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理论知识点总结(4)

时间:2021-08-31

 (二) 临床表现:热退后全身出疹,并很快消退。热退疹出。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高峰发病年龄6~9岁。典型水痘皮疹特点:① 丘疹、新旧水疱和结痂同时存在;② 皮疹分布呈向心性;③ 粘膜皮疹易破溃形成溃疡。并发症:皮肤感染最常见。预防:隔离病儿至皮疹结痂变干(重点)。

  猩红热: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是对人类的主要致病菌株。 临床表现:潜伏期1~7天;外科型1~2天。1.前驱期:急热。咽部脓性分泌物,草莓舌。2.出疹期:24小时布满全身。密集均匀的红色细小丘疹,触之似砂纸感,口周苍白,可见帕氏线。3.恢复期:疹退1周后开始脱皮。2.抗菌疗法:青霉素7~10天,过敏者用红霉素。预防:隔离至痊愈及咽拭子培养阴性(重点)。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病原为志贺菌属

  革兰阴性杆菌,简称痢疾杆菌。我国福氏志贺菌多见。1.个体反应性:多见于2~7岁儿童。2.细菌毒素作用:内毒素进入血液,微血管痉挛,缺血缺氧,休克,DIC。临床表现:

  (一)潜伏期:多数为1~2天,短者数小时。

  (二)临床表现:起病急骤,高热可>40℃,反复惊厥,迅速发生呼吸衰竭、休克或昏迷,肠道症状多不明显,甚至无腹痛与腹泻;也有在发热、脓血便2~3天后发展为中毒型。

  (三)类型:①休克型;②脑型即呼吸衰竭型;③混合型。诊断应注意:① 夏秋小儿急性高热;②接触菌痢患者;③初期有高热和神经症状。鉴别:热性惊厥:6个月~4岁,无感染中毒症状。

  (二)流行性乙型脑炎:7~9月份发生,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改变,大便检查正常。治疗:防止循环衰竭:①扩容纠酸水电;②在充分扩容的基础上应用东莨菪碱、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以改善微循环;③糖皮质激素;④纳洛酮肌注或静注。 第 九 单元 结核病

  肺结核最常见,多为人型结核菌。二、结核菌素试验:结核感染后4~8周可呈阳性。

  (一)试验方法:皮内注射0.1ml含5个结核菌素单位的纯蛋白衍生物(PPD),48~72小时观测结果,硬结平均直径不足5mm为阴性,≥5mm为阳性(+);10~19mm为中度阳性(++),≥20mm为强阳性,局部除硬结外,还有水疱、破溃、淋巴管炎及双圈反应等为极强阳性反应(++++)(二)临床意义1.阳性反应①曾种过卡介苗;②3岁以下,尤其是1岁以下小儿,阳性反应多表示体内有新的结核病灶;④小儿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者,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⑤在两年以内由阴性转为阳性反应,或反应强度从原来小于10mm增大至大于10mm,而且增大的幅度大于6mm,表示新近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