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专著读书心得体会(2)

时间:2021-08-31

  教育理论专著读书心得体会3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的数学专著,是“算经十书”(汉唐之间出现的十部古算书)中最重要的一种。该书内容十分丰富,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

  根据考古研究,《九章算术》具体作者无法查证,一般认为它是经历代各家的增补修订,而逐渐成为现今定本的,西汉的张苍、耿寿昌曾经做过增补。最后成书最迟在东汉前期,但是其基本内容在西汉后期已经基本定型。现今流传的大多是在三国时期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刘徽为《九章》所作的注本。

  《九章算术》是世界上最早系统叙述了分数运算的著作;其中盈不足的算法更是一项令人惊奇的创造;“方程”章还在世界数学史上首次阐述了负数及其加减运算法则。在代数方面,《九章算术》在世界数学史上最早提出负数概念及正负数加减法法则;中学讲授的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和《九章算术》介绍的方法大体相同。注重实际应用是《九章算术》的一个显着特点。它是一本综合性的历史著作,是当时世界上最简练有效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九章算术》将书中的所有数学问题分为九大章。它们的主要内容分别是:

  第一章“方田”:主要讲述了平面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包括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圆形、扇形、弓形、圆环这八种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另外还系统地讲述了分数的四则运算法则,以及求分子分母最大公约数等方法。

  第二章“粟米”:谷物粮食的按比例折换;提出比例算法,称为今有术;衰分章提出比例分配法则,称为衰分术。

  第三章“衰分”:比例分配问题。

  第四章“少广”:已知面积、体积,反求其一边长和径长等;介绍了开平方、开立方的方法。

  第五章“商功”:土石工程、体积计算;除给出了各种立体体积公式外,还有工程分配方法。

  第六章“均输”:合理摊派赋税;用衰分术解决赋役的合理负担问题。今有术、衰分术及其应用方法,构成了包括今天正、反比例、比例分配、复比例、连锁比例在内的整套比例理论。西方直到15世纪末以后才形成类似的全套方法。

  第七章“盈不足”:即双设法问题;提出了盈不足、盈适足和不足适足、两盈和两不足三种类型的盈亏问题,以及若干可以通过两次假设化为盈不足问题的一般问题的解法。这也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成果,传到西方后,影响极大。

  第八章“方程”:一次方程组问题;采用分离系数的方法表示线性方程组,相当于现在的矩阵;解线性方程组时使用的直除法,与矩阵的初等变换一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完整的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在西方,直到17世纪才由莱布尼兹提出完整的线性方程的解法法则。这一章还引进和使用了负数,并提出了正负术——正负数的加减法则,与现今代数中法则完全相同;解线性方程组时实际还施行了正负数的乘除法。这是世界数学史上一项重大的成就,第一次突破了正数的范围,扩展了数系。外国则到7世纪印度的婆罗摩及多才认识负数。

  第九章“勾股”:利用勾股定理求解的各种问题。其中的绝大多数内容是与当时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提出了勾股数问题的通解公式:若a、b、c分别是勾股形的勾、股、弦,则,m>n。在西方,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等仅得到了这个公式的几种特殊情况,直到3世纪的丢番图才取得相近的结果,这已比《九章算术》晚约3个世纪了。勾股章还有些内容,在西方却还是近代的事。例如勾股章最后一题给出的一组公式,在国外到19世纪末才由美国的数论学家迪克森得出。

  《九章算术》可以说确定了中国古代数学的框架,以计算为中心的特点,密切联系实际,以解决人们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为目的的风格。其影响之深,以致以后中国数学着作大体采取两种形式:或为之作注,或仿其体例着书;甚至西算传入中国之后,人们着书立说时还常常把包括西算在内的数学知识纳入九章的框架。然而,《九章算术》亦有其不容忽视的缺点:没有任何数学概念的定义,也没有给出任何推导和证明。魏景元四年(263年),刘徽给《九章算术》作注,才大大弥补了这个缺陷。

  在《九章算术》中有许多数学问题都是世界上记载最早的。该书的一些知识还传播至印度和阿拉伯,甚至经过这些地区远至欧洲。例如,关于比例算法的问题,它和后来在16世纪西欧出现的三分律的算法一样。关于双设法的问题,在阿拉伯曾称为契丹算法,13世纪以后的欧洲数学著作中也有如此称呼的,这也是中国古代数学知识向西方传播的一个证据。

  《九章算术》是几代人共同劳动的结晶,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后世的数学家,大都是从《九章算术》开始学习和研究数学知识的。唐宋两代都由国家明令规定为教科书。1084年由当时的北宋朝廷进行刊刻,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本数学书。可以说,《九章算术》是中国为数学发展做出的又一杰出贡献。

  作为一部世界数学名著,《九章算术》早在隋唐时期即已传入日本等相邻国家。它已被译成日、俄、德、法等多种文字版本。

  教育理论专著读书心得体会4

  今年暑假我认真学习了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论,认识到: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体系的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中汲取丰富的养料,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我认识到:实施爱的教育,保护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是为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心理基础;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是为学生打开创新思维的源泉;尊重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学习操练;实行“六大解放”,焕发学生活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操作要求。

一、实施爱的教育,保护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人在中学阶段其心理的基本需要中,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师爱(以及家长的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学生的心灵发展。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

