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常规工作总结(6)

时间:2021-08-31

教学常规工作总结9

  为落实教学常规管理,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和学校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初二级部于20xx年3月7日对教师的备课情况进行了检查,现简单总结如下:

  一、方面:

  1、检查中发现,绝大多数教案教学内容能够按照教学计划如期进行,环节完整,设计合理,书写规范,图文并茂,教案反映出上课思路清晰,重、难点选择恰当、讲练结合。

  2、大多数教案书写工整、规范、教学环节齐全、条理清楚;详案率高,语文数学部分教师已经写完一本教案。尤其是一些老教师的教案书写认真,具有自己的风格特点。

  3、教材基点把握准确,注重三维目标的落实,能显示教研教改新思路,注意学法渗透,具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及设计意图。

  4、教案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重视对难点、重点的反复推敲;

  5、多数教师能按要求做到每节课对学生进行考勤。

  6、多数教师能够做到课后反思。

  7、教案写得好的有:XXX等。

  尤其值得提倡的是,部分老师在情景引入环节能够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将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引课内容,势必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一些老师非常注重课程整合,在进行正常教学内容之中注意渗透其他学科知识,有助于学生拓展知识视角,融会贯通;某些老师注重课堂回顾,教案中教学反思的痕迹非常明显,不仅反思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任务是否完成,重点难点确定是否合适,还反思学生课堂的反应和学习的效果。

  二、存在的问题及要求:

  1、部分教案停留在知识点的罗列上,备教法、学法的少,没有板书设计、也没有作业设计,作业布置千篇一律,缺乏针对性。少数教案项目不全,缺乏“三维目标”。

  2、普遍缺乏媒体和教具的使用,仍旧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老的教学模式上。

  3、课堂考勤关注学生上课情况不够。

  4、少数教案不注重教学反思或把教学反思写成教学重点、难点的罗列。教学反思不要求每节课都写,但至少一个月有几次比较深刻的反思,为学期末写教学反思积累一定的资料。

  一个教师的教学成绩好坏不是取决于教案书写的好坏,但是,教案是我们教学内容的一种体现,是教学的一种构思和设想,也是对我们教学内容的一种约束,没有课前的构思设计和认真备课,就失去了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写教案是作为一名教师的最基本要求,教案内容要反映出一个教师的思想,体现出一个教师的智慧和教学风格,是作为一个教师精神财富的积累。希望我们认真对待教案书写。

教学常规工作总结10

  本学期,根据瓯海区关于教学常规管理的'新规定以及总校的布置,并结合小学分校常规教学管理的实际要求,前后共进行了四大全面教学常规大检查(20xx年的9月、10月、11月及20xx年的1月各一次)。检查内容主要为教师个人记录册、语数英三学科作业批改记录、学生作业(1-6年级语数英三学科课堂作业本;3-6年级大本)、学科教案(语文学科包括“口语交际与习作”)。参与检查的人员主要有教务处管理人员、兼职教研员、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及学科骨干老师。在检查任务的分配上,管理人员主要检查老师的学期教学计划、教师个人记录册,教研组长主要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教师的批阅情况,3至6年级学生的主要由有语文素养较好的老师担任。

  每次检查之前,教务处都将下发专门的常规教学检查通知,并于检查之前对参与检查的人员进行简短的检查培训,提出检查的要求,特别是对检查标准、检查重点及抽样方式都进行明确。接受培训之后,检查人员便到相应的地点进行教学常规的检查。教学处领导于每次检查期间,都会毫无例外地到各办公室巡查,一方面了解老师们教学常规的落实情况,一方面也对检查人员的教学常规检查进行引导。检查期间检查人员会如实、详细地记录检查结果,包括对学生的作业错误或老师在批阅中存在的问题定位到具体的页码上;检查结束后,参与检查的老师会根据自己所检查的年级及接受检查的对象的情况,进行全面而客观的分析,并撰写检查小结。除大规模的检查之外,教务处曾多次个别或组织兼职教研员不定时、不定期、不定对象地随时翻阅个别或某年级或某学科的作业、教案、作业批改记录、教师个人成长记录册等,这种形式灵活、涉及面较小的检查方式对大面积的常规检查形成了较好的补充。

  从历次检查的情况看,尽管在个别老师或个别环节上存在一些需要纠正的问题,但本学期的教学常规落实情况是非常到位的,这对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了根本的保证作用。一是教师的个人记录册符合学校的要求,无论是专题讲座、理论摘抄或是听课记录都符合区教师发展中心的要求;二是教案依然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共享,老师们根据共性的教案作一些调整,以求更能适应自己教学的需要;三是教师为学生作业批改所做的批阅记录清晰地记录了学生的作业情况,既有学生个别的错误记录,也有班级当中倾向性的错误,同时还将如何进行作业评讲写得清清楚楚;四是学生的抄写比较认真,作业的正确率较高,教师的批改也非常及时、规范。

