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总结作文(2)

时间:2021-08-31

  下面说说如何理解把握“我们”。我们可以是特指,也可以是泛指。所谓特指就是“我们”等于“我”加“你”或“我”加“他”或“我”加“你”再加“他”,即作文中不仅要记叙描写“我”的言行表现,还要记叙描写别人的言行表现。几个人的言行表现要么形成一种互动,要么具有共同的特征。

  先说几个人的言行表现怎么形成一种互动。像有的学生写“那一刻,我们手牵手”,在最后写到,“我走过去,拉住他的手说:‘我们永远都是最好的朋友’”这样就没有表现出互动,因而“我们”也没得到落实。如果写成“我走过去,拉住他的手说:‘我们永远都是最好的朋友。’他抬起头用闪着泪花的眼眸看了看我,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这样就好一些了。还有像“那一刻,我们紧紧拥抱”“那一刻,我们彼此理解了”……这样的作文,因为“我们”只包括两个人,所以都格外强调互动。互动的前提一般是在同一时空下才可以进行,但是不完全具备这个条件有时也可以。如,通过打电话,发短信,网络聊天等手段也能实现不在同一空间下的互动。互动强调的是一种“我有来言,你有去语”“我投之以桃,你报之以李”。即便连这个条件也不具备,依然能写,因为互动除了可以理解为言语、行为上的呼应,还可以理解为心灵和思想的融合、情感体验的分享。像有的学生写“那一刻,我们在一起”,写的是自己和汶川地震中被困在废墟中的一个女孩。他没写好,因为他既没写出言语、行为上的呼应,也没写好心灵思想的融合、情感体验的分享。但是如果他能借助电视直播这个“我”“你”联系点用镜头对照的方式一面描述“你”被困在废墟中的情景,一面描述“我”看到每一情景时的对应反应,再加以想象也能给人互动的感觉。如“你在痛苦地呻吟,我在紧张地喘息;断落的水泥板压断了你的腿,却分明从我的心中流出血;你急切地想求得生存,我焦急地想着怎么才能救你;救援队员到来了,你的脸上绽出了笑容,我的心情也随之平静下来……”最后再能从“你的遭遇就是我的遭遇,你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你的希望就是我的希望,我们的心在那一刻紧连在一起,我们永远在一起”来总结一下,也能成为一篇不错的作文。也有写好的例子,像我们印的例文“那一刻,我们沟通于墨香之中”就是借助历史书或文学作品,实现了和不在同一时空下的几位古人的互动,这种互动就是典型的心灵思想的融合、情感体验的分享。所以,无论如何,要写好我们,“我”和别人之间一定要有个联系点。

  再说几个人的言行表现怎么具有共同的特征。这样写相对要好操作一些,一般来说可以采用“‘我’怎样,a怎样,b怎样,c怎样”的形式,或者,“有的怎样,有的怎样”这样的表达思路。看似“我们”的言行各不一样,但却具有共同的特征。这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题目后面补充的内容,或者能被题目后边补充的内容统摄起来。比较典型的,像我们在阅卷中读到的一篇《那一刻,我们沸腾了》。

  刚才说的是从特指的'角度如何理解、把握“我们”,下面说说如何从泛指的角度如何理解、把握“我们”。所谓泛指,就是说“我们”中除了“我”身份特征明确,其他人都不太明确,也不在行文中交代,只是用“我们”来表述,但是读者能知道这个“我们”说的是“中国人”或者“同龄人”,或者“同班学生”等等。从泛指的角度写“我们”,选材上强调选择众所周知,人人都有感触的事例、情节。如“抗震救灾”“北京奥运”“社会普遍现象”“同龄人都有的遭遇”,“同班人都经历的事情”等等。从泛指的角度写“我们” 相对来说好套用原来写“我”的一些素材。但是要善于变化。比如原来写过的片段是某一群体共有的经历感受,现在把文中的“我”变成“我们”就可以了,如原来是“每天早上,妈妈都会来喊我起床……”,可以变为“每天早上,我们的妈妈都会来喊我们起床……”;如果原来写过的片段是针对我个人的,要改变表述句式、内容,使其能反映某一群体共有的经历感受,如“失落时一句关心的话语,得意时一句善意的提醒,运动会上一条拧干的毛巾,考试场上一块小小的橡皮,甚至有时,只是彼此一抹心有灵犀的眼神……”这样的句式和内容用来写我们就比较妥当。

