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局年度金融的工作总结范文(2)

时间:2021-08-31

二、存在的问题

  根据统计局初步测算,前三季度,我市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2%,预计今年无法完成既定的14.1%的目标任务。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主观方面,我局的工作仍存在不足,推动工作力度仍有待加强,在提高金融业增加值措施方面工作办法不多,成效不显著。客观方面,由于央行货币政策调整,下半年流动性紧缩,贷款增幅小于预期;同时我市经济活力不足,信用缺失现象较为严重,银行存在惜贷现象。

三、明年工作计划

  明年,我局将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开拓工作视野,改善金融服务,根据省委关于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有关决定,大力发展产业金融、民生金融、科技金融和农村金融,进一步发挥金融业对经济社会的促进作用。实现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2%的目标任务。

  (一)加大金融投入,提高存贷比

  1.鼓励银行业机构加大信贷投放。一是鼓励金融机构围绕芙蓉新城、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百项工程兴韶关项目加大信贷投放。二是加强与各金融机构上级沟通,争取在信贷规模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三是完善有关奖励激励措施,提高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积极性。

  2.鼓励地方金融加大支持力度。一是引导地方金融机构运用“融资绿道”平台,对接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二是引导地方金融机构通过增加资本金等方式做强自身实力,加大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三是运用省专项风险补偿资金,积极鼓励小额贷款公司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放工作。

  3.积极吸引金融机构进驻发展。一是积极吸引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二是积极申报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等地方金融机构。

  (二)加大金融创新,激发市场活力

  1.推进农信社改制农村商业银行。一是争取明年完成翁源联社改制农商行工作,使其成为我市第一家农村商业银行,为我市其他联社向农商行改制积累经验。二是按“成熟一家,改制一家”的原则,明年再推动一家联社启动农商行改制工作。三是对市区农信社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探索研究组建市区农村商业银行的方案。

  2.积极探索完善地方金融市场。一是大力支持我市民间资本在符合准入条件、承诺自担风险的前提下参与设立民营银行;二是推动各县(市、区)发展设立村镇银行。三是引导我市民间资本参与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四是协调推动我市试点设立小贷公司资金调剂中心。五是协调搭建国有企业控股或参股的融资担保平台,带动我市民营担保机构开展业务。

  3.推动农村金融创新。积极向省政府申请将我市列为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市。一是稳步推进农村地区手机支付业务试点推广工作,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和业务量。二是采取有效措施将助农取款服务点打造成具有取款服务、金融知识宣传、信用信息采集等多功能的综合服务站,创建一批精品示范服务点。三是继续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4.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创新工作。一是联合广州股权交易中心在韶设立“服务指导中心”,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通过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二是继续做好探索丹霞山改制工作思路,在调研的基础上,草拟一份并购重组的可行性报告,推动其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三)加大金融服务,优化金融环境

  1.强化资本市场服务引导工作。一是推动以金友集团为重点的民营企业股改工作,完成1家以上企业股改工作,初步形成企业股份制改革的氛围。二是继续推动粮食交割仓建设,指导有意向设置交割仓的七里香粮油公司和金友米业公司加快硬件建设,同时进一步加强与长城期货和郑州商品交易所的沟通联系,推动工作开展。三是加强与我市证券机构及其他投融资机构的合作,开拓资本市场融资渠道。四是加强与辖内上市公司的交流沟通,开展上市公司再融资探讨和调研。

  2.加强对地方金融市场的监管和风险防控。一是通过加强业务培训、开展监管履职评价考核、运用监管系统开展现场及非现场监管等手段,不断加强对地方金融市场的监管和风险防控。二是加强与有关部门在监管工作方面的配合,按照XX市金融监管协调合作备忘录的要求,全面推进XX市金融监管市场体系的建设工作,尤其在打击非法集资以及交易场所监管方面加强合作,共同防范辖区金融风险。

  3.推进我市民生金融建设。一是继续推进金融ic卡推广应用工作,推广扩大使用范围。二是推动保险业加快发展。鼓励和支持发展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医疗保险、农业保险、林权保险和责任保险等险种,鼓励支持农村小额信贷保险发展。

  4.加强融资需求及信用信息互联互通。一是推进我市信用社会征信系统建设。依托专业评价机构,联合金融机构和相关政府部门共同参与,建立符合小微企业特点的信用评价制度和统一征信平台。二是建立融资信息互通机制。加强与发改、经信、工业园、产业园等市直相关部门的沟通,掌握重点项目融资需求,积极向金融机构提供项目的资金需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