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项目工作总结范文(4)

时间:2021-08-31

篇三:重点建设工作总结

  2018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是我市深化项目推进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重点建设总体形势较好,领导力度不断加强,项目推进机制不断创新,政策处理力度不断加大,一批重点项目难点问题取得突破性进展,较好地完成了今年的重点建设目标和任务,为实现“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市重点办在2005年度被省政府授予全省重点建设立功竞赛优秀组织单位,被市政府授予“项目推进年”先进单位和省发改委、省重点办评为全省重点建设信息工作先进单位的基础上,我市重点建设工作在全省2018年度考核中名列第三。

一、2018年全市重点建设工作回顾

  (一)2018年全市重点建设取得的成效

  全市共安排重点建设项目69项99个子项,总投资40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0亿元。全年累计完成投资83.6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89.5%,其中市本级35项43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7.5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89.2%。全市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45个,其中新增项目15个。其中32个实施类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7.7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80.9%。我市重点建设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重点建设阶段性成果得到较好体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一批”:

  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如期建成。全市共有48个省、市重点建设项目按计划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两龙”高速龙泉经北埠至遂昌段提前一年建成通车,市区绕城公路水东大桥至丽阳殿段春节前基本建成,54、55省道庆元段改建工程建成使用;220KV输变电缙云仙都、遂昌二期、龙泉宏山二期、宏山至遂昌输电线

  路和180KV输变电缙云里隆、庆元荷地、青田东源、港头二期、市区龙石、丽阳、龙泉宏山至庆元二回路等工程投入运行;市区全长19.4公里的防洪堤建设工程基本完成,小水门古城墙保护、好溪堰加高加固、琵琶圩防护等项目建成,明厦河、海潮河等内河整治工程基本建成;开潭水利枢纽、青田五里亭电站、庆元左溪电站等骨干小水电站和松阳梧桐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部分建成投入运行;市区江滨路(中山街-古城路)、北苑路(丽阳路-宇雷路)、长虹路(寿尔福路-开发路)、宇雷路北段(丽阳路-北外环)等总长6.69公里城市道路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水阁工业区道路网基本建成,道路总里程达到41.5公里;缙云双潭水厂投入试运行;景宁中学、莲都区水东小学、莲都外国语学校初中部投入使用;浙江方德电机电脑控制高速自动平缝机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市行政中心、市国土大楼已投入使用,市财税大楼、海关大楼即将投入使用。这些重点工程的建成,对于完善我市基础设施,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丽水中心城市品位,促进跨越发展、和谐融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全市有33个重点建设项目加快建设步伐。台缙高速公路、景青公路滩坑淹没段、54省道龙泉段改建、遂昌县石练至王村口公路改建等工程顺利推进。滩坑水电站主体工程全面展开,库区复建和第一、第二水平年移民安置点建设基本完成,第三水平年移民建房全面启动;遂昌周公源、青田外雄、龙泉岩樟溪、景宁白鹤二级等骨干水电站进展顺利;水阁水厂主体工程和玉溪引水工程全长24公里隧洞开挖基本完成;各县市污水处理工程和困难群众异地转移脱贫工程全面启动并加快实施;遂昌凯恩镍氢电池、浙江三辰电气等工业项目,青田县人民医院迁建工程、龙泉国际大酒店、丽水电视中心等社会发展项目顺利推进;市区接官亭农民公寓一期和欣苑南区拆迁安置房一期全部结顶,附属工程正在施工。

  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全市共有23个省、市重点建设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主要有南外环线至富岭高速连接线加宽工程、57省道青岱线汤垟至将军岩段改建工程,220KV市区灵山、景宁鹤溪、缙云仙都二期、青田二期输变电工程,景宁外舍防护工程,莲都山海协作示范项目(碧湖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市区垃圾处置工程、垃圾焚烧发电工程进场道路,遂昌县竹炭标准厂房,丽水华侨饭店、体育场等项目,为2007年重点建设任务的完成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批重大项目前期明显突破。年初确定的15个市重点建设预备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其中9个项目已进入基本建设程序,6个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其中龙庆高速公路完成了国家发改委立项,通过了预可研审查;49省道鹤城至温溪段改建工程即将开工建设;龙泉至松阳公路完成可研批复;丽水盆地主要易涝区排涝工程完成项目建议书编制,并开展部分小河段试点建设;瓯江玉溪至开潭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规划通过水利部审批;市区滨水公园及市博物馆、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即将动工建设;市妇保院迁建工程完成可研审批。其他重大项目前期工作都取得明显进展,为“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可持续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我市推进重点建设的主要做法