  当然,教学常规的管理还应该再上台阶,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更好地服务。

  附:20xx年1月10日的教学常规检查总结

  教师个人记录册检查

  教师个人记录册共上交100本,除学校管理人员的记录册由总校统一检查之外,其余教师的全部上交。这100本教师个人记录册由教务处管理人员集中按照要求进行了仔细的检查。检查内容主要锁定在“自培计划、专题讲座、理论摘抄、听课记录”四个板块。其中,按照区教师发展中心要求,教师每学期需完成自培计划1份、专题讲座与理论摘抄各8次、听课记录15次。经检查统计,小学分校教师共完成自培计划92份、专题讲座959次、理论摘抄1083篇、听课1614节。

  教师个人记录册的检查结果,反映了我校教师在新课程改革浪潮中强烈的学习与进取欲望。老师们在教学中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将自己的切身体会与理论学习进行较好的结合。值得肯定的是,老师们的听课记录十分详细,不仅有老师的教学程序、方法,而且有学生的学习表现,更难能可贵的是老师们在记录的旁边写下了自己对该教学环节的思考,成为一个较好的教学案例,这对老师的成长进步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从检查的结果看,低段老师的听课记录更为详尽一些,尤其是一年级的8位老师,她们的听课记录非常详细,旁边的教学思考比较深入。另外,像胡秀云、吴佳秋、曾万燕、熊卫理、苏新琴、蔡朝敏等老师听课的节次也较多,超过20节。

  但也有一些问题需要老师们在今后注意。譬如,有8位教师的个人记录册中没有自培计划,有新加盟的老师也有在育英多年的老教师,可能是因为忘记了没有写上。当然也有个别老师形成了自培计划,但显得很粗,执行力较弱。另外,个别老师的听课记录部分写得比较简略,没有反映出师生在课堂中的真实表现,为教学案例的思考提供不了原始的场景。教学常规工作总结11

  一、好的方面

  1、备课力求完美。这次检查发现每位教师都能认真备课,书写较以前规范,教学环节齐全,教学过程比较详实,个别教师教案中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抄袭教案的现象逐步减少;备课从学习目标的制定、课堂上的出示、教学方法的设计及教学媒体的运用能体现新的课改理念,能注重学法的指导,体现“先学后教、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如做到比较好的有:刘艳玲、黄蓓、郭希、黄苇。

  2、教师写的教学反思比前有所提高,刘艳玲老师的课后反思能体现教师对教材处理的新方法,能侧重对自己教法和学生学法的指导,并且还能对自己不得法的教学手段、方式、方法进行解剖。

  3、及时批改作业,对巩固知识,提高教学质量是行之有效的。本次检查发现大部分教师作业设置适量、适度,均能及时批改作业。有等级有激励的语言。学生作业中的错题能及时更改,教师做到二次批改,甚至三次批改,曾宝军、陈兴滨两位老师有作业批改记录本,批改记录比较细致,能够反映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做法及纠正措施,并分析了原因。多数学生书写比较认真,格式比较规范。数学作业有练习几,语文作业有课题。

  4、教师主动听课、评课的积极性有所提高,评课意见客观,指出了不足之处、值得商榷的地方以及自己的设计思路并把精彩的瞬间记录下来。基本上能体现出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如何。

  5、单元检测能及时跟踪课本考察学生,认真总结、仔细分析、及时反馈、数学老师大部分做到要题开讲法。

  二、根据存在的问题我们要采取的措施

  1、批改作业不要用一个大钩,应该给每一道小题目都要打上一个钩。这样能体现老师的精批细改。并且批阅后最好写上时间,最后所写批语要规范、清楚、给学生以榜样示范。少部分教师作业批改后学生的错题没有及时订正,有的没有及时批改。

  2、学生的书写还没有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学生字迹潦草,使用涂改液多,作业封面还有打草稿,乱涂乱画。对于作业封面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要整洁、不允许涂涂画画。

  3、个别教师批阅学生作文的评语过于简单,缺乏针对性的指导,从所有作业批语看,鼓励性语言仍有待于探,作文批改可以尝试指导学生批改,减轻教师负担。

  4、备课中有的教师教学反思只是流于形式,只是教学目的的再现。应该突出教学中存在和已解决了的问题。

【教学常规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1.教学常规工作总结

2.关于教学常规月的工作总结

3.教师落实教学常规工作总结

4.教学常规活动的月度工作总结

5.教学常规工作反思

6.教学常规自查报告

7.教学常规月活动总结

8.教学常规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