三十二岁,先后通过了礼部的科举考试和吏部的选拔考试,有了第一份工作:在秘书省做校书郎(有点儿像现在国营出版社的一个高级编审)。

  白居易运气好,一入仕途,朝廷就调整了官员的薪酬,不但不再停发、减发工资,而且还把京官、外官的工资标准都上调了,低级文官所能领到的薪水,比起李白做翰林供奉那会儿高多了——李白在翰林院工作,每月工资还不到2000文(按购买力折合人民币不足1000元),而白居易做校书郎,每月却能领到16000文。白居易任职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社会经济恢复了元气,跟李白时相比,白居易那时的铜钱并没有贬值,一文依然相当于人民币5角。他月薪16000文,折合人民币8000元,这个薪水不能算低。

  靠这些薪水,白居易能买房吗?不能。白居易自己回忆道:“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常乐里,长安城中一个小区,位于东城根儿,是很偏僻的地段。这段话的意思是,公元803年,白居易做了校书郎,跑到长安东城的常乐里,租了已故宰相关播家的一个亭子,在那儿安顿下来。

  805年,白居易三十四岁,做校书郎已有两年,白居易想把母亲和弟弟从安徽宿州搬到长安,跟自己一块儿住。可是,他租的那座亭子再添丁加口,肯定紧张。如果在长安买一大套,以他目前的收入和积蓄,那是不可能的。怎么办呢?白居易去了趟陕西渭南,在渭南农村买了一所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