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治工作班子述职报告(5)

时间:2021-08-31

二、发挥职能,服务大局

  1、紧紧围绕服务发展大局。班子始终坚持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保障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充分发挥政法委组织领导政法部门职能,突出抓好重点敏感时期排查稳控化解工作。针对全国“两会”期间和温家宝总理、孟建柱部长、王学军局长来莆视察及省委“拉练”等重要敏感节点可能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摸排,妥善处置人民内部矛盾,对因征地拆迁、劳资纠纷、意外伤亡等引发的群体性的事件,我委领导都是冲在前,深入一线,坐阵现场指挥,参与调处和应对,耐心细致做好矛盾化解。上半年我委书记、副书记及有关人员先后牵头组织成功化解多起群体性的事件,如4.19霞林街道坂头片区改造问题、龙桥街道泗华村滨溪一期改造安置房建设问题、霞林街道顶墩片区改造问题、东海上访老户吴瑞荣、蔡春玉夫妇、霞林吴建香、林培章夫妇、龙桥黄大山、郑丽珊、周天章等,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服务了大局,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充分肯定。

  2、认真落实综治维稳责任。一是在强化治安防控上下功夫。全区上下以深化打击“两抢一盗”重点整治为抓手,全面落实“常态化巡防、常态化研判、常态化建设、常态化盘查、常态化激励”,多管齐下,有效提升了全区治安防控水平,切实增强了群众安全感。1-6月份,全区共立刑事案件2750起,同比去年3440起下降20.1%;其中立抢劫103起,同比去年下降30.4%;立抢夺95起,同比去年413起下降77%;立盗窃1858起,同比去年2310起下降19.6%。全区共发生2起现行命案,已全部成功告破。二是在化解矛盾纠纷上下功夫。一是重接访,畅通群众表达诉求渠道。强化各级领导干部定期定点接访,实行领导包案,重点约访回访。二是重调解,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探索建立了区、镇(街道)、村(居)“三级分析排查”机制、调解员专家库工作机制、心理辅导引导机制、多元调解衔接机制。三是重规范,按路线图抓好信访工作。保障人员经费到位、挂钩帮扶救助到位、初信初访办理到位、信访积案化解到位、依法处置问责到位。1-6月份,我区群众赴京上访共23批28人次,其中非正常访8批8人次〔(霞林街道韩文涛、吴建香、许秀玉(2次),龙桥街道陈淑兰、黄大山、郑荔珊(2次)〕,与去年同比,上访批数和人数分别下降45%和41%;到省上访共52批75人次,与去年同比,上访批数持平,人数下降17%;到市上访共113批567人次,其中集体访19批427人次,与去年同比,上访批数下降9%,人数下降10%,其中集体访批数和人数分别下降12%和15%。三是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上下工夫。大力推进7个镇(街道)、36个村(社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至目前,建设工作按计划推进,7个镇(街道)已全面完成建设,22个村(社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已按时完成建设任务。区委常委会研究决定给予区综治办(含治安防控督察队)及各镇(街道)综治办人员按每人每月不低于100元的标准落实特殊岗位津贴,充分调动基层从事综治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四是在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上下功夫。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深化创新人口服务管理专项活动会议精神,适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贯彻部署,大力推进流动人口“一站式”服务管理中心(站)规范化建设,确保“一站式”软硬件建设落实到位。公安分局组织开展为期一年的重点区域流动人口集中整治活动,机关7个单位挂钩城区派出所,组织社区民警带队挨家挨户通知办证,发放、粘贴办理暂住证“催办通知书”1000多份,开通流动宣传车100多班次,在各村(居)、企业开辟暂住证办理现场办公点28个。全区共登记流动人口187770人、出租房屋15755户,流动人口登记率和案前管控率明显提高。五是在加强综治平安宣传上下工夫。坚持把综治平安宣传工作贯穿于工作的始终,组织开展了以“平安新起点、维稳新动力”为主题的综治宣传月“十三大”系列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实行进村入户宣传、学生回家宣传、平安载波宣传、平安家庭宣传、平安彩铃宣传、短信群发宣传,努力提升“平安四率”水平,上半年我区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5.96 %,党政重视率达85.32%,“平安建设”知晓率达75.33%,治安巡逻率85.95%。六是在解决群众涉法涉诉问题上下功夫。健全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办结责任机制,实行包案领导下访、约谈制度,定期组织召开研讨会进行会诊,逐案制定化解方案;建立健全涉法涉诉救助金制度,每年20万元,对确有生活困难的,酌情予以照顾或救助,提高了息访息诉率。

  今年以来,我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政法综治维稳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协助主要领导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为实现 “一控制,两下降”和公众安全感、满意度“两提升”的工作目标,全面构建和谐小康XX县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一、提升认识,明晰思路,着力营造全民参与综治维稳的工作氛围

  “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和谐”。基于这一认识,我把正确处理稳定、和谐、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作为实现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构件来抓,首先从工作调研入手,先后三次组织综治维稳干部深入农村、社区重点人群开展相关调研,为县委研究决策提供了“第一手材料”,提交常委会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综治维稳工作的意见》,使各项决策做到了结合县情“有的放失”,工作较前有了质的跨越。其次,通过召开全县科级以上干部会、流动现场会、深入基层检查工作等多种形式,教育和引导基层干部树立“保稳定是第一责任,是为民谋福祉”的工作理念,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机遇意识、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同时,我注意创新工作思路和形式,组织开展了“3月综治宣传月”、问卷和电话调查、“宣传单进村入户”和“平安XX县”征文及书画展等活动,并通过印制出租车标语,添加手机、固语彩铃,加载政务网首页,开办《携手创平安》专栏,制作媒体专版使平安创建宣传深入人心,家喻户晓,真正成为广大干部群众所盼、所想、所愿的“民心工程”,真正成为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谋福祉的“惠民工程”。

  二、强化领导,夯实责任,为综治维稳各项工作构建有力的保障支撑

  结合县域发展和小康建设工作实际,我向县委常委会提出了“一年大提高,两年争达标,三年创一流”的工作思路及方案,着力从领导责任落实、工作力量整合、目标责任考核和人财物投入等方面为综治维稳工作争取有力的保障支撑,我积极推动常委会专题研究解决综治维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充实了综治维稳各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并实行领导小组成员及政法部门包抓乡镇责任制。我还精心组织安排对基层综治维稳工作进行月考核、季讲评、年终总评,并将考核结果同领导干部政绩评价、提拔任用和其他奖惩措施相挂钩,对重大失误问题进行一票否决和责任追究,进一步夯实了各级“第一责任”。同时,积极倡导对基层实行工作力量下沉、物资后勤保障、财政投入倾斜“三原则”,推动县委县政府解决了各乡镇1名主管领导及2-3名综治维稳干事的编制问题,为32名副科以上政法干部落实了有关待遇;经费投入上,一方面积极协调、解决落实了政法机关经费及全县技防建设投资;另一方面坚持“谁出资、谁受益”原则,鼓励通过引进外资、企业赞助等形式多方集资,确保了各项工作正常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