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培训心得体会

时间:2021-08-31

职工培训心得体会范文(通用6篇)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职工培训心得体会范文(通用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职工培训心得体会1

  古人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怀着对学校工作的思考,我有幸参加了瑶海区教体局组织的瑶海区中小学业务校长高级研修班赴厦门大学的培训。这是瑶海区继20xx年到广州华南师大考察后,安排的又一次高层次、高水平的培训,也让我圆了大学读书之梦。如果说美丽的厦大给了我视觉上的享受,那么,高档次、多元化、新视野的培训则给了我心灵上的的震撼和思想上的冲击。这次培训使我深刻领悟了“思想与思想的交流过程”,就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过程”;“智慧与智慧的碰撞过程”,就是“一个心门开启另一个心门的过程”的深刻含义,在培训中,感受着幸福与洗礼;在洗礼中,体验着收获与快乐。

一、精彩纷呈,拓宽视野

  这次给我们讲课的专家有一线走出来的名师名家领导、高校的博导教授或教学一线的特级教师。专家、教授的讲座就像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各位专家、教授们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特色,运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异彩纷呈。从厦大教授傅小凡《国学智慧中的领导艺术》开讲,到厦门市教育局副局长任勇的《试论校长的影响力》、特级教师肖骁《教师情怀与专业发展》,再到厦大教授吴隆增的《卓越团队建设与领导力》,四场精彩的讲座内容填补了我们业务校长知识中的一些盲区,使我们能统领全局,更加客观理性的看待问题和处理事情;“为政以德”的柔性管理、“以和为贵”、“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修炼提升校长非权力性影响力”、“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我心中的学生”、“西游记团队是最完美的团队”等话题的理性分析让我醍醐灌顶,明确了今后努力的航向。

二、触动灵魂,开启心门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作为学生角色培训的我,聆听了厦门市教育局任勇副局长的讲座后,充分感受到了这句话的魅力。敬畏于他对知识的执着追求;沉迷于他的满屋书香;敬佩于他的渊博才识。听了任局长的讲座,我们无不为之动容,内心受到了强烈震撼。他的名师之路其实就是他的教育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同为教师的我们,同为校长的我们,为什么他做了我们做不到的很多事情?为什么他有渊博的知识?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导傅小凡的《国学智慧中的领导艺术》的讲座也使我深受启发。傅教授谈古论今,从儒家文化到法家文化,从孔子的“恕道”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到孟子的“推恩”思想:“广施仁爱、恩惠于他人,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提炼出管理中“以和为贵”的领导艺术,他告诉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利用资源成人之美。

  两位专家传递给我的是正能量,我的心被震撼,深感自己和这些专家之间的距离是地与天。我想从现在出发,学习他们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和专业精神,学习他们“心灵追求高尚,事业追求卓越”的进取心。

三、反思提炼,生发智慧

  厦大之培训让我有幸听到了厦门外国语学校特级教师肖骁老师的讲座。他的教学情怀和教学主张让我触摸到了教育的智慧和真谛。他说教学要有感染力。感染力从何而来?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用好“微笑、语言、变化、赞美”四个关键词。由此我想到在博客中写了一段文字:最近,看了华东师大心理咨询中心的特聘高级心理咨询师、上海市心理学会基础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陈默(有空的话可以看看她的著作)的一句话很有感触:人是做不死的,是气死的;不要买名牌,自己做名牌。是的,作为教师应该是这样的状态:你不知道自己在快乐,没感觉到自己不快乐。教师在这样的状态下,在教育路上通过学习,不断积淀自己,丰富自己,寻找自己的教学灵魂,追求高效课堂,从实践中“挖”出教学主张来,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肖老师就是这样做到了:他有自己的教学主张(激励、唤醒、鼓舞),他提出自己的教师观(服务性、民主平等性、亲和性、培养创造性)、人才观(学会感恩、寻找差距、自我超越、快乐生活)、育人观(蹲下来看学生、抬起头看学生、站起来看学生)、师生交往观(学会理解、学会沟通、学会调整)、教学观(让学生笑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牛起来)。因而肖老师通过多年的`积淀获得了厦门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福建省优秀教师、厦门市杰出教师、厦门市拔尖人才、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等荣誉称号。思想在我们的头脑中,工作在我们的手中,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这样才会达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让我们昂首挺胸,扬帆起航,去开创余姚教育的美好明天!

  职工培训心得体会2

  XX年7月4—5日,进行了为期二天的暑假培训,聆听了名校校长和名师的经验交流研讨,我受益匪浅,感触至深。这些如春雨,无声地滋润着我的心田,不仅使我在理论上得到了指导,基本技能上得到了提升,而且让我眼界开阔了。现将在培训中的所感所想小结如下:

一、注重学习、转变教师角色,是推动新课改顺利进行的关键

  新课程、新标准、需要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原则来支撑,而实践者就是教师。可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课堂成了“教案剧”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课堂上,教师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唯老师独尊的架式,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此状态必须改变!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与学生改变传统角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教师要不断地实现自我更新。

  1、确立一个思想,“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

  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课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今后教学活动的立足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胡校长说得好:“参与其中时,学生才有动力,才有激情,把想法付诸行动时,才能激活创新”。所以在课堂中我们一定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去想去说,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去做。

  3、进行三个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地位的转变;教学手段的转变;

  4、采取四种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三、让爱相伴课堂。

  邙岭三中校长说得好:“爱学生,并把你的爱告诉学生。”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使他们感到温暖,增强自信,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产生“向师性”。

四、孜孜不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自己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需要多下苦功夫,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练习,方能有所长进。好几个老师都说到:“多读书,读好书。”“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学习,是教师的终身必修课。”“在信息化时代,我们更要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充电,才能适应我们的教育发展。”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水更清”感觉。使我对一些教育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教研的方向更加明确;对投身教改激情更加充沛。可以说是补了元气,添了灵气,去了骄气,焕发了无限的生机。

  今后我会更加热情的实践课改,学习张四宝,使自己的课堂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