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建教师备课心得

时间:2021-08-31

  篇一:城建教师备课心得

  前言

  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备课分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两种.备的内容有教材,学生,自身经验等方面.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对教师而言,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任何一种有目的的活动,为了达到预期目标和获得理想效果,都必须在活动之前认真进行设计。

  课堂教学要在有限的时空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优质高效地达到预定目的,完成预期任务,更需要进行细致的安排和周密的设计,可以说,认真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备课的最终形式就是教案。备课的最终呈现形式就是PPT和板书。几乎所有的学校都要求定期检查教案,备课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备课要求

  1专研教材

  我们知道备课的内涵极为丰富,有对教材的钻研,有对学生的了解,有教法的设计,有教学资源的开发选择和利用,还有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这里的每一环节都是相当具体的,设计者通常需仔细考虑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新知,如何在熟悉的情境中运用知识和技能,如何在新的情境中创造性地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如何设计好讲授要点、课堂体提问、作业布置。这些内容在脑中起初都是混乱而无序的,只有深入思考,对它们进行整合,使之清晰化、条理化、深刻化,才可以在授课时成竹在胸。许多名师曾谆谆告诫青年教师:教师成才备课始。

  2了解学生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备课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备学生,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熟悉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其次,要了解班级情况,如班风等;再次,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是否容易受别人影响等。如果班容量大,那么工作量也会成倍增加。

  3设计教法

  教师在专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要考虑用什么方法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以促进他们能力、品德等方面的发展,要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特点等来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

  实行师生合作形式集体备课制,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就集体备课而言,进行

  三种层次的集体备课。

  一是教材集体备课.就是使用新教材前针对整本教材应教哪些知识、培养哪些能力等集体研究一次。

  二是单元集体备课。即在每单元教学前,针对单元教学目标、训练重点等集体研究一次。

  三是课文集体备课。第一次讨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训练的重点内容,使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大致的教案、学案等。第二次讨论教案、学案的设计是否合适、恰当等,并提出修改意见。

  从备课开始,就让学生帮助老师搜集资料,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集中老师们的智慧,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过:“教什么和怎么教,决不是凌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份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每一位老师都懂得“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那么在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时候更应“随机应变”,精心设计、调整、修正,使之更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这样的备课才是有效的。

教学的执行

  1 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的总目标在于使学生得到新知的基础上,得到健康、充分而和谐的发展。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为了实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个总目标服务的。

  绝大多数教师的备课都是在教材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据此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案。对于教学目标的认识常常会有以下几种不足:1、往往从“应试”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即可能检测什么就以什么作为目标;2、常常局限在认知方面的目标,忽视了情感方面的目标,至少是对情感方面的目标重视不够;3、过分强调所谓的“行为目标”的可见性、可测量性,阻碍了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发展;4、往往只重视教学的结果(教学目标的掌握),很少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经历、感受、体验。事实上,平时的课堂教学对促进学生发展这个总目标究竟起到怎样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并不在于学生每一节课中具体的、明确的知道了什么,而在于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有什么样的表现。如果一节课把精力放在使学生掌握那些所谓具体的、明确的教学目标上,满足于学生一节课后能“记住什么”、“说出什么”,那样做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有限的。

  关于备课,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教师的一堂历史课,

  上得精彩之至,令所有听课者叹为观止,于是下课后,大家围住这个老师,询问他,这节课上得这么好,你花了多少时间备课?那位历史老师说:我是用我的一生来备这一节课,至于这节课的教案,大概用了一刻钟。是的,最高境界的备课是用一生用心去备课。强大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实践理论是备好课的重要前提条件。备课不能闭门造车,而是需要平时多观察、多积累。尤其对我们的学生应该深入浅出,实用易懂。

  所以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方面的要求是:能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使之适合于学生的经验、兴趣、知识水平、理解力和其他能力发展的现状与要求;与学生共同创设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选择利用校内外学习资源。师者知在先,好的备课不仅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更重要的是备教艺,备属于自己的科学的、先进的有特色的教育教学理念。这些工作需要我们用毕生的精力去完成,用一生的时间去用心备课。

  ① 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在学期(或学年)开始以前制订。它的作用在于明确整个学期 (或学年)教学工作的任务和范围,并作出通盘的安排。它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总的说明,包括教材、学生基本情况的分析,教学目的、教学总时数,预定复习、考试和考查时间等;二是教学进度计划表。

  ②单元(或课题)计划。在一个单元(或课题)的教学开始以前制订。它的作用在于对一个单元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包括单元(或课题)名称、教学目的、课时分配、课的类型、教学方法、电化教学手段和教具的利用等项目。

  ③课时计划(教案)。上每节课之前制订。它对每一节课进行缜密的设计,是教师讲课的依据,直接关系到课的质量。它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项目:班级、学科、课题、教学目的、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有的还列有教具、板书设计和课后自我分析等项目。上课进程中,对原定课时计划,有时根据具体情况可做适当调整。

  综上所述,专研教材包括专研学科课程标准、教科书和阅读相关参考书。首先,专研学科课程标准是指教师要清楚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教材体系、结构、基本内容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其次,专研教科书是指教师要熟练掌握教科书的内容,包括教科书的编写意图、组织结构、重点章节等;再次,教师应在专研教科书的基础上广泛阅读有关参考书,精选材料来充实教学内容。

  2教学过程的运作方法

  教师除了各自备课,还有集体备课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其具体运作方式如下:

  组织管理: 集体备课由教学处(或教科研室)实施管理。一般由教研组长

  具体主持集体备课活动;公共科和规模较大、门类较多的专业教研组可分成若干备课组,由备课组长负责具体实施,教研组长指导并参加各小组的备课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