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分享自己是怎么育儿的个人心得(4)

时间:2021-08-31

魔力收音机

  当我陪着我刚出生的女儿时,我总在兜里揣一个小巧的收音机,当她高兴或者安静时,在音乐声中我会跟她说话或者做一些夸张的表情。当她哭闹时,我会反复开启收音机的开关,她可能对这种一会有声一会没声的情况很好奇,所以会暂时安静下来,当然,这时候我需要搞明白她是饿了还是尿了。当她睡着了以后,我可以带上耳机听一听新闻,休息一下。 ——蓓蓓爸爸

最初的爱国心

  在我的儿子5个月大的时候,为了让他安静下来,有时我们把所有会的儿歌都唱了也无济于事。后来有一次,我经历了瞬间的绝望后,开始非常严肃、虔诚地唱起国歌,那一定激起了他最初的爱国心,因为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只要我一唱国歌,他便立刻安静下来。——维维爸爸

定时器警报

  让我3岁的女儿停下手头的事情去做另外一件事无异于一场战斗,需要斗智斗勇。后来我带了一块数字手表并告诉她:“现在我们有5分钟时间滑滑梯,5分钟以后这个个表会响,表示游戏结束。”令我惊讶的是,当警报声响完后,女儿开始关注我的手表,而不是接下来我们要做什么。一整天都这样,她总在等着我的手表发出警报,当然,一整天都是按照我最初的计划噢,小家伙并没有跟我斗争。——莎莎爸爸

  四、育儿常见的5大误区

“只要身边有人照看就好”

  很多华人父母以为孩子只要身边有人照看,没有危险就好。其实从出生开始,孩子就需要和别人交流:肌肤接触、拥抱、关注的目光、有人和他说话……有些华人家庭的孩子是在没有关注的环境下长大的,他们会思维迟缓,缺乏爱的安全感。

把孩子当作比较的对象

  华人父母爱面子,又想鼓励孩子上进,于是常常说,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绩多好。把自己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只能给自己带来不满和痛苦,又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这种比较心理也可能导致家长之间的难以相处。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

  很多父母抱着传统观念,认为子女是属于父母的,也就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于是,不被尊重的孩子长大以后也就不知道如何尊重别人。因此,父母进入子女房间应该先敲门,移动或使用孩子的东西应该得到他的允许,任何牵涉到子女的决定应该先和子女商谈等等。

给孩子指定发展方向

  很多父母把自己没能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设定的路上走。即使孩子并不适合,也不喜欢。譬如学钢琴,譬如出国。在这些压力下,家庭变得不快乐,亲子的和谐关系被牺牲。

把学习成绩当成一切表现的指针

  在学校的成绩并不代表一切,反而是全面的能力、活力、毅力、性格,才是影响孩子前程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