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水库心得体会

时间:2021-08-31

参观水库心得体会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参观水库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参观水库心得体会1

  8月22-27日,为期6天的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习,通过聆听专家授课、观看展览、听取简介、实地参观、现场咨询等形式,了解了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看到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大有可为。我深深感到这次学习让我思想得到了进一步解放,视野得到了进一步拓宽。以这次学习为机遇,我将进一步结合工作实际,调整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推进我镇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主要体会如下:

一、必须大力调整农业结构

  传统的农业经济作为一种处于长期延续以种植业为主、以手工劳动进行简单再生产的经济,是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生产工具和技术等)为基础的农业经济。近年来,我镇农业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以规模环保养殖、精品果园、设施果蔬种植为主的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亮点纷呈,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但总体上农业小规模、高成本、低效益的传统生产方式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城乡之间的差距仍未得到根本的改变。

  农业结构调整方面,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镇基本形成了“东部蔬菜瓜果、西部经济林果、中部黄烟、沿河苗木花卉”的农业格局,初步形成了几大优质产业,但总体上产业规模偏小,优势弱小。从农业产业结构看,全镇农林牧产值中,畜牧业、林果业占一产比重仍然偏低,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很大;从种植结构看,粮食作物所占的比重仍比经济作物所占比重大;从种植方式看,还有相当一部分传统的、粗放的耕作模式,农业产业化、特色化、集约化程度低,发展水平不均衡。同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少而且支撑作用不明显,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产品销售市场不健全,农业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也客观存在。再加上受传统农业影响,我镇农民思想观念仍比较落后,人多地少导致的惜地现象普遍存在,对粮棉油作物(主要是小麦、玉米、棉花和花生)种植的依赖难以摆脱,缺乏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应有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缺乏发展高效农业应有的超前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品牌意识、精品意识、市场经济意识和创大业意识,到目前还没有一个真正打得响的'农业品牌,一个能代表我镇农业的品牌形象。

  可以说,没有农业结构的规模化调整、没有农业产业化的集中优势、没有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支柱产业的转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面临的困难局面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二、必须向发展现代农业的方向迈进

  相对于传统农业,现代农业是一种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它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能进一步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和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的又好又快发展。现代农业通过科学技术的渗透、工业理念的引入、生产要素的投入、市场机制的调整、服务体系的建立使传统农业与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打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达到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和优势互补。

  通过参观学习,我体会到区别于传统农业的农产品供给功能,现代农业除了农产品供给功能以外,还具有生活休闲、生态保护、旅游度假、文明传承、教育等功能,能够满足人们的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近年来,以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循环农业为基础,假日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都市农业等新型农业形态迅速发展成为一个重要产业。由于我镇人口多、人均耕地面积少,要增加土地的产出效益、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可以用现代科学技术来装备农业,控制和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和农业综合效益,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多功能发展的目标,而且还能够加快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拓展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就业空间,使农民实现多环节增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个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

三、对我镇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

  我镇地处县城西郊,区位功能优势突出,农业特色鲜明,蔬菜、林果、养殖业发展已初见成效,综合效益日益凸现,特别是西部经济林果连片建园的模式,不仅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也产生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相统一。围绕灵泉山景区,肖家沟精品果园成功创建农业旅游示范点,使其初步带有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气息。我认为,下一步我镇要紧紧围绕打造县城西郊特色生态休闲农业功能区为目标,坚持统筹规划,大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建设融生产、生活、生态、示范、休闲、观光等功能于一体,具有生态优良、景观优美、产业优势、产品优质等特点的城乡互动长廊。

  (一)明确功能定位,建立城乡互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城市、繁荣农村、提升农业和富裕农民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近城优势,以建设各具特色的园区为抓手,以加快农业结构升级转型为核心,以科技支撑和机制创新为动力,深度开发和拓展农业新功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延长产业链条,通过城乡互动发展和产业融合,提高农业发展的整体效益,促进农业升级,带动农村经济发展,逐步构建现代生态休闲农业长廊。

  (二)瞄准生态休闲功能,建设农业旅游载体。坚持以人为本、城乡互动、可持续发展、科技先导、循序渐进等原则,科学规划,统筹发展,逐步实现郊区农业向多功能、集约型农业转变,乡村型农业向城郊型现代化农业转变,促进郊区农业和城市发展相互融合、相互依托。要着力实施农业基础建设和综合开发,成片打造优质产业田、优良生态田和优美景观田,实现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实现有机统一。坚持农业是城郊休闲旅游“首选地”的定位,不断开发观光农业、农耕文化体验等休闲农业模式,积极争创星级“农业旅游示范点”、“乡村旅游示范点”等一批休闲农业品牌,把踏青、赏花、农耕、采摘等特色活动贯穿全年,不断搭建城乡互动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