  1、领导力度不断加大,项目建设氛围愈加浓厚。一是继续开展“深化项目推进年”活动。市委、市政府继续把2018年确定为“深化项目推进年”,在年初召开了全市深化项目推进年工作会议,总结经验,表彰先进,明确了今年重点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要求。二是各级领导形成合力抓重点建设。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和专题会议听取重点建设工作汇报,研究政策,解决问题,狠抓落实。市人大常委会两次组织部分人大代表视察和调研重点工程,专题听取市政府关于重点项目建设情况报告,并提出了审议意见。市政协专题组织在丽水的省政协委员视察重点工程,听取汇报,提出建议。尤其是市区两级在8、9月份集中领导、集中精力、集中时间,开展市区重点工程难点问题整治活动,把协调解决重点工程难点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有力地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三是主要领导亲自检查指导重点工程。市委书记楼阳生、原市长刘希平、市长陈荣高等主要领导连续多次深入我市重点工程建设现场调研指导和协调检查,不断加大对各部门围绕项目做好服务的督促力度,不断加强领导关心支持重点工程建设的示范作用。四是分管领导和联系领导具体协调督促解决问题。各级各部门领导和项目联系领导经常深入项目一线了解情况,检查指导,现场办公,切实为项目单位解决难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由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进一步把重点工程建设摆在了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真正把领导重视体现在具体工作上,体现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统一了全市上下抓好项目建设的思想,营造起“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为重点工程的顺利推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组织保证作用。

  2、项目推进机制不断创新,各项工作制度得到有效落实。一是坚持落实市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对市区34个重点建设项目落实了27位联系领导,落实职责,明确任务,强化领导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指导、督促、协调和推进作用。二是坚持落实专题协调制度。市重点办每月将重点建设项目的进展情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上报给市委市政府,由市政府分管领导、分管秘书长或项目联系领导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解决有关问题。2018年共发出市领导联系重点项目联系单45份,重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基本上得到及时有效地协调解决。三是坚持落实季度汇报分析例会制度。市重点办按季召集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发改局负责人召开重点建设工作例会,及时通报重点建设进展情况,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和存在困难,研究部署下阶段工作。四是建立检查督查和难点问题交办制度。市效能办、市重点办和市委、市政府两办督查室,以及各新闻媒体密切配合,在强化日常检查督查的基础上,把重点工程推进过程中的难点问题通过召开交办会、督查会的形式,明确责任单位、办理要求和完成时限,强化责任落实,限时完成任务,并实行跟踪督查,使各部门围绕重点工程建设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效能得到明显提升。五是坚持落实效能监督员联系重点建设项目制度。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监察局聘任了51位效能监督员联系重点建设项目,并要求效能监督员及时反映和帮助协调重点工程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每季度书面向效能办汇报,加强对重点建设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和协调,推进项目顺利实施。六是建立健全年度考核制度。市政府出台了《丽水市重点建设责任目标考核暂行办法》(丽政办发〔2018〕176号),对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直有关主管部门、项目单位的工程进度、项目管理、质量安全以及用地报批率、开工率、竣工率进行定量考核。6月份还根据市委组织部要求,结合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换届考核,对各县(市、区)2003-2005年重点建设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分,有效地促进了重点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和完成。七是建立重点建设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制定《丽水市重点建设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领导小组全体会议,研究解决重点建设有关问题,进一步发挥对全市重点建设的指导、协调、督查和服务作用。各县(市、区)和项目主管部门都结合各地、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重点建设工作制度。由于项目推动机制和各项制度落实到位,使重点工程真正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协调解决问题,有力地推动了项目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