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总结范文(2)

时间:2021-08-31

  二、搭建“四个平台”,实现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在公开平台建设上, 主要以信息化为载体,推广和应用电子政务,用信息工程方法设计和安排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

  一是搭建“传统公开平台”。主要是整合政务公开栏、电子触摸屏、市报专栏、橱窗、办事指南小册子等已有公开载体,搭建行政权力公开透明的传统平台。市政府本级和市直部门已制作公开栏679块;印制办事指南654种32万余份(张);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进行公开501次。尤其是《××日报》还在显著位置刊出了××市市长、副市长及市政府秘书长、副秘书长等人的办公电话及分管的工作事项。市民有什么事情,可以直接给有关市长打电话。××县在综合办公楼内外设立了38块政务公开栏,公开县政府本级职权,以及每位政府县长的基本情况、分管工作和负责履行的职权。同是公开了县四套班子领导包干公用经费预算安排、各单位公用经费预算安排、在建工程实施情况、月度财政支出情况等内容。

  二是搭建“网络业务平台”。依托市公众信息网,建立了全市统一的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网站,同时建立了行政许可事项、政府采购、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专项资金管理、产权交易、公务员录用、城市规划等8个公开的子网络业务系统。8个子网络的特点是:把当前群众最问题和权力较为集中的权力部位作为公开的内容;公开的形式是对决策、执行、结果等权力运行的全过程进行公开,并通过公开网络,逐步实现人机同步、政府和公民与其他社会组织的互动。群众可进行网上查询、网上举报、表格下载、网上申报等事项,方便群众办事和监督。

  三是搭建“服务中心平台”。××市提出,在两年内全部建成市、县两级行政权力公开服务中心,实现区域行政权力及涉民涉企公众服务项目集中办理。20xx年7月份,在原有市投资项目审批中心的基础上,改建了市行政权力公开服务中心。中心内设有行政服务大厅、网络服务大厅、政民互动大厅等。行政服务大厅入驻了市建设、规划、市政公用、工商、公安、卫生等18个部门和单位的203个行政权力项目与服务项目。大厅实行“一区、一局、一长、一处、一章”的“五个一”办公模式,即:大厅所划分的18个区中,每个区为一个局;每局有一名局长坐在最前排带队值班;每局有一个审批协调处成建制进驻;每处都有一枚能行使该局审批权的公章。进入大厅的行政权力按照权力运行流程图公开透明运作。大厅严格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和年度目标考核制。如目标考核制规定,驻厅单位年度考核得分占派驻部门年度考核目标总分的50%。“中心”可根据规定退回不合格人员,每退回一名人员,在目标考核中扣除其所在部门一定的得分;退回的人员,两年内不得提拔。目前,××市正在筹建新的行政权力公开服务中心,占地1.68万平方米,主体为6层3.2万平方米钢架结构建筑。中心建成后,将原来的审批大厅、市直70个部门(单位)和8个公开网络业务系统全部纳入,有关部门派出人员集中办公,实行“一门受理、并联审批、一站式服务”,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

  四是搭建“通透办公平台”。在××县政府和市规划局进行了通透式办公试点,积极探索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和办公方式改革合二为一的新途径。××县的通透式办公主要包括“集中办公、透明办公、开门办公、下基层办公”等形式。“集中办公”就是就是将政府大楼与政务大楼合二为一,形成综合办公、系统服务的格局。1.5万平米综合服务大楼容纳了59个局级单位1000余名公务员。无论项目审批,还是群众办事,不出大楼就能办结。“透明办公”就是在综合服务楼内,每个职能单位将相互关联的科室安排在集体办公室办公,工作人员之间用矮屏分隔,即便于工作人员之间相互沟通,又便于相互监督。单位领导人与工作人员之间用玻璃分隔。使单位领导人与工作人员之间也实现了相互监督。“开门办公”就是群众来办事,门岗一律放行,同时县四套班子及各单位领导的办公室对群众开放,并实行“一证、两图、两卡”制度。“一证”就是工作人员戴证上岗;“两图”就是在综合办公楼内设置项目审批流程图和群众办事导示图;“两卡”就是在领导干部办公室的门上和办公桌上,设置两个职位明示卡,卡上标明领导的姓名、职务、分管工作、办公室电话和手机号码。“下基层办公”就是实行固定的下基层办公制度,县级领导每周一到乡镇办公,把办公室向基层延伸,变上访为下访,逐乡镇、逐单位进行拉网式排查,当面向群众宣讲政策,当面向群众解释解决方案,使权力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真正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乡镇主要领导每周六到村现场办公,直接处理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问题。“通透式”办公制度,真正使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与群众实现零距离、零障碍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