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演讲稿(2)

时间:2021-08-31

  语文演讲稿5

  岩壁斜倚,松柏垂荫,山花烂漫,清泉飞瀑。不过是几尺的山洞,却盘卧着你这令老子感叹,孔圣侧目的人中之龙。你静谧在无拘的山野,饱吟着“阴阳有感,天人合一”的旷达诗经。寒风凛冽,吹不动你坚定的攫取之心;烈日炎炎,燃不尽你涓涓的隽永潮思;环堵萧然,动不了你淡雅的高洁之志。

  你,黔娄子,在战火纷飞的战国,群雄争霸、神州割据的动乱年代,在你面前屹立着家徒四壁、箪瓢篓空的巍峨高山,横亘着荆棘弥途的“究天人,通古今”之路。你淡淡一笑,那么云淡风轻,那笑里含着采薇而食的惬意;那笑里含着白鹭青天的高远;那笑里含着萋萋芳草的清新隽永。

  于是四篇着定,《黔娄子》震世,学子们奉它为圭臬;国君卿相奉它为治国安邦之道;名家奉它为传世经典。于是你在出乎意料间高大,又于情理之中不朽。

  可你还是浅浅一笑,英眉舒卷,拂袖而去。鲁共公欲拜你为宰相,你扶须而笑,你的心容不下铜臭权贵;齐威王诚请你为国卿,你轻轻摇头,你的性情走不进尔虞我诈。你蓦然远去,惟余下一个背影给世人,俨然间,我看到那背影里竟闪烁着梅花的傲骨,兰花的坚贞。

  施良娣为你褪去罗绮,走出显赫,洗尽铅华,插上荆钗。你们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携着那清风与蝴蝶漫步在田园小径,伴着那绿水与青波荡漾在空蒙雨色。你们看那云卷云舒,飞鸟相还;你们看那暮气沉沉,枫叶红林;你们看那杨柳依依,晚风习习;你们看那冬雪盈盈,银装素裹。你们吃着汗水浇灌来的山蕨,你们论着人生若只如初见,你们旖旎着幸福的生活。黔娄子、施良娣,一夕渔樵佳话,这是你的魅力,你的人格与贞操。

  你同那孤直的松一般高挺,你同那傲雪的梅一般幽香,你同那隐逸的菊一般烂漫。你穷尽一生,奔驰于道家学说,通变古今之言。你终是满足的死去,像那东逝的流水,奔流到海不复回。即使死后布不足以蔽体,床榻不足以长眠,你依然挺挺直直,如生前一样。

  曾参吊唁,大为悲恸,言之“何不斜而盖之?”施良娣还是最了解你的人啊!若有所失的替你答道“斜之有余,不若正之不足,先生生而不斜,死而斜之,非其志也。”

  曾子后有感叹“惟斯人也,而有斯妇!”是啊,只因有你,才有知你若深的亮洁慧妻啊!

  雨色迷蒙,洞周壁上,苔衣墨绿,蜗牛布阵,蝉蜕点点。洞中不再卧龙,卧的是你的白袍纶巾,是你的袅袅雾髯,是你的依依隽永……

  语文演讲稿6

各位同学:

  晚上好!受年级组委托,来给大家谈谈语文学习方法。

  语文、学习、方法,三个词语,所以,我的发言分三个部分。

  首先,我要谈的第一个词语是“方法”。

  可以说,所有学生在刚进校的时候,都是雄心勃勃的。但是,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同是那几个老师所教,使用统一课本,入学时基础差不多,过了一段时间,成绩就会出现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大。什么原因呢?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有的会学,有的不会学。

  会学的学生因学习得法而成绩好,成绩好又可以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更加想学。越想学知识越增加,能力越提高,成绩越拔尖,形成良性循环。

  不会学习的学生,由于学习不得法而成绩暂时不好,如果任其发展,不思改进,不作努力,成绩会越来越差。当差距拉大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容易赶上了。那时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不想学习。越不想学成绩越差,继而在思想上产生一种对自我能力的怀疑,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子,对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厌恶、害怕甚至拒绝学习。这种恶性循环一旦形成,必将成为学习上的失败者。

  以上两种学生的发展过程,前者走的是:想学——会学——更想学的路线,后者走的是:想学——不会学——不想学的路线。两条路线起点相同,分歧点就在学习方法上。

  由此可见,会不会学习,也就是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学习不得法而成绩暂时不好的同学,如能及时总结教训,改进学法,变不会学习为会学习,经过一番努力是可以赶上去的,这是我先讲“方法”这个词的原因。

  那么,怎样才算“会学习”呢?这就是我要谈的第二个词语:“学习”。

  顾名思义,“学习”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学”,二是“习”。“学”是“习”的前提,“习”是能不能“学”好的.保障,二者缺一不可。

  但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几种现象:

  1.上课前,有的学生对老师这堂课要讲的内容一无所知,坐等老师上课讲解,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显得呆板被动,缺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课堂上,有的象架录音机,全听全录;有的象个速记员,边听边记,明明几个关键词就可以完成的,他却把老师板书的、投影的文字一字不落地记了一大本。

