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学习心得范文(2)

时间:2021-08-31

  篇二:同学的学习心得

  1.. 中图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材分三大组成部分:大洲(1个)、区域(5个)、国家(6个)。这三个组成部分都是属于区域地理教学内容,使用的都是区域地理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可分三个阶段进行区域地理教学。 第一阶段:掌握阶段 以亚洲为案例,教师详细地向学生介绍学习区域地理的知识结构和分析方法,这一阶段教师力求讲得细、讲得透,让学生听得懂,而且初步会利用各种地图和地理资料查找、分析出各地理要素的特点,并清楚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同时要求学生熟记知识结构和分析方法。 第二阶段:巩固和初步应用阶段 在教材选取的5个区域中,再次使用区域地理的知识结构和分析方法,从而使这种分析方法得到巩固。但这5个区的分析不需要像亚洲那样面面俱到,而是突出每个区的独特之处,例如东南亚主要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其中便利的海陆位置使其成为世界运输的咽喉,还有处于热带的纬度位置又使其成为世界最大的

  热带经济作物产区之一。所以该区讲授的主线是: 交通 地理位置 农业 经济 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选择2个区域进行讲解分析,选择一个区域让四人小组合作分析,再选择一个区域学生独立分析,然后根据学生分析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查漏补缺。最后一个区可以检测或知识竞赛的形式进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阶段:提高分析能力的阶段 所谓的提高分析能力,就是能熟练地使用地图、图片和地理数据,分析出相应的地理特征。在国家这部分的学习中,第一,要求学生会利用地图确定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首都及其他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分析得出该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第二,通过分析图片信息,了解一贯国家的历史、人文和自然环境特色;第三,通过对数据的解读和分析,判断这个国家的自然资源情况、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特点等。 在教材介绍的6个国家中,可选取两个国家进行比较学习,如美国和俄罗斯,通过比较两国的

  异同点,在找出他们出现差异的原因的过程中,能将综合发现能力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最后,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国家,并且是教材中没有介绍的国家,利用地图册提供的资料、网络及其他途径,收集此国家的资料,整理后在班级展示。 2.一、在教学策略上把握“四个关注” (一)关注区域的地位 区域地理囊括的知识内容很多,教学中一定要围绕一个重点知识来展开,做到“纲举目张”。这个“重点知识”往往就是该区域的特征和核心。 (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 在学习某一区域以前,部分学生可能已对其有所了解或曾到过这一区域旅游。这些学生对此区域具有一些感性认识,这些感性认识往往是区域的某些突出特征,是让学生感兴趣而又最值得我们去探索的方面。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去展开教学。但教师不能停留在对这些区域特征感性认识的讲述上,而是一定要上升到“人—地”发展关系的理性认识上,这样才具有探索性,并且可以在探索区域“人—地”之间的关系时把区域各要素一一糅合进去分析,从而让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掌握了自然要素。不至于总是按从“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及相关内容这样的线索来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三)关注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地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解决地理问题。现在实行一个课标、多种教材,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每一本教材提供的内容都仅仅作为教学的资源之一,提供的案例只是作为学生学习的知识载体,教学中不能仅仅关注案例本身,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个案例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有关的地理原理和学习方法。因此,我们一定要关注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形成,让学生看到个案问题或现象时,知道从地理价值的角度去思考分析。例如,①知道区域要素主要有哪些,例如,自然要素主要是位置、范围、气候、地形、河流、资源等,人文要素主要是经济与文化,经济包括农业、工业、第三产业,文化包括习俗、艺术(音乐、舞蹈、雕刻等)、服饰、建筑、宗教等;②知道每个要素包括哪些方面,例如,位置主要有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气候主要包括气温、降水,农业包括耕作制度、耕地类型、作物熟制、主要农业区、农作物等;工业包括工业分布及工业部门;③知

  道区域要素之间的影响关系,例如,位置、范围和地形如何影响气候,地形和气候又如何影响水文、河流,进而又影响景观(植物,动物,土壤);④知道综合要素之间的影响关系,例如,自然要素是如何影响着农业生产、资源开发、工业生产、交通运输、旅游活动的,环境对人类又有哪些反馈作用,等等;⑤知道地理事物分布之间的关联性,例如,“气候──土壤──(农作物)生物的分布”“火山──地震──地热的分布”“人口──工业──城市”的分布都具有相关性。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不仅要关注地理事实,还要关注地理事物的分布、发展和变化及其成因,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