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办公室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1-08-31

  一、主要工作情况

市政府办公室工作总结范文

  我市深入贯彻落实XX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围绕在全省首批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目标,积极应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力拼抢、攻坚克难,全力保障经济运行,积极推进转型升级,大力提升民生水平,经济社会保持稳健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攻坚克难,稳增长促转型取得新成效

  经济运行保持平稳。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我们把稳定企业经营作为首要任务,多跑企业,分析情况,会商对策,共渡难关。出台了促进外贸增长、开拓国内市场等一系列政策,加大资金、劳动力、电力等生产要素保障力度。年内,取消、暂停、降低涉企收费项目22项,减免收费6586万元;兑现各类扶持资金10.2亿元,对上争取各类专项资金10.8亿元。新增银行贷款270亿元,新增直接债务融资107亿元,上市公司再融资募集资金17.8亿元;500千伏张家港变扩建等重点电网工程顺利完成。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50亿元,同比增长10.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9.6亿元,增长5.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710亿元,增长6%;进出口总额318亿美元,其中出口126亿美元;口岸货物吞吐量2.5亿吨,集装箱运量150万标箱,分别增长13.4%和14.7%。

  项目投入持续加大。实行重大项目推进、土地点供评估等制度,落实领导挂钩、一事一议、跟踪会办、绿色通道等措施,两次组织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列入省、XX市的25个重点项目顺利推进,永钢集团 “百亿项目、千亿企业”工程全面启动,康得新光学薄膜、沙钢冷轧、扬子江石化、不二越精密机械、曼巴特购物广场、华灿光电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银河锂业、西马克冶金装备、浦项产品结构调整、翰普高分子等一批项目竣工投运。获批土地点供、独立选址项目19个,新增建设用地5272亩,盘活存量土地5540亩。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0亿元,增长20.1%。其中,工业投资412亿元,继续居苏州县市之首;服务业投资288亿元,增长25%、居苏州县市首位。实际利用外资9.5亿美元,增长5.3%。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完成新兴产业投资170亿元,工业技改投入305亿元,分别增长17%和22%。新增销售超10亿元企业25家,入库税收超5000万元企业达56家,沙钢集团连续四年入围世界500强、位居第346位。实现服务业增加值85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1.5%。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371亿元,增长17.5%。入选全国服务业500强企业14家,总数位居全省县市第一。保税港区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获国务院批复,成为江苏唯一一家汽车整车进口口岸。江苏进口商品集采分销中心获省政府批复。玖隆物流园被列为省级重点物流园区试点。经济技术开发区软件动漫产业园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中国·张家港液体化工品价格指数正式发布。双山岛旅游度假区获批省级旅游度假区。青草巷批发市场成为全省首家全国4a级仓储型农产品物流企业。新增高效农业2.98万亩,其中设施农业1.61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3万亩,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比达92.5%,粮食单产创新高,建成全省首家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示范市。

  (二)乘势而上,引人才抓创新取得新突破

  载体建设全面推进。深入实施创新载体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城北科教新城、沙洲湖科创园等加快建设,清华大学智能电力研究院、苏州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东南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飞翔苏州新材料研究院、北京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等建成投用,新增创新创业载体面积30万平方米。在全国县市首家获批设立“海智计划”工作基地,塘桥东城科创园、南丰科创园获批省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锂电池及新材料科技产业园获批省级科技产业园,新增省级以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3个。

  人才引进全面突破。新增“千人计划”人才4名,获批省“创新团队”1个。新增省“双创计划” 人才 12名,“姑苏计划” 人才21名,均居苏州县市第一。引进市级领军人才(团队)项目74个,国家2012年高端外国专家项目计划2个。培训高技能人才2.56万人,每万名劳动力中高技能人员数达到609人。

  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更加显现。新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50家,在全省率先实现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全覆盖。推进高层次人才项目与本土企业“嫁接”,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180项,签约“千人计划”项目45个,评定“千人计划”专家工作站18家。落实科技产业化项目信贷风险补偿、科技保险等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加强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入选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7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4家,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82项,新增发明专利829件、中国驰名商标2件,制订国家、行业、地方标准45项。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8%。成为省创新型试点市。