  3.下课后,有的同学就忙着做作业,课间十分钟也不休息;自习课上,作业多纪律就好,作业少纪律就差;课上听得很好,甚至还有什么好的想法,但几天就忘了。

  这些现象,都说明还有一部分学生“不会学”和“只学不习”。

  学习一共三个环节: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课前预习,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为上课做好知识上的准备。预习的好处是可以提前消灭听课中的“拦路虎”,可以提高听讲水平,可以提高笔记水平。课堂学习时,要根据预习情况,抓住关键,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下课后,及时复习整理、理解消化吸收,在这一环节应做好四件事:尝试回忆、看教科书、整理笔记和看参考书。

  “学习”“方法”是所有学科的共性,下面我谈第三个词语:“语文”。

(一):首先要明白高考语文考什么

  目前的语文高考分五大板块:语言基础知识板块,古诗文阅读板块,现代文阅读板块,语言表达与运用板块,作文板块。

(二):其次要明白广东考生普遍“缺”什么

  今年的高考年报还没有正式发文,接到要广播发言的任务后,我重听了高考阅卷完毕后的总结录音,2013年语文高考大致情况是:平均分大约97分,其中作文板块总分60分平均分约39分;古诗文阅读板块总分35分平均分约23分,现代文阅读板块总分31分平均分约19分。这三大板块平均失分约45分!由此可见,广东考生语文方面的缺口主要在两方面,即阅读和写作,所以,要想在竞争中优于他人或者不落后他人,在平时学习中,我们就应该把重点放在阅读和写作上。

(三):我们应该如何去提高阅读和写作

  1.明白语文学习规律: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教师的“教”不会直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而只能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求理解,才能逐渐达到“自会读书,自能作文”的境界。企图靠老师讲得好、深、透,学生只管默默聆听、记忆就学好语文,这种想法已被无数事实证明是行不通的!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说的就是自主学习的重要。

  2.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就是模仿,模仿的榜样应该是什么呢?当然是前贤今人的成功之作。在你学习的这三年中,要下定决心进行广泛而深入的阅读,举凡人类心灵智慧的结晶,能开眼界、除迷狂、启思维、美德行、富心灵者,均可大读特读。通过长期的艰苦的阅读积累,在头脑中建立起丰富的“语言范式”,运用这些“范式”,模仿着“说”,模仿着“写”,先求其“形似”,后求其“神似”,最后求其超越。这样,就很容易有学习个充实感、成就感、条理感,就不会再感到语文学习空泛、无力、不可捉摸。

  3.以前的学生,经常会问我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怎么我的作文每次都超不过42分”,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主要原因是现实写作中,许多同学只注意作文的表面形式,从来不注意自己感性和理智的锻炼,其作文通常表现出两个缺陷:一是“浅”:情感幼稚化,思维平面化,既无深情,也无遐思;一是“窄”:生活面窄,导致了关注的主题窄,既少阅历,又缺大气。要纠正这两个缺陷,使自己的情思“深”、“广”,在读万卷书的同时,必得加上一个字:“写”!“写”可以酝酿和升华情感,“写”可以廓清和锻造思想。只要是满足了基本的作文要求,有一点不同于别人的思想,作文要得到45分不是难事。

  坚持写日记,这是许多伟大成功者的良好习惯;至少要坚持每周写读书笔记一篇,养成阅读习惯,整理读书收获。三年里,能写到三至五万字,是基本的量的要求。

  4.学习语文最重迁移。因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的最终的成功,还在于学生在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语文求生存、谋发展。为了实现语文学习的良好的正向的迁移,我们在学习中必须:①跳出语文课程学语文。比如向政治中学观察思考问题的哲学方法,向历史中学成功人物的人生经验,从地理中学各国各洲的风土人情,从数学中学严密的推理逻辑,从理化中学细致的观察功夫,从美术音乐科学艺术鉴赏的规律和经验……②跳出语文课本学语文。从《读者》学人文关怀,从《南方周末》学政治敏感,从《奥秘》学科学幻想……③跳出时空环境学语文。这就是所谓的远程学习、网络学习。“科教频道”的《百家讲坛》等栏目,还有大量的语文的学习网站,给我们开辟了丰富多采、真正互动的全新的学习形式。

  语文是一个很大很大的概念,关于语文的学习方法,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问题,现在流行这样一句话:“得阅读者得高考”,的确,阅读可以促进写作,阅读可以加强你的语言基础和语言表达,阅读可以让你理解问题更准确更全面,老师只能交给你钓鱼的方法,真正能不能钓到鱼,关键还得看你们自己。

  最后,我衷心祝愿同学们能在我们学校课改的春风中、在级组的关怀与引导下,开出艳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谢谢大家!

【关于语文演讲稿范文(通用6篇)】相关文章:

1.语文组长竞选演讲稿范文(通用4篇)

2.竞选语文组长演讲稿范文(通用7篇)

3.关于语文的演讲稿

4.关于语文课的日记(通用10篇)

5.关于语文课的日记(通用5篇)

6.有关于语文的教学总结范文(通用5篇)

7.语文微课教案范文(通用3篇)

8.语文写作教学反思范文(通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