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幸福教师读书心得(2)

时间:2021-08-31

  我想现在这句话恐怕就很不恰当了。

  一则现在的孩子知识面之广甚至已经超过我们老师了,也就是说人家的碗比你的桶还大呢,你说这怎么行?二则社会的发展要求孩子越来越全面,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孩子不是需要一碗水,而是需要两碗水,甚至更多的水,你说光有一桶水够吗?三则世界越来越小,都成为一个地球村了,知识的需求日新月异,你桶里的水都臭了,还怎么给学生?所以,当代的教师你得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行,而这活水从何而来?从书中来。

  你说我们教师怎么能离开读书?这正所谓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啊。

  想一想我们熟知的那些特级教师,哪一个不是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又有哪一个是死抠教科书而终有所成?所以从教师这份职业的需要来说,教师离不开读书。

  我们常常发现,我们周围那些退休的老教师一旦离开学校,便形容枯槁,精神憔悴,甚至郁郁而终。

  我们只当是他们离不开学校,离不开学生之故,岂不知是他们精神生命的终结使然。

  退休前,他们教的是教科书,看的是教参书,改的是教辅题,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好像很充实。

  可退休后,没有了题可改,没有了书可教,生命中好像一下子没有了阳光,失去了意义。

  运气好的抱抱孙子外甥,运气不好的连孩子都没得抱,终日无所事事,你说怎能不生病?陶老师建议大家在精神世界中为自己搭建一座辉煌的宫殿,要提前为60岁作准备,与书为友,同书结伴,不断地丰盈自己的精神,滋润自己的心灵,这样,退休不再是精神生命走到了尽头,而会欢欣鼓舞地迎接另一个精神生命的诞生。

  这是从教师自身的幸福需要来说的,教师离不开读书。

  每两年一次的评聘是大家特别关注的,一不留神就落聘了,丢人现眼外加经济损失,没办法只得求爷爷告奶奶。

  再例如进城这件事,也是脱关系走门路,耗神费力。

  如果我们能潜心读书,丰富自己,提高自己,让文化不断为你增值,那你就会成为你所在单位的优秀分子,甚至是更大范围的教育名人,不但不用再去考虑那些职称啊,职务啊,调动啊等乱七八糟的事,还会有更上一层楼的快乐体悟。

  更为重要的是你的生命深层有了经典滋养,就有了一生幸福的本钱,就会永远快乐。

  这是从教师的生存必需来说的,教师离不开读书。

  第二 教师应该读什么书?

  既然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那么教师应该读什么书呢?陶老师的回答很清楚,那就是取法乎上,读古今中外经典。

  读书应有所选择,经典能不断滋养人的精神和心灵;而非经典的书不但不能滋养生命,反而会损害和破坏已有的文化积淀,产生负面作用。

  所以读书要有舍有得。

  舍弃那些三流的下品,选择那些一流的上品。

  大家都知道犹太人很了不起,可你知道吗,以色列这个犹太国家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他们的孩子一出生就舔舐涂着蜂蜜的《圣经》,从小就知道书是甜的。

  这个民族能历经磨难而不垮,处身包围而不败,与热爱读书至关重要。

  是经典滋养了爱因斯坦,马克思这些犹太伟人,成就了以色列这个特殊的国度。

  俄罗斯也是一个爱好读书的国家,人均年读书55册。

  在俄罗斯的车站码头机场,俄罗斯人捧着名著等车候机的场景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恐怕俄罗斯的崛起于此不无关系吧?我们也偶尔看见国人候车(机)时手拿书刊,可全是茶余饭后的消遣之作。

  据统计我国人均年读书不够5册,这就是现状。

  如果教师还不喜欢读书,或读下乘之作,则何益之有?我们常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想这好书就应该是经典。

  那么什么是经典?陶老师认为经典就是经由时间的流逝,大浪淘沙,仍然定格在有文化品格者的心灵层面的、他所挥之不去的、能不断引领人的生命成长的精神产品。

  经典无国界:不管是中国的《四大名著》还是外国的《莎士比亚全集》;经典无年代,不管是现代的《茅盾文学奖作品》还是古代的《古文观止》;经典无新旧,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等经典名言至今仍光芒万丈。

  经典不会过时,因为他们的思想是永恒的,他们的思想可以穿越时空,慰藉不同时代的天下苍生。

  当我们每天都用经典来滋养我们的精神和心灵,那我们的生命将是何等灿烂。

  第三 教师怎样读书?

