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我要演讲的题目是:《春风化雨 润“心”无声》
时光如梭,从我初踏教育岗位至今已有五年余光阴,作为教学新手,一路走来,感触颇深,收获不小,需要总结的东西也太多太多。手执教鞭需要的是真才实学,成绩取得讲求的是实践的检验,教学骨干离不开问题与反思中千锤百炼,而要真正使教育质量得到提升、践行素质教育精神和实现自身专业的成长非得做教育事业上的“有心人”。
刚踏上三尺讲台时,我经常不由自主的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总担心学生不明白,总忘记自己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的角色。处理课堂问题的方式漫无章法,一天下来,身心疲惫,心灰意冷,总觉得学生可气,自身委屈,收效甚微,翌日依然如故,事实也的确如此。时间久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下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弱了,学生对我的评价也不如刚相识的时候高了。我开始着急,已经自乱阵脚,毫无章法,效果是我的语文课平淡无味,我的工作热情备受打击。慢慢的我坐下来静心思考,我的问题出在哪里?该怎么办?在与学生的交往中细微察觉,慢慢地我开始改变,开始思考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原来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老师对自己的期待,也需要更多的理解;需要的不仅仅是机械的管理,也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我开始警惕自己要做到“四心”,即:自己多一些静心、留心和专心,给学生多一些信心。在课堂教学中遇到干扰教学的突发事件时,首先提醒自己冷静、谨慎、敏锐,不可妄作决断,草率行事,然后再寻找时机采取恰当方式加以解决,为自己接下来所要采取的措施留有回旋的心理空间。此为“静心”。课堂上的问题呈现出来之后,发现教学方法的不足之时,就需要自己着手寻求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了。问题的解决不能草率应付、不负重任、要吃一堑长一智,吸取教训,总结得失,这个时候需要“专心”。学生是老师的教授对象,同时也是有思想的人,每个人都会犯错误,都有懵懂未开之时,为什么对学生的行为非要歇斯底里?为什么不可以给学生多一些信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