  (三)一体推进,城乡建设管理取得新进展

  规划布局更加优化。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并获省政府批准,编制完成杨舍城区慢行系统规划、一干河风景路概念规划、杨舍城区商业布局及业态指引规划,以及综合交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专项规划。双山岛旅游度假区概念规划加快编制。城北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沙洲湖区景观工程基本完成,农联新镇开工建设。城西新区北延区、拓展区道路和安置房建设加快推进。暨阳湖欢乐世界一期建成开放。金港滨江新城、锦丰·沙洲新城、凤凰新城、大新滨江新镇等新城镇建设加快推进。

  重点工程加快建设。沪通铁路、沿江城际铁路前期工作有序推进,疏港高速公路开工建设,苏虞张快速通道建成通车,张家港复线船闸工程竣工通航,通洲沙西水道一期工程完工、二期工程开工。小城河综合改造二期工程顺利竣工,谷渎港改造基本完工,中心城区核心商业区功能品位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展示馆、儿童福利院、实验小学改造等工程竣工投用,高职园区、江帆小学等工程开工建设。镇区综合改造深入实施,完成70万平方米老住宅区综合整治和18项街景立面整治工程。完成朝东圩港至段山港、海螺水泥至一干河段“百年一遇”江堤建设,走马塘工程实现通水。

  人居环境持续优化。高标准通过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复核验收,荣获全省唯一的生态文明建设特别贡献奖。大力开展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完成减排重点工程23项,万元gdp能耗下降率达5.2%,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削减率分别达3.73%、4.86%、5.87%和3.1%。疏浚河道310条,拆坝、建桥(涵)217座。新增各类林地、绿地5.32万亩,市区主干道绿化园艺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在全省首批完成村庄环境整治任务,其中5个村庄高标准完成省级试点,村庄环境整治达标率100%,获评首批省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示范市。

  安置房建设加快推进。两次组织安置小区集中开竣工,杨舍旺西花苑、锦丰书院五村等一批集中居住区建成投用,金港金成小区、大新新南社区等一批集中居住区开工建设,全年新开工安置房366万平方米、竣工294万平方米。高度重视安置房产权办理遗留问题,加快推进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为11820套安置房办理了权属证书。完成预拆迁安置1467户。复垦土地5474亩。农民集中居住率达57%。

  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数字化城管分中心建设全面完成。成立全国首家村级城管综合服务中心。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试点扩面推进,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工程加快设备安装,餐厨垃圾处理厂竣工试运行。公共自行车三期工程建成投用。完成出租车扩容80辆。全市新增机动车停车位1.5万个。金港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实现市域全覆盖。天然气主管网实现“镇镇通”。

  (四)富民惠民,民生水平实现新提升

  富民强村步伐加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万元,分别增长14%和16%。新建就业援助单位232家,开发就业援助岗位1.22万个。新建创业孵化基地13个,实现创业带动就业3500人。本市籍应届高校毕业生和特困家庭劳动力就业率分别达到99.6%和99.7%。率先建立就业失业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劳动争议结案率达98%以上。实施“百村千亩增百万”、“十村十亿增千万”工程,组建超千亩土地股份合作社20家、村级经济联合发展平台6个,村集体可支配收入超千万元的村突破20家、村均超600万元。

  保障水平全面提高。实施超龄人员纳入城保、城乡医保衔接等一系列惠民政策。2.8万名超龄人员纳入城镇养老保险,在全省首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养老并轨。1.6万名超龄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医保,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实现“五个统一”,政策内补偿比分别达90%和75%以上。企业和农保退休人员养老金、征地保养金、老年农(居)民社会养老补贴、城乡低保,以及参保困难家庭大额医疗救助的标准进一步提高。镇(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新增养老床位数2717张,获评全国养老服务示范单位。完成4个优质蔬菜基地提档升级,新建2个市级蔬菜配送中心、11家农产品平价直销店和35个农贸市场直销摊位,建成放心粮油示范店28家。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36.1万平方米、5986套(户),竣工19.5万平方米、2902套(户)。新增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3.01万人。加大对困难人群的节日走访慰问。开展“百村万人看港城”活动,在全市村、社区设立旅游咨询服务站。实施“阳光午餐”工程,惠及学生2452人。残疾人免费乘坐公交车。发放“共享阳光”慈善助学金761万元,募集“爱满港城”善款超亿元,获评中国公益慈善七星级城市。