  简单地说,怎样读书就是读书的方法和原则。

  我们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我们读书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知道怎样读书。

  有的人会说读书谁不会?我也曾这样想,但现在看来,我们的读书还真的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否则你也读了不少的书,怎么效果并不明显呢?并没有从根本提高你的生命质量呢?恐怕与读书方法和原则把握不准不无关系吧。

  首先读书得与教学联系在一起。

  古人云教学相长,这学就包括读书。

  我们很多教师在备课上花了很多时间,可效果并不理想。

  原因就是教师只关注教材文本与教参文本,没有超越教材和教参的属于自己精神文化的东西。

  我们是不是有这样的经验,特级教师的教案我们原封不动地拿来,可课堂上却往往捉襟见肘,破绽百出。

  什么原因?就是我们本身的文化素养不够,不能尽得其妙矣。

  而一个文化积淀很厚的教师,他也会看教材和教参,但他更关注课外更大范围的文化。

  由于读书他有了属于自己的话语和思想,就能够旁征博引,纵横捭阖,进入教学如有神的境界。

  无论是特级教师沈红旗,于漪,还是教坛新星韩兴娥,苏静都是把读书与教学联系在一起,用深厚的文化素养来滋养教学,从而使他们的教学也登堂入室。

  其次读书要和写作结合起来。

  用陶老师的话说就是让读写成为生命成长之双翼。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读写是相互促进的。  大量的阅读能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而时常练笔则能更快更好更多地内化阅读的内容,二者相互作用,使阅读更有品位,使写作更有思想和深度 第三 教师要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就是要提醒大家读书不能看热闹,要学会思考。

  陶老师认为,深度思想的介入,是阅读主体和作者的心灵对话。

  只有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让阅读深入我们的内心,渗入我们的灵魂和血液,这样的阅读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阅读。

  有句古话叫作尽信书不如无书。

  人云亦云只能算得上是鹦鹉学舌,邯郸学步,只能算得上是传话筒录音机。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有的人做报告我们屏息凝神,生怕错过一句话,而有的人做报告,对于我们的耳朵和神经来说都是一种折磨,为什么?因为有的人只会把别人的东西罗列了一下而已,由于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创造,所以显得死气沉沉,没有色彩。

  假期中我们听了几十场报告,这种感受一定很深吧?所以教师要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这样书中的内容因为有了我们的参与和酝酿而散发出更加迷人的芬芳。

  另外书中的有些内容受时代和作者经历的限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这就需要我们得有清醒的头脑和睿智的目光去判断,去选择,从这方面来说思考也很重要。

  鲁迅先生曾提到过拿来主义,就是要我们审慎地对待书中的内容,有用的我们吸收消化,最后内化为我们自己的思想和精神,没用的甚至有害的我们要毫不惋惜地抛弃,从这个角度讲,光读是不行的,还必须有自己的思考,甚至是深入的思考。

  因为没有思考或很少思考的阅读,仅仅是在表面行走,难以抵达心灵的深处,也就难以融入我们的灵魂和血脉之中。

【做幸福教师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1.《做幸福的教师》读书心得范文

2.《这样做,教师更幸福》读书心得

3.这样做教师更幸福读书心得1000字

4.《今天怎样做教师》的读书心得

5.最新《今天怎样做教师》的读书心得

6.《做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的读书心得

7.今天怎样做教师读书心得

8.关于《今天怎样做教师》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