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室工作总结大全(6)

时间:2021-08-31

  6教科室工作总结

  本学期教科室工作遵照上级教科研部门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在学校工作思路的指引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教育科研服务于课堂,服务于教育质量”的核心理念,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充分发挥教科室的“研究、指导、管理、服务”功能,现回顾总结如下:

一、扎实学习培训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本学期,教科室继续抓好教师的业务理论学习、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科研意识。

  1、读书活动

  按照教师发展中心下发的《关于建立学习推荐机制的通知》要求,按时完成推荐文章的上报工作。通过qq群及时将教师发展中心下发的学习文摘《燃荻》下发给每位教师,以教研组团体学习和教师个人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理论学习。

  教科室继续为教师添置、推荐教育教学期刊、专著,利用办公室图书架,及时配送教育期刊,方便教师的阅读。

  2、教师远程网络培训

  组织教师参与“中国教师教育网”教师网络远程教育培训工作,做好教师网络培训学习情况统计、反馈、上报工作,督促教师按时完成规定学习任务,除1人产假无法完成学习任务外,其余教师成绩合格。

  3、中小学教师网上法律知识竞赛

  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全省中小学教师网上法律知识竞赛活动。46人成绩达标,认定县级以上培训10学时。

  4、职业生涯规划

  教科室组织我校青年教师对照前期制定的个人规划和年度任务,从“规划中目标、任务的落实情况,自己取得的进步,存在的困难、不足,今后3年内新的计划、定位以及需要学校提供的帮助”四个方面总结各自一年当中的发展情况。自我审视、自我反思,相互学习的同时调整各自的年度任务,明确了各自下阶段的发展方向,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5、制定校本研修方案,完成继续教育学时验证

  教科室根据教师发展中心要求,完成校本研修活动经验整理和交流工作,协同各部分整理校本研修活动资料,完成学校继续教育考核工作。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先后三次修订校本研究活动方案,促进校本研究活动规范、有序开展,确保每位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达标。

二、细化课题管理指导,寻求规范深度发展

  1、强化课题管理工作

  (1)坚持课题常规管理制度

  切实加强对课题组的管理工作,坚持执行课题组每月例会制度,布置有关研究要求和任务,各课题组长进行深入交流,同时展示一个月来科研成果及过程资料;课题组长做好本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工作,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交流研讨会,并作好相关的记录和资料的网络上报工作。

  (2)注重研究的动态展示。

  动态展示是课题研究的具体呈现方式,我们既强调课题研究的静态资料收集(如研究笔记、论文、案例等),更注重研究的动态呈现(课堂教学、学生活动等)。

  (3)重视课题成果物化工作。

  课题组注意研究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和理性思考与提炼。学期结束前,将本学期所有课题资料收齐,上交学校教科室归档。

  2、深化课题研究工作

  (1)“亲近自然”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苏州市“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小学亲近自然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的实践与研究”经过了近两年的实践研究,课题组先后开展了基于课题研究的基础调查和现状分析,坚持理论学习和文献研究贯穿始终,开发校内、校外两级综合实践基地,并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深入开展种植实践研究,引导学生开展蔬菜种植、管理、研究活动。实践过程中课题组先后拟定了《九曲小学研究性学习教师备课要求》、《“亲近自然”综合实践活动学科主题资源整理表》、《农时农事信息汇总表》、《九曲小学植物种植管理日志》,总结出种植研究的基本操作模式,初步搭建了主题资源框架结构。结合课题中期汇报契机,对课题前期的开展各项工作、取得的成果以及后续的研究思路进行了梳理、总结、展望,撰写了课题中期报告,并于12月26下午完成课题汇报工作,得到教师发展中心专家组的肯定与指导。

  (2)《农村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后作业内容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指导范旖老师申报的太仓市“十二五”微型课题并成功立项,督促课题负责人拟定课题方案,结合日常教学和教研活动,开展研究工作。

  (3)协助学校体育组,拟定学校篮球特色建设问卷,完成调研数据汇总与分析工作。为学校篮球特色的发展,篮球文化的建设提供数据参考。

三、督促科研写作,促进成果交流推广

  教科室积极组织教师参与论文、案例、随笔、学科总结等科研成果的撰写,及时传达各级各类的征文、评比竞赛活动信息,做好教师科研成果的整理、汇总、参评、上报等工作。

  章漪雯老师撰写的论文《浅谈怎样上好一堂科学实验课》荣获2013年度苏州市中小学优秀实验教学论文评选二等奖!

  范旖老师撰写的论文《小学英语课外作业有效性策略探索》获太仓市教育科研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

  陆静校长撰写的论文《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荣获二等奖,

  陈麟燕老师撰写的论文《加强课内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荣获三等奖,

  孙叶老师撰写的论文《抓生活,找乐趣——浅谈有效的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荣获三等奖

  龚雪老师撰写的论文《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差异》获二等奖;

  苏伟老师撰写的论文《改变课堂教学行为,深化课堂教学研究》获二等奖;

  田鸣鸣老师撰写的论文《畅游写话乐园,培养写话能力》获二等奖;

  陈麟燕老师撰写的论文《让阅读点亮孩子的心灯——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获三等奖;

  曹路芳老师撰写的论文《小学英语课堂中如何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获三等奖;

  李莉老师撰写的论文《浅谈小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获三等奖;

  陈瑜老师撰写的论文《浅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获三等奖;

  虞彩娟老师撰写的论文《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细化管理之我见》获三等奖,

  另有7篇教育论文在省级刊物发表,科研成果发表获奖率有了明显的提升。

四、存在问题

  1、科研力量薄弱

  尤其是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小学亲近自然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的实践与研究》,按计划,2014年12月份结题,而参与实质性研究的仅有三人,如不增强研究团队、增加经费投入,后续研究工作的推进以及大量的成果的物化工作将无法如期完成。

  2、教研、科研两张皮

  教研、科研的严重分离使得教研活动重复低效,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变成一种额外的负担。科研成果发表、获奖率的提升并不意味着教师科研意识和水平的提高,其中参杂着浓重的功利主义、形式主义的思想。而这种思想的蔓延必将严重影响教师对科研工作的价值评判,使得整个科研氛围每况愈下。

五、工作设想

  1、增加《亲近自然》课题研究团队力量,由研究性学习和相关学科的骨干教师、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其他专业人员共同组成课程组织机构,增加经费投入,全面推进课题研究工作。具体思路见《亲近自然后期研究工作计划》。

  2、变革校本研修模式,将教研、科研有机结合。各教研组期初讨论确定重点关注主题,通过理论学习、文献研究等方式寻求理论支撑和方法的指导;通过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评优课、展示课等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学行为的改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通过论文写作、教师论坛等形式提炼研究成果,深化理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