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德育教育心得体会(2)

时间:2021-08-31

  三、讲究批评的艺术

  批评的方式有很多,但当众不留情的数落,苦口婆心的劝说,粗暴的训斥,无声的责罚,都将给批评罩上一件冷漠、无情的外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感,导致口服心不服,甚至对立的不良后果,因此,要注意批评的艺术与技巧。

  1.谈话式代替指责式

  学生犯了错,教师常严厉地――指出其错误之处,并陈之以利害、晓之以利弊,希望学生明白错误对其自身的危害性,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一味地指责让学生在心理上与教师产生距离,他在被动中听,但未必主动地从心理上接纳。

  谈话式以“我们来谈谈……”,“你能把今天的情况说一说吗……”,“我想听听你对这件事的看法”等语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实现平等对话,消除对立情绪,这时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师生在心理上相互接近以至融洽,就成了联手克服缺点、改正错误的同盟,学生更容易在这样的交流中认识错误,体会到教师对他的关爱,尊重和信任,从而产生改正缺点,完善自我形象的信心和决心。谈话起到了批评的作用,收到可能较批评更好的效果。

  2.帮助法代替责罚法

  学生在成长的阶段中,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是在所难免的,如果教师过多地横加指责,或告之家长加以惩罚,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既于事无补,又影响了他们健康成长。

  当学生出错时,教师要深入地了解出错的原因,当时当地的情况,甚至于家庭状况,诚恳地就学生所需去帮助他们。如:对于习惯性犯错的学生,教师甚至可以帮助制订改正计划,帮助实施,帮助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困难。也许是物质上的,也许是精神上的真诚的帮助能解开他们心里的疙瘩,解决实际问题,去除导致学生犯错的根源,进而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3.利用情境批评

  学生的表现,常受他们粗浅的是非观,好恶感所左右,常从“自我”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逞一时之勇,求一时之快,对自己的缺点视若无睹。例如:

  不珍惜时间,做事不严谨,学习不刻苦等等。

  这种情况,可以采取游戏,小品表演,讽刺与幽默,设计师之家等活动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适当地调换角色,成为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参与者,当他们感受到因自己的缺点导致活动的不成功或失败时,教师再抓住时机帮助他们分析得失,启发他们教育自己,这比教师命令、教训、要求的效果要好得多。

  4.冷处理代替热处理

  批评,在学生犯错误时立即进行,学生情感上难以接受,这时各种方式用尽也难奏效,使教师觉得采用纪律处分似乎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但是,纪律处分只是一种强制性的措施,它能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后果,让学生害怕、畏惧,却不一定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其原因。这样,纪律处分可能起到压服的作用,但不能使之心服。因此,必须以冷处理代替热处理,耐心等待、观察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给学生以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时间,再通过班干部、好朋友、家长一起疏导,水到渠成的批评,可能更能奏效。

  四、批评的注意点

  1.要“批评”在理上

  育人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细致的工作,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和千变万化的情况,教师一定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一把钥匙一把锁”,在进行思想教育时,不仅仅要做到“因人而教”,教师的批评应该是及时地“指点迷津”,析事论理,以理服人,对症下药,才能切中学生心理矛盾,改变学生情绪状态,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

  2.要“批”而有情

  古人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要使自己的“批评”为学生乐于接受,就不但要做到晓之以理,而且要动之以情。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情通才能理达。否则,理虽直,情不通也是难以奏效的。只有理中蕴情,情中含理,情理交融,这样的批评才能起到警策,激励,鼓舞,教育的作用。

  3.批评注意分寸

  批评有的宜在课堂上或大庭广众中公开“说”;有的宜在课后个谈心时悄悄“说”;有的宜点到为止,留点“空白”,让学生自己去思索领会;有的宜条分缕析,讲清利弊教会学生分析得失,恰如其分,不侮辱挖苦。寓批评于尊重之中,于表扬之中,于谈心之中,于谅解之中,于自责之中,于关怀之中,于希望之中,于玩笑之中,于幽默之中,于激励之中。这样的批评,没有疾言厉色的指责,没有错一罚百的处罚,但是被批评的学生在汗颜愧疚的同时萌生的是知错改错的决心。

  4.批评还要指出努力的方向

  批评是为了帮助改正自身缺点,完善自我形象。批评时,教师还要注意适时地点出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即如何完善自我形象,完善自我形象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预定目标前进,才能达到教师批评的真正目的――改正缺点,完善自我。  小学教师德育教育心得体会三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优化品德教育的途径必须从提高教师意识着手,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另一方面也必须为德育教学营造良好学校的舆论监督机制,让孩子的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德育教学中,只有这样我们国家的学校德育教学才能有一个质的飞跃,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要搞好德育教学,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注重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

  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应与养成教育为主,这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的。养成教育在小学阶段应该在学校构成完成的系列,学生处在各个阶段应有所侧重,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个人认为应该整体推进,也就是说,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教育一开始就应该是全面接触的。只是落实到位时要因年龄,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定。有的学生可以提前完成,有的可以适当延长时间完成,不可按年级,班级搞一刀切。

  二、使德育教育渗透到具体的行动中。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丰富德育内涵,革新、充实德育的内容,使德育的内容进一步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小学生的思想实际。注重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伦理道德、法律意识及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德育的内容不仅要注意合乎时代的节拍,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是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内容,对广大青少年,特别是对小学生进行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如:古代的:“精卫填海”、“孔融让梨”、“铁杆磨针”;近代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及成果;现代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人民的好干部孔繁森、舍生忘死的赖宁等人的先进事迹;缅怀革命先烈、升国旗、唱国歌、清明节给烈士扫墓等,帮助学生掌握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提高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判断力。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要寓传统美德教育于各项活动中,从而使小学生更加乐于接受其教育内容。  三、做好个别学生的思想工作。

  在一个班级里,有表现特别突出的同学,这些同学往往在班上有一定的号召力。在他们有感染下,一个班级有可能形成思想表现好、学习奋发向上、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凝聚力很强的班集体;也有可能形成正邪两股势力相抵触,造成一个矛盾重重的班集体。在这样的情况下,做好个别学生的思想工作尤为重要。对于品德、学习均差的这一类学生,作为教师不能把他们一棒子打死,而应投入更多的关怀,献出爱心,要以爱做基础,以感情做纽带。相反,如果你常批评他、惩罚他,这样就伤害了其自尊心,而且极有可能把学生推向对立面。因此,要对这些同学多表扬、多鼓励,师生要交心亮底,成为朋友,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才能使教育产生更好的效果。

  四、对学生要公正、公平、客观的进行评价。

  学校要建立新的评价标准。第一,评价学生不能只看学习成绩,要把评价的基点放在学生怎样做人上面,要对学生本身的价值作认真探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力。第二,测评一般优缺点为注重个性评定,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从人的自尊感的源泉汲取力量,增加自信。第三,变固定评价为发展评价。用静止的观点看学生容易把学生看死,应从整体出发,对学生评价不应只看一时一事的片面形象,而应从他的整个发展过程和今后的趋势进行评价。

  让孩子们在充满竞争的环境里,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描绘更加灿烂的图景。他们应该是生理、心理都很健康的,各方面都有着良好行为习惯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