  “那一刻”是题目中的第二个关键词。限定了时间和情境,但可以写多个那一刻,所以“三个片段”“若干个排比镜头”这些方式依然可用。可以以小见大、小题大作,如以“我们”关注四川地震灾区为内容——“那一刻,我们在一起”“那一刻,我们手牵手”;如以“我们”用实际行动关注北京奥运会为内容——“那一刻,我们在欢呼”“那一刻,我们哭了”。这样,写作内容具有时代感,大气不俗。但这两个素材都有点“过时”了,可以引导学生看看《时事政治》,新近有什么发生的事可写。此外,还可写凡人小事,如“我们”共同面对困难、承担任务,“我们”共同探索、分享成功。或者让学生想想有没有一篇课文或文章、一节班会课、一次老师的教诲、一首歌、一幅图片、一个情景……让“我们”产生过表现不同而实质共同的东西?——“那一刻,我们低下了头” “那一刻,我们笑了” “那一刻,我们沉默了” “那一刻,我们长大了” 。

  当然不把“那一刻”理解为一个限定语也可以,像在我们阅卷中遇到一位学生写的就是“那一刻,我们永远铭记”,宾语前置,倒过来就是“我们永远铭记那一刻”,想一想也是可以的。

  理解把握住了“那一刻”,再说说如何将题目补充好。强调两点:一要简明,二要便于操作。这也是我们指导学生写任何半命题作文时应注意的问题。“简”就是说,补充的内容不宜太长,“明”就是说要让人通过题目基本清楚你所要表达的东西或所要表达的方向。“题好一半文”如果说一篇作文是由“题目”、“开头”、“主体”、“结尾”这几块材料构成的话,题目不简明就等于首先浪费了一块材料,这样这个作品就失去了一次“优秀”的机会。“便于操作”是说补充的内容要保证自己能写出来,能写好,追求新颖是第二位的,再说新颖不新颖不只是看题目。本来就是“二锅头”,你给它起个名字叫“琼浆玉液”也还是“二锅头”。普通的题目只要构思巧妙一样可以写得新颖。像有的学生拟定的题目是“那一刻,我们长大了”,题目很普通,但是他采用对照的写法“以前总是妈妈帮我们洗衣服,当妈妈因为工作繁忙忘记给我们洗衣服时,我们想到了自己也应该学学洗衣服。当我们把自己的脏衣服放进洗衣机或语文总结作文 篇3

  半学期的紧张学习生活已经落下了帷幕,我们也迎来了期中考试,但无论考得是好还是不好,都要对自己这段时间以来的学习做出一个总结。  语文总体来讲考得很差,很不理想。主要是这几个原因:

  第一就是平时上课光顾着记笔记了,并没有完全参入到课堂里,所以学起来不仅吃力、还没有什么效果。今后上课多举手回答问题,顺着老师问题的思路走,笔记可以下课补记,只要这一课听明白了,也就掌握了。

  第二就是巩固练习不够,平时学完之后,做完练习,这一课就算过去了。之后并没有进行温习什么的。只是快考试的时候再看一看。上面许多的重点也都忘记了。以后多温习温习,学完后把重点、主题思想再看一遍。深刻的记在脑中。

  第三就是复习时没有抓住重点。每次考试时复习都是大致的看一看主题思想,并没有把某些句子、词语之类的理解赏析透彻。连每课的作者简介也一定要记住。这次考试就是作者没写出来。再考试复习时一定要抓住讲学稿上的重点进行复习,再对照着点击的错题温习一遍,效果就会好得多。

  课没有积极参与课堂,对于每一个问题没有仔细思考,以致思路不活跃,掌握的知识不具体、不全面,不会举一反三,思考问题所需时间很长,导致作文时间不充裕。做的练习很少,做题的经验较少。

  再者,便是课外书的阅读,阅读量过少,导致写作文没有素材,词汇的积累也很少,语言没有逻辑性,文章显得十分杂乱,苍白无力。对历史与人文的理解也很少,对许多文章包括诗词都不能理解,导致考试中的课外文言文失分不少,阅读能力仍有待提高。

  最后,则是我最大的弱点:粗心。总是“大意失荆州”,做题马马虎虎,没有审清题意便盲目做题,不知是语文,所有的科目都是这样,做完试卷后没有仔细检查,导致犯了许多不该错的失误,正确率较低。以后做题一定要仔细,不能因为题目简单而不去在意,学习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只有打牢了基础,才能在此之上再去提高,所以,对以前知识的掌握,是必要性的。

  应该来讲这次的卷子并没有太多的难题,只是做题目时太马虎,太虚心,而且基本上都是半错,也就是问题没有回答完整,总是差那一点,所以以后回答问题要完整,看题要仔细。

  通过了对本次语文考试的总结,我了解了更多自己的不足之处,知道了,自己的水平还差得很远,只有下苦功夫,才能取得成功。

【【必备】语文总结作文3篇】相关文章:

1.语文作文高分必备优美句子

2.【必备】语文教师教学总结四篇

3.【必备】语文年终工作总结四篇

4.【必备】语文教学总结3篇

5.【必备】语文教学总结集合10篇

6.【必备】语文教学总结8篇

7.小学语文必备文学常识总结

8.【必备】语文教师工作总结4篇

9.【必备】语文教师教学总结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