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园大讲堂书法班学习心得体会

时间:2021-08-31

  恭达老师举办明园大讲堂,吾辈得以进入学习,实乃幸事。一年多来,听了恭达老师和各位老师20多场精彩讲座和现场讲学,受益颇深,收获特别大。作为一个初习书法者,我的体会主要有三点。

一、学习书法首先要学习书法文化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书法?因为我们喜欢它、热爱它。我们为什么会热爱书法?因为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中华文明史上,书法是最为独特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最充分地体现了中国文人的精神境界。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美学追求,表现出中华艺术最潇洒、最灵动的自由精神,它的产生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水乳交融、息息相关。我们学习书法,首先要学习了解书法文化。从文化的角度去认识书法,是理解书法的正确途径。书法是写字,但又不同于写字,它是写字的艺术化的表现。艺术需要多方面的修养,尤其是文化方面的修养。我们要从历史、人文、哲学等方面去研究学习书法,了解书法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进程,了解书法的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中国书法几千年的历史,经历了秦汉的辉煌、魏晋的风韵、隋唐的旺盛、宋元的神意、明清的繁荣,先后出现了殷商甲骨文、西周金文、秦篆、汉隶、魏晋到唐宋的真、行、草等各种书体,多姿多彩。我们只有了解其发生、发展的历史背景、物质条件和精神因素,分析其产生的内外根据,才能认清其本来面目和发展的内在规律,才能更加自觉地热爱书法艺术,学习书法才会有持久的、强大的内在动力。

二、学习书法必须植根传统,以古为师

  中国几千年的书法史,涌现了一代又一代的书法大家,他们展现出各自的风骨、气质和独特魅力,给后人树立起一座座丰碑。但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在继承前人、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的,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今天我们这些学习书法者,要想取得一点点进步,就必须植根传统、坚持传统、弘扬传统。要努力从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经典中去汲取营养,要以一种敬畏前贤与敬畏经典的虔诚去触摸和感悟书法艺术的真谛。学习书法,特别是书法创作当然需要创新,但创新不能丢弃传统、不能割断历史、不能离经叛道搞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我们要自觉地以古为师,在坚持和弘扬传统的基础上,不断积累和提升创新的灵感和能力。我以为,初习书者要能坚持和弘扬好传统书法,必须注意两点。一是要切实加强习书者的人品修养。汉代杨雄早就说过:“书为心画”。书法不仅表现为形式美、技巧美,更重要的是将人的修养、品格怀抱、志趣爱好等精神本质进行了外化与表现。因此要写好字,首先要做好人,要做一个正直的人、品德高尚的人。二是要提升习书者的文化和学养。书法是书写文字的艺术,作品文本本身的文化内涵体现着书者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书法是靠学养支撑的艺术,失去了学识涵养,书法就成了失去灵魂的形式与符号。因此我们这些初习书者,要切实重视学养的积累,努力博览群书,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多读一些明理之书、养心之书、励志之书,学养深了,对书法的爱好、情趣自然会与日俱增,书法创作的创新能力也就会得到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