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心得体会范文(2)

时间:2021-08-31

二、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主要措施

  1、“一站三员”打造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一站”:即农村食品安全监督服务站。“三员”即:村级食品安全监督员、信息员和联络员。监督服务站与基础工商所、工商分局对接,调解处理本区域内一般性消费投诉、协助工商分局对当地食品经营户开展日常检查、提供信息,搞好宣传,一般由村领导担任站长,每周定期安排分局工作人员到站处理事务。村级食品安全监督员由村主任担任,信息员由村文书或会计担任,联络员由乡镇驻村干部兼任。“三员”的主要作用是监督检查乡村食品生产经营户,及时制止违法行为,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提供村民信息咨询,受理消费投诉举报,联络工商分局,帮助开展工作。到目前为止,已有80多个行政村都实行了“一站三员”制度。

  2、深入推进“网格监管”机制,全面落实“两项制度”。按照“定区域、定专人、定责任、定任务、定奖惩”的要求,科学划分监管网格,明确网格监管职责,推行月报、季报、年报制度,要求各片管定期对辖区的食品安全监管的情况向分局汇报,县局定期督查和不定期抽查,大大提升监管工作效率。推行“网格监管”活动以来,实现了查办案件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今年各分局累计发现案源43件。在日常监管中,对索证索票不健全、填写台帐不规范的食品经营户实行集中培训,现场演示,对屡教不改的经营户,给予警示告诫与适当的处罚,确实使“两项制度”落到实处。

  3、“联巡联查”制度创新农村食品监管新模式。农村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监管力度不够,边远地区容易形成监管死角。为了整合农村各方面资源,节省基础分局日常监管的人力、物力,把农村食品经营户以5到10户为单位形成一个组,实行组长轮值制度,定期组织学习、宣传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每月集中小组成员对食品门店进行巡查和抽查,并对相关检查情况进行公示,同时与邻近的组进行交叉交流,共同学习,一同进步,构筑起一道农村食品安全的“防火墙”。截止目前,全县已经建立“联巡联查”组30多个。

  4、依托校园教育平台,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学生是不健康食品的主要受害群体,针对校园周边食品环境脏、乱、差的现状,县工商局以净化校园食品安全环境为突破口,以“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暨‘食品安全进校园’系列宣传教育活动”为载体,紧紧抓住学校教育平台,大力开展食品安全整治和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学校的辐射作用和学生的桥梁作用,普及食品安全知识,以提高全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到9月份为止,全县开展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6次,出动执法人员1200余人次,向学生分发了宣传资料1.5万余册。

  5、完善食品安全监测体系,降低食品安全风险。严格奶制品、豆制品、肉制品、面点、饮料等食品的准入制度,严把质量关,“三无”、过期、“山寨”食品一律下架或封存。对重点区域重点经营户的重点食品进行信息记录、市场巡查与回访检查,结合开展节假日、开学日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规范食品安全秩序,确实降低食品事故风险。

  6、畅通消费申诉举报平台,拓宽维权渠道。除平时接受日常消费投诉外,还开展进校园活动、消费者开放日活动以及维权下乡等现场活动,为“老、少、并残、孕”者提供“绿色维权渠道”,配备法律行家上门服务,解决农村消费者投诉难,理赔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