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读小书到读大书的演讲稿(2)

时间:2021-08-31

  二、我读一本大书

  (一)求职的洗礼

  以上就是我在读一本小书,我定义为上学及上学前的一些教育。接下来就是我的求职和入职了。我就会发现,这才是一本大书。这时候的很多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可以解决了,它关系到更多的人际沟通的技巧、谈吐以及穿着等等。那时我选择留在珠三角工作,所以都是在珠三角找工作。当然这个目标也是“蓄谋已久”的,在大学你就需要进行各方面的积累了。比如你的成绩应该达到一定水平,你的普通话水平,需要拿到的奖项和一些资历,你必须具备。我也基本都做到了,也拿了两三年的奖学金。尽管这样,求职场上笔试面试一轮又一轮,阵势也不亚于高考。经过一年艰难的求职,终于尘埃落定,考上了广州的公办学校。

  (二)工作的.历练

  及至到了工作岗位上,依然有很多需要继续学习的东西。比如上课的内容,我们大学在学校读的各种文学史,不能照搬给学生,我们需要结合教材的知识重新写教学设计,重新学习怎么上课。于是我不断地摸索方法,我不断反思自己学习语文的方法。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指导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在这一两次的成绩看来,我班孩子的思维训练还是有成果的,后来有改卷的老师跟我反馈,我班的阅读和写作完成得比其他学生好。我想可能由于我平时在教学中就不断进行思维上的训练。在解读课文上,先对文本进行解构,然后带着学生一起归纳建构。从扶到放,学生慢慢学得这种能力。再则,把思维导图引入写作中,从不同方面进行发散和归纳,学生的思路越来越清晰。这也是我在平时的学习中学来的,运用于实践中,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

  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我也发挥自己在写作上的一点专长。比如学生刚入学的时候,我就开通一个班级空间,在空间上每天记录学生们的学校生活,上传图片,每天写两三百字的日记,这样学生家长就可以在上面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动态,老师的一些教育观点和方法,这就为我们搭建了一个沟通的桥梁。这样坚持两三年之后,会发现老师和家长、孩子之间的沟通比较顺畅,即使平时遇到一些麻烦也能很快化解。比如像孩子之间的吵闹打架这种事,很大程度上要看家长的理解和沟通,处理不好会比较棘手,但是我班的家长就会比较通情达理一些。有两次我出差时候学生闹事,家长告诉我之后我想马上调查解决,但是家长说老师不用急,我们双方家长已经解决好了,只是告知一下老师而已。后来这双方家长也都成为朋友,还经常玩到一块。

  (三)行走与写字

  在工作之余,我最喜欢的四件事是:读书、思考、行走、写字。我发现在这个过程中,阅读和写作是相互促进的。我喜欢地域文化,我读《广东新语》《广州沉香笔记》《龙应台的香港笔记》等方面的书籍,促使我很喜欢走进一个地方去了解风土人情,于是我写下《龙湖古寨笔记》《潮州行记》《香港行记》等文章,也记录了潮州一些手工艺人的故事。我会发现,在行走和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我也是一种学习。我会学到一些书本上所学不到的东西,并会逐渐想深入去了解某一领域的知识,这样会促使我进一步去读书。

  昨天晚上我刚从福建回来,我去福建“浪”了三天。在这三天里我走访了福州的三坊七巷,在那里走进了“开眼开世界的第一人”、著名翻译家严复的故居、走进了林觉民和冰心的故居,去了福州开元寺和泉州开元寺,走进了弘一法师纪念馆,又到清源山上拜见了弘一法师舍利塔,这些行走,让我对闽南历史人文和风土人情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我喜欢这些文化之旅,我更喜欢在过后,把我的所见所闻梳理记录下来。

  (四)回到校园

  在今年我考上了华南师大研究生,这是第一年并轨考试后有双证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我之所以想要重新回到校园里,是觉得在工作上呆久了难免流于经验主义,这时候我更加希望有理论的指导。又因为我有了四五年的教育实践,这时可以把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理解就更容易了。我也很欣慰自己选择回到校园去。在我回到校园的第一学期,我们同宿舍的四个人中,有一位很特殊的同学。她是潮州饶平的一位三十来岁的英语老师,当时她大着大肚子怀着二胎,但是她确实我们宿舍里学习最勤奋的那一个。一般人会觉得读在职研究生就是去混个文凭,但是在这位老师身上,我看不到一个混字。她总会在晚上整理当天的课堂笔记,常常到晚上12点多,早上6点多又会起来看书,晚上到自习室去学习。她怀着身孕还这样努力,她的学习精神非常令我们感动。其他大部分同学也一样,他们是来自省内外不同地区的中小学在职老师,他们对待学习非常认真,是真正想学一些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的。这个时候,你们还说读书没用吗?

  中国有一句禅语,说人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我觉得在读书这件事上,也是在经历三重境界的。起初我们比较懵懂,人家说什么我们就学什么,信什么,这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等到我们有了批判思考,甚至是走上社会岗位之后,就开始质疑读书的作用,这时就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到了一定阶段之后,我们反而想重新回到书籍中,去返璞归真,追求本源的东西,这时候就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了。你们现在还是初中高中生,你们要走的路还很长,你们也将会慢慢去经历着三重境界。你们正在读着小书,也将会有一本更加精彩的大书等着你们去翻开。

【从读小书到读大书的演讲稿】相关文章:

1.读不完的大书教科版教案

2.读不完的大书教学设计范文

3.人生要读好三本大书作文

4.《县城小书店》的阅读答案

5.《县城小书店》阅读答案

6.县城小书店阅读及答案

7.县城小书店阅读答案

8.县城小书店 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