  在这样的认识下,我在教学上,把爱生放在了首位。不仅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

  教师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我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禁绝粗话俗话,推行爱心用语,保护学生的心灵不受伤害,多给学生关照和温暖。对学习好的学生热心引导,对学习差的学生及调皮的学生也是从爱开始,进行指导帮助,不歧视、不训斥、不讽刺挖苦。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有了良好的情绪,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在爱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爱的情感,用爱的情感帮助学生塑造人格。如开展“我与父母通信”活动,使学生们感受父母的爱,从而培养学生爱父母、爱他人的情感。情感是理智的基础,善良的心和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操也是创新智慧的心理基础。

二、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传统教育的致命弱点是只教人读书。陶行知批评旧教育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是摧残人才。过去的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更是强化了“三中心”(即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用灌输的方法,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教科书上的知识,使学生远离社会生活。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全新的教育思想,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教育是为了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改进,教育就失去了意义。这就要求教育要从课堂和书本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即关注生活重于关注书本。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使师生开阔视野,从社会生活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建设、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这样,不仅使学生开阔了眼界,书本上的知识活了起来,而且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课外,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如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学生们自编小报,自己写稿,自己设计版面,幼稚的作品中体现着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每组织一次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具体的要求和精心的安排。都力求收到尽可能好的实效。

  同时,让学生在文明宣传、公益劳动、社会调查及社会服务中去观察、去感受、去锻炼、去分辨,以吸取有益的思想和知识。

三、尊重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会学习才能创造。学习的欲望和能力,即自己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基础之一。学习是人主观的精神活动,要获取知识,人必须积极地使用并协调自己的感官,发动自己的大脑,并做出主观的意志努力。可是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和被塑造的材料,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灌输花时多,效果差,学生听、记、背学得苦,求知欲没有了,创造力抑制了。这样的教学状况怎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呢?因此,在教学操作上,必须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

  我认为教师学习并实践陶行知的教学思想,“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探索“引导学生学”的方法,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学做合一”的过程。教师转变了教育观念,树立了新的教学思想,才能提高教学能力。教学固然要发挥教师积极指导的作用,但决定教学效果的主要还在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有学生愿意学、认真学、乐意学,才算是教学效果好。

四、焕发学生活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必须的操作要求

  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要求人首先必须有活力,但我国的传统教育恰恰就有扼杀人的活力之弊端。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与肢体的活动连在一起的,它犹如活泼稚嫩的触角,敏感而脆弱,需要教育者珍爱、保护,并给以广阔的空间和自由。但传统教育往往以“塑造灵魂”“培养人才”的急切情绪,加以不适当的干预,或限制时空自由,或束缚手脚行为,或恶语直伤心灵,使其压抑、萎缩、扭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就需要在我们的文化、教育观念中,在我们的教育操作中,去检索并革除压抑、束缚学生个性的一切旧观念和旧做法。

  陶行知先生曾对我国当时的旧教育进行过全面、猛烈的批评,他晚年提出的“六大解放”(解放眼睛、解放双手、解放头脑、解放嘴、解放空间、解放时间)可以说是他找准了旧教育操作中的问题,从而提出教育革新的操作措施。认真学习了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的思想,可以采用的做法是: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从书本和试卷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去看社会、看自然、看生活;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闲置的双手动起来,去做事情,做到“学做合一”;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从“只听不思”中解放出来,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学会思维;解放学生的嘴——给他们说的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解放学生的空间——除了课堂学习,还引导他们走向课外,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给他们广阔的天地;解放学生的时间——不用功课把他们的业余时间填满,给他们活动的自由,把课间十分钟和午饭后的时间还给他们。

  创新教育是教育观念,又是具体的教学思想,它只有化作具体的教育教学的操作方法才能够实现。但教育教学无定法,因此它又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为此,今后我更要认真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主流价值体系观念,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以陶行知先生为楷模,学习他高尚的人格品质,求真求实求创造的教育理念,成为敬业爱岗、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创新务实的教师。为培养学生成为“真人”,并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

  我的收获:

  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这一点上,和孔夫子几千年前提出的主张“仁与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人都是伟大的教育家,为什么相隔千年,提出的观点却是惊人的相似?毫无疑问,两人都是把“仁与德”当作自己去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德,这是有必然性的。

  为了学习,可以三月不知肉味,这足以见孔子的勤奋,可如果仅仅是勤奋,恐怕孔子就不会如此得到世人的尊敬了。他的好学表现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谦虚;我不如老农,我不如老圃,这是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一种乐观。他的学习精神,不仅仅限我们常人的思维:这个是学问,那个不合适。孔子会以最博大的胸怀,去接容包纳世间万物,这就是我们所不及的。

  两千年前的孔子,就是一位具备着各种谋生技能、又具备着对于生命意义有深隧洞见的哲学家及教育家。他一方面具备着各种礼、乐、射、御、书、数的专业知识,又具备着经营管理政治的理念,又对教育的目标有着明确的方向指引,因着他的众多的知能,他成为中国文明史中最重要的教育家,他的许多谋生技能的知能细节固然没有保存下来,但是他的人生智能的谈话却成了绵延两千年的中国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智能宝典,当我们阅读吟咏他的话语之时,每一句话都发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他的智能中找到自己生命的目标。

  生活教育理论是是陶行知的基本教育理论,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它也是中国现代最重要的教育思潮。什么是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说:“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说明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挥作用。

【教育理论专著读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1.教育理论专著读书心得体会精选3篇

2.教育理论专著学习心得体会(通用7篇)

3.教育理论专著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4.教育专著的读书心得

5.教育专著读书心得体会「精选」

6.教育专著读书心得体会

7.教育专著的读书心得体会

8.关于教育专著的读书心得体会

9.教育专著读书心得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