  教育卫生事业加快发展。通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省级考核,获评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普通高考本科达线率、达线人数等四项指标列XX市第一,职校对口单招综合指标连续12年列XX市第一。江科大苏州理工学院正式成立,兆丰学校、悦来小学、塘市小学等8所新学校建成投用,张家港新加坡外国语学校对外招生。校车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新增国标校车40辆。市中医院通过国家三级医院复评,耳鼻喉科、肾内科分别入选国家和省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实现零的突破。儿童功能障碍检测和脑健康促进项目常态化运行,创建成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向全市34.1万户家庭免费赠送“健康大礼包”。“健康公平”、“健康服务体系建设”、“道路安全”三个项目获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城市创新发展奖和最佳实践奖。孕前优生健康免费检查实现目标人群全覆盖,计划生育家庭“五个一”养老帮扶模式在全省推广。假日体育等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成功承办“塘桥杯”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双山岛绕圈赛等8项国家级赛事,提升了张家港影响力。

  文化文明品牌更加靓丽。文化部在我市召开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在全国宣传推广,“幸福港城”网格文化系列活动蓬勃开展,参与群众超过400万人次,成为全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新增公共文化设施面积9.4万平方米。成功举办建县(市)五十周年纪念活动和第九届中国(张家港)长江文化艺术节。在全国率先建立“书香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全省推广。文艺创作成果丰硕,首次荣获中国曲艺牡丹奖,荣获第十届省五星工程奖13个奖项,金奖和大奖数量居全省县市第一。市图片中心建成投用。成功创建省版权示范市。深入实施城市公共文明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广泛开展寻访身边好人、道德讲堂、学雷锋志愿服务合作伙伴计划等文明实践活动,7位市民荣登“中国好人榜”,高分通过中央文明办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获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

  社会管理创新深入推进。“一委一居一站一办”新型社区服务管理体制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运行模式逐步完善,动迁安置社区管理不断加强。“网上村委会”服务功能加快提升,获评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永联村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各类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新增登记和备案数568个,累计1924个。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加速壮大,每万人拥有社会工作者6.2人。创新网络管理机制,服务功能加快提升。“价格诚信城市”创建全面启动,率先在全省实现价费公布城乡全覆盖。加快新市民待遇同城化步伐,在全国同类城市率先实施新市民积分管理,9663名新市民子女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市民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就读比率达71.3%,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主流媒体作了专题报道。“四项排查”、“打非治违”、“天安行动”等专项治理行动成效明显,三级政府挂牌督办的安全生产隐患整改全面完成,食品安全“四统一”监测模式全省推广,在全省首家通过国家药品安全示范市验收。社会治安大防控体系不断完善,八类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24.9%,社会公众安全感进一步提升,连续九年获评全省社会治安安全县(市)。

  实事工程优质高效。五大类26项实事工程项目顺利推进,其中,城乡困难群众帮扶、民生保险优化、公交运力改造、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二期等24项全面完工,第一人民医院妇儿大楼和公共租赁住房两项跨年度工程按时序进度推进。

  (五)创新争先,行政效能得到新提高

  行政行为依法规范。成立市政府法律专家咨询委员会,在全省率先推行“事前风险评估、事中跟踪评估、事后绩效评估”的决策全程评估模式,成为省级依法行政示范点。高度重视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57件,采纳和解决238件;办理政协委员提案368件,采纳和解决350件。深入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高分通过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省级试点验收。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行行政调解,出台规范性文件30件,办理行政复议案件75件。

  改革创新积极推进。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和审计监督,推进“营改增”试点。“两区一园”区镇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凤凰镇“强镇扩权”试点全面启动,镇辖办事处管理深化完善,双山岛旅游度假区工作机构正式成立。深化新一轮国资企业改革,出台国资公司薪酬管理和年度经济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成立城市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启动实施文化体制改革。率先实施经营性土地出让预申请制度。在苏州县市首家开办中小企业统贷平台业务。组建农村资源(南丰)交易所,成为全省首家农村资源交易平台。在全省率先建设市级机关研究生工作站。

  服务绩效持续提升。 “网上行政服务中心”全面运行,开展镇、村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全年办理各类行政服务事项18.8万件,承诺件提前办结率达98.2%。“12345”便民服务热线与政风行风热线并轨运行,全年受理各类求助140余万次,协调处理群众投诉建议2.7万余件。在全国县级市首家成立绩效管理委员会,抽调千名机关干部下基层帮助工作,深入开展市级机关班子副职和中层干部作风效能调查评议,全面清理规范各类检查、评比和考核项目,机关服务绩效得到全面提升,政府部门获得省级以上荣誉102项,形成了加压奋进、拼抢实干、创新争先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