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科工作的述职报告(2)

时间:2021-08-31

(四)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

  1.加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控制力度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并完善抗菌药物分级授权。

  2.加强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

  (1)规定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

  (2)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

  (3)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80%。

  (4)根据文件要求,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治疗性应用抗生素必须无条件进行细菌培养。如违反以下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罚。凡是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未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的,发现一例,处罚经治医生500元、科主任200元。分别在10月份进行统计临床科室本月应用抗菌药的人数是143人,做细菌培养的人数43人,送检率32%。11月份应用抗菌人数统计117人,做细菌耐药培养的人数30人,送检率26%。

  (5)规范临床路径实施,重点督查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在临床中得到应用,每年对路径实施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不断完善改进实施方案,实施较好科室肛肠科、针灸科、骨科、脑病科、蒙医疗术科、其他科室临床路径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五)开展医疗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素质。

  今年医务科组织有经验的临床主任医师及副主任医师对急诊急救知识进行培训和讲座12次在急诊科现场理论与实践进行呼吸机及除颤仪操作应用讲课2次,核心制度培训考试6次,医院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紧急处理流程考核1次,医疗法律法规培训1次,抗菌素合理应用培训及考核1次。《病历书写规范》培训1次。2016年对新上岗医师进行了核心制度、体格检查、心肺复苏、X线片及心电读片诊断实践考核。经考核合格后上岗。通过培训与讲座提高医务人员技术水平。

(六)重点专科的建设工作。

  1、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重点病种的“梳理诊疗方案”体裁对七个重点专科2016年度诊疗方案进行系统的梳理与优化。依据本院制订的重点专科建设评估细则及各项奖惩政策,依据各重点专科建设工作实际,医院拿出五万余元对七个重点专科进行了专项奖励。

  2、每月对重点专科工作进行检查督导,随时协调解决各种影响重点专科建设的问题。加强专科人材梯队建设,确定并培养重点专学科带头人,重点专科学术继承人,今年选派学科带头人去辽宁中医药大学参观学习,加强专科人员及后备人员培养。今年脑病科确立国家级重点专科,赤峰市三个重点专科分别是脑病科、蒙医内分泌科、针灸科。加强院内重点专科建设。

  3、为打造大学科联合制,合心竞争力,必须打造自己的品牌,脑病科与脑外科联合、针灸科与骨科联合,优势互补,根据病人病情什么时候针灸、什么时候手术、什么时候康复训练,制定管理制度和联合方案,加强沟通,辩证治疗,实施一体化服务,医生围绕病人转,开展试点,经过几个月实施情况试点取得成效。

(七)等级医院评审准备工作

  1、依据评审细则要求将各项指标落实到科室、核心指标等重点内容细划到责任人。

  2、根据评审细则及专家手册的检查要求,医务科逐条进行整理分析、又进一步完善医院及科室的相关制度和流程,从而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使管理的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细化。

(八)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工作

  1、成立了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2、按评估细则进行了全面准备,八月份赤峰中蒙医科梅科长来我院对先进地区建设进行督导检查,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使其进一步完善。

(九)对口支援工作:

  今年对口支援卫生院查干哈达苏木,7月份由主管院长带领医务科、妇科于云燕、针灸科高山等人去基层卫生院进行技术指导和义诊工作。

(十)管理年活动:

  1、完善等级医院评审细则内容,制定医院管理年实施方案,成立管理年领导小组,健全工作制度,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做好医患沟通,促进和谐的医患关系。发生医疗纠纷及时处理,并组织院内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进行讨论、分析、总结经验。

  2、加强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管理,强化法律法规的`学习,三基三严训练,加强医疗质量的关键环节,重点科室、重要岗位的管理,通过检查,分析、评价、反馈等措施,进行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安全服务。

  3.两非专项整治情况,2016年进一步完善两非管理制度,医院和妇科、B超室签署责任状,制定两非专项整治制度的实施方案,根据文件精神,完成2016年两非专项治理自查工作总结。10月份旗计生局来我院检查,检查结果满意,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十一)及时完成院领导临时分配的任务,尽量多听取各科专业技术部门意见和建议。

医疗质量存在问题

  (一)科主任对科内基础质量,关键环节质量需要加大监管力度。

  (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有待于进一提高,对指导下级医师存在缺陷。

  (三)临床医师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对常见病多发病掌握有待于提高,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政治学习,强化基本理论和技能方面的知识。

  (四)临床路径实施欠缺,部分科室没有实施。

  (五)辅佐科室对危急值报告制度不认真,部分有遗漏。临床科室对危急值登记处理记录不全。

  (六)输血管理中对输血病例中缺乏输血过程及输血后病情评估,有的病例缺乏输血指证监督力度欠缺。

  (七)辅佐科室对医生开具的检查申请单填写不全的监督力度不够、加强处方及麻醉处方管理。

  (八)优势病种及重点专科病种,诊疗方案在临床应用方面欠缺,缺乏实质性内容,评估优化就是框架缺少内涵建设。医师对诊疗方案内容掌握不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