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年度工作总结

时间:2021-08-31

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20**年,是**区经济促进局在行政机构改革中努力推进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在新形势新要求中科学谋划新目标新格局的重要一年。一年来,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打造“近悦远来、博大精深”智慧禅城的中心部署,以重点项目带动工作大局,以规划政策营造良好环境,以业务融合增进工作合力,齐心奋进,开拓创新,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推动各项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显著成效。

  一、全区经济继续保持快速恢复性增长,发展质量持续稳定提高

  20**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gdp)1047.73亿元,同比增长14.5%。全区工业生产实现持续快速恢复性增长,投资、出口、消费三者比例日趋协调,发展质量稳步提高,整体经济呈现积极稳健、健康发展态势。

一是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451.16亿元,同比增长18.1%。科学编制错峰用电方案,保障工业生产用电,工业用电量累计56.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9%,占售电比例的78%。工业生产呈现四大特点:轻重工业并驾齐驱,并适度重型化;民营工业增速领先,“三资”工业稳步增长;形成以纺织、塑料、陶瓷、不锈钢、电力为支柱的产业格局,主导产业支撑作用明显;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规模与增速有所提升。

二是“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出口等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共同发力,呈现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态势。投资总量不断扩大,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11.81亿元,同比增长13.8%;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0.74亿元,同比增长19.8%;外需恢复较快,1-12月,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130.3亿美元,同比增长39.4%,其中出口80.6亿美元,同比增长39.5%,进口49.6亿美元,同比增长39.2%,出口和进口均创年度历史新高。

三是外贸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出口市场更加多元化。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和主要大宗商品进出口继续保持增长,机电产品出口增长20.5%,占出口总值44.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6.8%,占出口总值17.9%;市场多元格局不断完善,新兴市场方面发展迅速,对拉丁美洲出口增长67.2%,对非洲出口增长22.6%,对中东出口增长20%,对东盟出口增长36.7%。

四是外商投资增长强劲。全区合同利用外资达到6.20亿美元,同比增长299.67%。其中,新批项目49个,新批合同外资额5.925亿美元;增资项目19个,增加合同外资2971万美元。全区实际利用外资3.320亿美元,完成市下达的任务目标。

  二、扎实推进十项重点工作,努力发挥支撑引领作用

  20**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部署,积极顺应全区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三着力一推进”工作为主线,扎实推进十项重点工作,抢抓全球新产业蓬勃兴起的历史机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速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先进制造业,积极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全面启动总部经济聚集区建设,精细发展现代农业,全区产业结构调整呈现布局好、潜力大、进度快等特点。

(一)坚持狠抓规划政策制定,努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我局以促进产业发展为目标,着重抓规划引领和政策驱动,着力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环境。我局从产业规划、土地保障、资金支持、人才引进、科技创新等五个方面,陆续组织起草了《XX区智慧新城产业发展规划研究(2010-2015)》、《关于构建智慧型产业体系 加快转变经济方式的决定》、《XX市XX区rfid产业发展指导意见》、《XX区关于“四化融合、智慧佛山”示范区建设投资基金管理办法》、《XX区关于保障都市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用地的实施办法》、《XX区关于引进“四化融合、智慧佛山”示范区建设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的实施办法》、《XX区“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和《XX区自主创新规划纲要》等一批政策性文件,进一步明确我区产业的主攻方向,为我区发展智慧型产业和都市型产业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突出建设高端产业载体,促进形成智慧型产业与都市型产业的空间布局

一是提出依托高新区打造“智慧新城”。智慧新城主体加周边配套规划用地总面积约为2000亩,未来将重点发展以新it、物联网、led新材料、智慧型服务等为主体的智慧型产业。现已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正在采取国际招标方式遴选国际知名机构制定智慧新城建设规划和参与项目建设。二是明确南庄镇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定位,整合产业用地资源,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园、led产业园和新材料及生物质能源产业园三大产业园区建设。其中,新材料及生物质能源产业园有望在5年内实现300亿以上的工业产值,目前申报的“省市共建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已获省专家评审组高分通过,正在等待省经信委发文批复。上述产业基地和软件产业园、都市型企业总部基地等一批高端载体将为发展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广阔空间。

(三)依托优质载体优化提升企业发展质量,推动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变

  项目;天安塑料已成功跻身飞机、高铁等高端交通工具的内饰材料市场;国星光电依靠自主创新,已经成为封装企业中全球第八、中国第一的龙头企业,并在今年成功上市;佛山照明、蓝箭电子、欧司朗等传统照明企业也成长为led领域的骨干企业。

(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实现重大进展,努力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不断融合

  陶瓷产业专项整治及优化提升工作全面完成阶段性目标计划。截至2010年10月,共组织93家建筑陶瓷生产企业完成了生产环节的关闭和外迁,腾出生产用地6千多亩;组织纳入“改造提升类”的22家建陶生产企业按照清洁生产标准完成改造提升,其中20家企业已获得了省级“清洁生产企业”称号,全部企业按省清洁生产标准实现达标排放,总体呈现了产出规模增加,土地、能耗、环境资源占用下降“一增三降”的显著成效。全区节能减排成绩突出。全区万元gdp能耗由上年的0.5167吨标准煤下降到0.4703吨标准煤,降幅为9.1%,规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0.4079吨标准煤,下降11.3%,万元gdp能耗指标已超额完成十一五计划年均下降4.36%的节能目标。汾江河沿岸企业整治任务圆满完成。今年4月30日前已全面完成29家企业的整治,并通过我区验收小组验收。

  另一方面,我区一批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项目成效明显。依托广东省无线射频识别产业(佛山)基地、珠江数字创新和服务中心、广东省(佛山)软件产业园等载体推动企业进行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企业信息化意识普遍增强,信息化应用水平得到提高。德众药业、天安塑料、安东尼针织等企业深度运用rfid、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和saas系统推出示范项目,大幅度提升制造行业的整体信息化与管理水平。新明珠陶瓷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国家工信部确定的陶瓷行业“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的唯一企业;兴发铝材、佛泵、蓝箭电子、新明珠陶瓷、强辉陶瓷等5家企业被省经信委认定为2009年广东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4个100”示范工程企业;XX市华南精密制造技术研究开发院被认定为XX市首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支撑服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