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小学校长述职报告范文精选(2)

时间:2021-08-31

1、加强法规学习,提高师德修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作为学校管理,就应努力地在学校中建立团队意识,激发教职工的参与热情,使大家同心同德,一起努力创造一个让学生能够有深层次体验的学校环境。办学的根本在办学思想,而办学思想的实施,又决定于教师,有了较好的思想修养,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的优秀教师群体,学校的教学目标,才能得以实现。因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直接关系到教育的形象,学校的声誉。只有我们把工作做好了,我们才会赢得社会的支持和关心。所以,师德教育是提高教师素养的首选,形成优良风尚的重要保证。一年来,学校重视加强法规学习,组织教师学习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新义务教育法》、十七届三中全会农村教育蓝图,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2、强化制度要求、养成爱岗、爱生习惯

  在强化师德教育的同时,学校还积极地采用制度规范。利用开学集中培训及日常政治学习机会,借鉴全国各地教育案例,要求教师学法、懂法、增强法制意识,结合那些案例的惨痛教训,使教师真正认识体罚学生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学校每学期做到及时完善、印发学校各岗位管理职责,以提高教师遵守师德自觉性。每月实行师德考核评价,采取自查自纠,期末汇总考评的长效机制。

3、形成教育氛围,实现师德行为的规范

  只有当师德规范和要求内化为教师的工作准则,用以指导自己的言行,成为自己的习惯,师德的水平才会达到新的高度。开展以“立师德、正师风、树师表、强师能、铸师魂”为核心的教育活动,让规范成为习惯,我们采取以下办法:

  首先是培训认同,设专人、定专时组织收看师德报告会,月末周六培训,提高理论认识,开展“师德师风八要八不要、爱生育人十个一”综合实践活动,引导教师站在新的高度、新的视角审视和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

  其次是交流促进。为达到师德、师风良好氛围,每学期,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师德演讲交流,讲自己的教育故事,师生登台演讲,撰写剖析材料和心得体会。以求互相学习,共同促进。目的是实现教师师德行为的规范化,增强师德建设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