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心得体会

时间:2021-08-31

  “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xx同志在xx大报告中专门用一章阐述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让广大市民特别是文化工作者倍感振奋。他们纷纷表示,要切实按照xx大的要求,推动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宜兴的文化软实力,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小康社会不仅是物质的小康,也是文化和精神的小康。文化也是民生的一部分,关心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关心民生的重要内容。物质的丰富和精神的富有是人民的共同追求。要增强宜兴的文化软实力,就要进一步加大对公益文化事业的投入,要对文化产业给予扶持;要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既要发挥城市文化的带动和辐射作用,给予优先发展,又要兼顾乡村的文化需求,加快文化设施建设,积极引导文化消费,广泛开展送文化下乡等服务活动,始终把握好文化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导向。

  老百姓是文化建设的生力军,人民群众不仅仅是文化的消费者,还是创造者。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激活来自群众的力量。宜城街道岳堤居委主任蒋梅娟告诉,岳堤居委拥有书画、戏曲、体育、民间工艺等多个自发性文化团体,社区活动周周有,重大活动月月有,居民们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对于这些民间文化的团体和个人,党和政府应当为他们搭建展示平台,在扶持的同时加强引导,在规范的同时不断激活,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等多种途径,促使群众文化进一步发展壮大。在建设先进文化设施、完善公共文化体系的过程中,还必须把来自民间的群众文化开发好、继承好。

  优秀文化要“渗透”生活,这是广大文化和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声。在交流学习xx大报告的体会过程中,很多教育工作者都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要把先进的文化“渗透”于群文活动中,要在群众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学生中加强校外教育,通过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让广大市民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科学、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起良好的公德意识,从而既满足老百姓个性化的文化需求,也让他们的综合素养在活动中不断得到提升

  党的xx届六中全会,是我们党在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以中央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文化建设问题,这在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改革发展的高度重视,也是应对国内外形势变化挑战的战略决策。

  从国内看,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继往开来的新阶段,正在步入全面小康的社会,许多地方已处于中等发达水平,这个时期人民的文化需求大幅上升,在许多方面甚至超出了物质需要。管仲曾说过,“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廉耻”,当今社会正在验证着这个道理;另一方面,社会发展进步非常迅速,但人们思想道德的提升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在某些领域出现了问题甚至危机。在人们尚未解决温饱问题时,对道德的要求仅是浅层次的,而物质财富快速积累和丰富,道德的积累和储备是不够的,造成信仰缺失、公德缺失、心浮气躁,不满、怨气、失落等情绪在社会蔓延。加之网络媒体的丰富,信息传播处于自由自发的状态,一些文化现象也处于失控状态。在各种思潮、多种文化交锋时,如果主流文化不占领阵地、不占据主导,社会思想和文化极易迷失,甚至民族的自我意识也会丢掉。

  从国际上看,世界进入了一个全球化时代,大变革、大改组正在到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国际影响迅速扩大,需要我们相应地输出中华文化,提升国家的软实力。但现实看表现出三个不相称,一是经济的重大影响与在世界上的形象不相称,二是对外交往的力度与对世界重大事务的影响力不相称,三是综合实力与在全球治理结构中的地位不相称。这三个不相称的背后,实质是文化影响力不够、话语权不够、软实力不够。因此,必须提升中华文化的对外影响力,主动应对文化软实力竞争的挑战。党中央高瞻远瞩,在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召开了这次重要会议。xx的讲话和全会通过的《决定》,全面总结了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深刻分析了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提出了新形势下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重点是深入学习xx的重要讲话和全会通过的《决定》,在准确把握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