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环保局年度工作总结(3)

时间:2021-08-31

(五)明确减排目标,建立长效机制

  1、精选减排项目。根据江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编制报送20xx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的通知》(赣环控字[20xx]3号)的要求,我们积极开展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对污染源展开全面摸底、严格筛选,制定了20xx年减排计划,确定20xx年减排项目为:江西坤兴纸业有限公司结构减排项目、县污水处理厂管网改造工程减排项目和排埠镇污水处理站减排项目。预计减排量为:江西坤兴纸业有限公司结构减排项目化学需氧量消减45.19吨,氨氮消减0.54吨,二氧化硫消减86.5吨,氮氧化物消减6.19吨;县污水处理厂管网改造工程减排项目化学需氧量消减154.7吨,氨氮消减18.51吨;排埠镇污水处理站减排项目化学需氧量消减17.7吨,氨氮消减2.04吨。合计:化学需氧量消减217.59吨,氨氮消减21.09吨,二氧化硫消减86.5吨,氮氧化物消减6.19吨。环保部7月初对我县减排项目上半年台账进行了核查并全部予以认定。12月底将进行年终核查,并最终确定我县20xx年减排指标完成情况。

  2、加强减排监测体系建设和监管。继续加强股室联动,强化对我县国控企业在线监测体系的建设和运行的监督管理,保持其稳定运行,达到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建设运行考核要求。

  3、强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确认工作。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确认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前置条件,是企业排污的红线,也是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的重要举措,是即将推行的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的依据。基于此,我局强化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确认工作规范:一是严把总量确认关,坚持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没有污染防治能力的,不符合规划项目的,不达标的等等一律不给予确认,对于符合要求的一般都是即时办理,既严于管理,又充分考虑便民服务;二是清理统计历年环评审批用量,杜绝省批、市批、县批项目重复用量的现象;三是每一个新建项目确认完总量后,立即登记总量分配一览表并建立电子档案,做到总量分配清晰、档案管理规范。

  分页阅读第1页:县环保局年度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第2页:全面开展排污申报登记、排污核定和排污费征收第3页:强化环保宣教,积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六)强化环保宣教,积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1、加大宣传教育,倡导全民参与环境保护。自2012年开展国家级生态县创建以来,我县群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对环境污染的敏感性也不断增加,这与我们在近几年在电视、报纸等媒体的宣传是密不可分的。为进一步提升群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使环境保护也成为一项全民参与的工作,我县在利用传统媒体的.同时,也发挥新媒体服务群众的作用,今年4月推出了“环保”微信公众平台,将环保政策法规、环保工作动态、企业违法排污信息等发布在公众平台上。“环保”微信平台的开通,不仅提高了环保宣传力度、拓宽了传播渠道,也通过微信平台接收到社会公众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为进一步做好环保宣传工作,为贴近百姓满足社会公众环保知识需求打下良好的基础。

  2、深入学习新《环境保护法》,打牢环境保护大检查法制基础。3月25日,我县邀请省环保厅政策法规处专家对新《环境保护法》和“两高”司法解释进行专题讲座,组织全县所有企业负责人、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各乡镇(场)及县环保局全体干职工参加培训,全县上下对新《环境保护法》和环境违法后果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主要困难和问题

  1、环境监管技术装备落后,环境监管的压力不断加大。一方面是人们对环境保护工作日益重视,关注程度提高;另一方面,复杂的环境污染矛盾与纠纷凸现,迫切要求环境监控的自动化、数字化、标准化,对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县环保系统自身能力建设不足,许多环节与国家和地方要求的标准要求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环保宣教等硬件与软件配置还有不足,环保监管的自动化、数字化标准化程度还不高,环境执法的手段和装备难以适应。部分违法企业位置偏僻,环境监管难度大。

  2、专业技术人员不足,机关事业混岗严重。我县环境监察、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业务技能水平跟不上,要负责全县所有排污企业的环境监察执法、排污费征收、环境信访投诉、环境监测等工作。另外,在机关人员普遍老化的情况下,出于无奈,只能将机关与下级事业单位的人员混岗使用,制约了工作职能的发挥。

  3、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总体水平不高。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随意倾倒、随地丢放、随意排放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农业面源污染成为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和环境长效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4、环境基础设施作用不明显。部分设施的进水浓度偏低,收集处理水量偏少,设施运转负荷率低,工况也极不稳定,设施难以达到设计的处理效果,不能正常发挥效益。另外,污水处理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不相适应,没有建立正常的运行机制。

三、20xx年工作思路

  (一)严把项目环评审批关。20xx年依旧严格按照环保“三同时”和新《环境保护法》做好项目受理、审批和验收工作。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继续做好我县符合环保要求的已建竹木加工企业的补办环评工作,对有染色、蒸煮工艺的麻将席建设项目坚决不予受理;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对我局已审批的建设项目督促建设单位办理环保“三同时”竣工验收工作。

  (二)继续加强生态建设。根据国家、省、市相关政策,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制定《县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及《县生态补偿办法》。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巩固国家级生态县建设成果。完成生态经济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国家生态县创建成果,彰显山水特色、科学管护、全民发动,继续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与长效运行管理,进一步加强自然生态和流域水环境保护,强化生态修复,不断提升生态功能,保障区域生态安全。

  (三)强化环境执法监察。全面实行阳光执法,建立重大环境行政处罚集体讨论制度,建立行政处罚集体审核领导小组;强化污染企业现场监管,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建立企业“诚信”体系,建立违法企业黑名单;继续加大力度开展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宣传,不断提高全县公民环境保护意识;加大环境监察执法力度,积极开展环境违法案件的查处。做好企业环境监管工作,强化污染防治设施的监督监察,严肃查处不法行为,强化环境安全制定,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杜绝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继续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整治违法排污企业。重点对无任何手续进入我县的小企业进行整治;加大生态环境监察和矿山开采企业的监管力度,集中开展对矿山开采企业的专项整治。

  (四)按时保质完成监督性监测任务。强化仪器设备管理、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按时保质完成重点生态区环境监测、全面开展重点地区大气、水、噪声环境监测,由省、市、县环保部门下达的监测任务。积极扩大业务范围。争取更多的服务性监测项目和环评监测项目,达到创收目标。建立县环境质量基础数据库。

  (五)进一步加强减排项目的监管力度。督促三都工业园新建完成三都工业园污水处理厂,且在“十三五”期间内达到正常稳定运转。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优化我县产业结构,对于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坚决予以取缔关停。扎实推进工程减排。在严格实行总量控制制度的同时,应该加大向上争取环保专项资金和减排奖励资金的力度,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实施污染减排工程的单位进行补助和奖励,激励企业对排污进行深度治理的积极性。着力查处威胁饮用水源安全的隐患,集中整治工业集中区和项目建设中的环境违法行为。在公正和合理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县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的开展,充分提高企业减排治污的积极性。

  (六)进一步加强污染防治。加大涉辐射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将乡镇下属的涉辐射污染企业纳入日常管理工作;继续加强对城镇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的日常监管工作;加大大气污染防治专项工作力度。分页阅读第1页:县环保局年度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第2页:全面开展排污申报登记、排污核定和排污费征收第3页:强化环保宣教,积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县环保局年度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1.县环保局年度工作总结

2.县环保局年终工作总结

3.县环保局长述职报告

4.县环保局年终工作总结范文(精选5篇)

5.县环保局的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6.关于县环保局上半年工作总结报告

7.县环保局局长个人述职述廉报告

8.县环保局结对帮扶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