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1-08-31

  教师自身要具备较高的随机应变的能力外,更要汲取丰富理念,这样才能真正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考!

  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心得体会1

  5月16日,我校全体数学教师到育才学校去听课学习。我听了两节数学课,真的是感受颇深,受益匪浅,让我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的无穷艺术魅力。现就这次学习谈一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收获

  1、出去听课比在学校闭门造车受益要快要多,要来得直接。

  2、真实——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

  在我们的观摩课教学中我总是觉得雕琢,事先准备的痕迹太过浓重,我自己的体会就比较深刻,当然我所说的并不是不备课一点准备都没有,而是不应该把每一句话每一个答案都要事先给学生灌输,害怕再作课中出现纰漏,我以前确实就有过这样的顾虑,因此当一节课在我不停的灌输给学生,然后在作课时,就觉得我的每一句话,学生的每一个答案都是准备好预设好的,而不是适时生成的,虽然按部就班成功的完成了一节看似完整的课堂教学,其实却缺少了真实性,多了几分虚假。

  听了两位教师的课后,我觉得在教学中他们做到了真实的教学,首先教师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暴露思维的真实,例如六年级的那节课,在他的教学中没有一种固定的答案,而是拓展了思维的空间,这样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即时生成的答案各式各样,让人找不到雕琢的痕迹,很真实。

  3、情境——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有效的手段

  我记得朱乐平老师说过教学情境的设置应注重来自于生活,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设置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情境,而是尽量贴近于生活,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便于思考操作,同时也能在生活中加以应用。特别是像我们学校的学生更要注重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因为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解决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手段方法,掌握技能。所以情境的创设需要我在生活中教学中多观察,多思考,多操作。

  4、三维目标的整合——课堂教学的更高要求

  我们的教育观点从最开始的注重教书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到提倡育人的重要性,我们的观念都有了逐级的改变,那么现在课改又提出了"三维目标的整合",所谓的"三维目标"就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道德与价值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做到这三个目标的整合,而且是"品之有味,寻之无迹",如在三年级数学课的教学中,她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到了,不同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去评定都会有不同的结果和答案,那么做人就是这样我们不应该以一种标准去看待我们周边的人、事,我们要从多角度去思考一个问题,所以这节课就是在这样的看似在作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学习知识,提高了学生分析判断事物的能力,同时也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到了"三维目标的整合"。

  5、亮点——让课堂教学生辉的装饰品

  能让听者有畅所欲言的欲望的课就是一节好课,能够让听者回去就可借鉴操作的也是一节好课,我觉得一节好课并非是很完美的,哪怕只有一个亮点,能够引起大家共鸣,我觉得都是好课,其实那位六年级老师的课并不是像我想象中的那么好,而且在我们学校应用起来未必就很实用,但是在他练习的设计中,他采用了层层递进、小组合作,并让学生进行质疑,我感到了教学的效果非常好,这就是一个亮点,使这节课生辉。

  6、教师素质之高,学生习惯之好。是我们该思考如何去做。

二、自我反思

  总之,听了两位教师的课,看了气势宏伟的广播操,我充分认识每一次外出学习对于我都是一种反思和激励,让我在欣赏别人精彩的同时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课前认真解读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流程;课后认真反思,坚持写好教学后记;多看书学习,多做笔记,不断提高自己教学业务水平。

  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心得体会2

  参加《<数学广角>专题教研活动》的感悟回顾教师们的优秀课堂,不由得佩服她们能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不仅完成课堂教学的设计,还配有画面优美的课件教学。同时老师们都能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听后,我的感概不断:

  首先:利用情景导入新知,激发兴趣。如:郭学彦老师用“美国挑战者号失事”作为引入,通过课件这样一段动态的影像资料导入,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给眼睛和心灵极大震撼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事故的原因是由一个不合格的零件造成的,不但让学生从血的教训中,懂得了次品的危害,而且了领悟到严格检验的必要性,同时把人文教育渗透在教学情景中。又如:刘逸老师用成语“一刀两断”的图解法来探讨中,理解间隔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还有郝玉梅老师用学生们最为熟悉的小手来充分理解间隔与间隔数的关系;将抽象的数学问题演变成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将抽象的问题更加的形象化,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其次:各位老师扎实的基本功游刃于课堂,同时具有优美圆润的音色,亲切大方的教态,灵活的教学机智,拉近了学生和教师的距离,容易让学生产生亲切感,更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动脑、动口、动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还有:在教学新知时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如:刘逸老师在教学《植树问题》的间隔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时。先让学生自己试着画画看、摆摆看、栽栽看,再由学生演示,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更重要的是在学生们动手操作之前,有一个猜想的过程。因为做一件事情,有准备和没准备效果是不一样的。当你心里有了一定的想法之后,再去实践,可能成功或者发现问题的几率就会高很多。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培养。郭学彦老师在学习新课之前说了一句格言:”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遇到难事要从简单做起,成大事要从细节着手。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现在的社会已经到细节致胜的时代。会做事,注重细节将是学生将来进入竞争激烈社会的必备法宝。更重要的是:教师在帮助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时,更加注重寻找最优策略。

  郭学彦老师在解决9瓶口香糖中有一个次品(次品轻一些)时,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到这个次品的问题时,郭学彦老师首先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尝试称出从9瓶中找出次品的方法,以及发现最佳方法:平均分成3份去称,保证能找出次品所需的次数最少。在小组汇报时,老师将学生的操作过程用列表板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初步掌握这种分析方法。利用板书引导学生得出规律:待测物品数量为3的倍数时,只有平均分成3份称才能保证找到次品的次数最少,其它任何一种分法都比它多。接着用12去验证发现的规律的正确性。最后运用规律解决27、81瓶…中去找次品,让学生感悟这里其实有规律可寻。学生通过对比,自悟出找次品的最优方案,使求知成为学生自觉的追求,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需求,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庆幸自己可以有机会参加这次的外出学习的活动,在兴奋与感动之中深深体会到这次经历是何等的珍贵与丰富,令我受益终生。同时更加让我看到了自己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也更加了解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怎样做到扎实有效。我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努力学习,再学习。以此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