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教育心得体会(2)

时间:2021-08-31

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篇2

  素质教育已经提出来多年,对学生的发展很重要。通过对相关内容的学习,对如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如何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等,同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了解以及体会。

  素质教育是我国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同时针对现有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素质教育关系到民族的未来质量,综合国力的提高,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但是必须看到,几年来推进素质教育虽然在几个方面有所突破和进展,但是目前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应试教育”的倾向。当前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情况;存在着重视语数外等主科教学,忽视音、体、美等学科教育和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的教育,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的情况。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确实的推行素质教育,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在日常教学中要依法治教,自觉遵守学校安排的课程、课时、规范学生的作业量、作息时间,不能只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要全面的进行考核,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

  深化素质教育,就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工作中要以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依法保障儿童和青少年学习发展的基本权利,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改变那种只重视升学有望的学生的做法。促进学生以德育为核心的全面发展。克服那种只重视智育,甚至于只重视考分,而忽视德育、体育、美育的“应试教育”倾向。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使学生有时间思考问题、参加社会实践和从事感兴趣的自主学习活动。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健康成长;重视发展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大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按照“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科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认真组织施教,不但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现行的中国教育体制中,素质教育的贯彻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因为素质教育不是简单地开展一些文体活动,不是单纯地去乡村体验体验生活,更不是不考试、不留作业。而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敢于质疑、懂得创造,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才是素质教育的本质,才是学校教育的职责。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一名推行素质教育的工作者,要不断的学习,不断接受新观念,充实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适应日益变化的教育形势,努力做一名自觉践行素质教育的工作者。

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篇3

  《爱的教育》这真是一本无与伦比的、能够感动任何人的书!

  当你看完这本书后,你就会深刻反省欠好的影响;是否破坏了与他人珍贵的友谊;是否不爱护保重父母那温馨的关怀像最后的每月故事《海难》中写道要表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不但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的教育》一书中描述了一群充满活力,用心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不但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外国读者也被其中所表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应对我们的教育,爱就应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简单,每一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

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篇4

  开展“一书一片”学习教育活动启动以来,广大党员干部通过集中观看《失德之害-领导干部从政道德警示录》和集中学习《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启示录》,深刻的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基层干部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以及在工作中的思想作风;通过座谈讨论,结合学习教育和日常工作实际,对如何“修身、干事、干净、齐家”、如何加强“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功德、家庭美德”等进行交流讨论。本次展示活动结合“三个阵地”建设和“三学三思”主题教育活动,对本单位党员干部学习心得、交流讨论的成果进行了集中展示。

  “一书一片”中所蕴含的解放思想、高点定位的创新举措是推进“两个加快”的动力源泉,是我们工作的一面镜子,是推动各项工作高效突破的战略指引,是鼓励实施“十二五”规划、建设美好宣供的精神财富。

  “一书一片”作为当前开展从政道德教育的专门学习资料,具有很强的教育性和针对性。总队党员领导干部纷纷表示,通过对“一书一片”的深入学习,进一步树立起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金钱观,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要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坚持做到严以律己、廉洁奉公。要秉持慎微、慎独、慎欲、慎终的品性,管住自己的心,不起贪欲;管住自己的手,不乱办事;管住自己的嘴,不乱吃、不乱说。要坚持做到自重、自醒、自警、自励,不断夯实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为XX国家XX事业的长足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

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篇5

  近几年我们一直在摸索和改进语文教学的方法,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其倡导的“教师要从前台走到幕后,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观点,正是在课堂上很好的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写照。生本课堂教学中的“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学观念,真正做到少教多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较快,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一年多的生本教育学习和实践,我渐渐有了点自己的想法。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现在,我知道了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还要看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穷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

一、老师的角色变化

  关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以前的时候在课堂上总是像一个老大妈一样,唠唠叨叨,生怕孩子们听不懂,总是反反复复的讲个不停,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我这样的老师太强势,而且我发现在教学中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上了一段时间的“生本课”,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敢多说话,但是后来才知道,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

二、学生们得到了释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建立“以人为本”的生本阅读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这里就涉及了阅读教学生本理念。课堂上,阅读教学首先必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体验、探究、对话式的自主阅读。其次才是在学生有了初步感受的基础上,老师予以启发、引导,或组织讨论,学生则在老师的启发下,或者在讨论中,相互启发,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自主阅读又是创造性阅读的前提,而富有创造性的阅读,才是真正意义的个性化阅读。根据接受美学的观点,文本的本身不经过阅读,对某一对象而言,就没有任何意义,也无所谓生命,作品包括具有未定性的文本和读者阅读过程中的具体化,二者合璧才是完整的作品。阅读是一种对话交流活动,在交流中,客体的意图语境消失了,只能在信息载体中留下一些暗示,这些暗示尤如空白,有待读者在阅读中运用联想和想像去填充。读者对文本的接受过程就是文本的再创造过程,也是作品得以真正实现的过程。因此,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就是让学生自主求知、启智、健德、发展创新能力和形成个性品质的过程。

  如《小壁虎借尾巴》,小组分角色朗读第3至第5自然段。小结延伸: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多伤心啊!假如小壁虎继续向其他动物借尾巴,它会来到什么地方?向谁借?怎样借?借到了没有?请同学们也来当当小作家,像课文那样,编故事(1)学生自由编。(2)在小组里说、评、议。(3)指名说,全班评议。教师结合课文的主题及学生的个性发展,多元理解,让众多个性中的共性得到充分显示,让矛盾的双方或诸多对立面不断转化,使个性化阅读得到真正落实,逐步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与评价的能力。并贯穿于“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始终。

【【实用】学习教育心得体会合集5篇】相关文章:

1.【实用】学习教育心得体会合集五篇

2.【实用】学习教育心得体会合集九篇

3.【实用】学习教育心得体会合集7篇

4.【实用】学习教育心得体会模板合集9篇

5.【实用】学习教育心得体会模板合集10篇

6.【实用】继续教育教育心得体会合集7篇

7.【实用】学习教育心得体会模板汇总10篇

8.【实用】学习教育心得体会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