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实习报告8000字范文(10)

时间:2021-08-31

正视跨国公司,拒绝民族情结。

  中国的一些企业对跨国公司进入一直存在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即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业绩如何看。不少人都认为这些公司创造的业绩都是属于母公司,是为母公司的全球业绩做贡献,是为了跨国公司母国的国民福利作了贡献。持这种观点的人常把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与民族工业截然对立起来,认为两者是此消彼长的对立物。这就未免有民族情结了,于是智商高的广告人策划出大量“中国人喝自己的饮料”等广告为抑制洋产品,老百姓和他枕头下面的钱真是被动员起来了。可是反过来想,如果国货真的不如洋货,你怎么对得起老百姓的爱国 心?如果国货真的比洋货好,你又何必“利用”老百姓的爱国心?

  因此,我们必须拒绝这种民族情结,正确认识跨国公司。要知道各国都有来自不同国家的跨国公司投资,本国的跨国公司也到其他国家投资,一国民族工业的壮大离不开跨国公司全球化投资的有机结合,离不开跨国公司的要素供应和联接。

  如果一家外国跨国公司,它的大部分价值创造环节(研究与开发、制造、营销、人员培训等)均在中国进行,那么,客观上该公司就提高了中国劳动力的质量和生产力的水平,就增强了中国的竞争力。这里不是指中资公司的竞争力,而是指在中国本土形成的物质生产力,是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增值能力。

  所以我们没有必要自己划地为牢,把市场进入和市场占有的问题搞得过于敏感,过于忧心忡忡。如果我们一方面讲全球化经济,讲中国应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与世界经济互接互补;另一方面又是主张防范外来成分,这在政策上是相互矛盾的,与全球化经济的总体趋势和我国中央政府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也是不一致的。注重市场研究和市场学习。

  进入90年代后,全球进入多变快变的时代,中国市场也是如此,市场不确定因素很多,市场的发展也是非线性的,这就要求中国企业花力气去进行市场调研,进行市场研究和市场分析,发现机会,抓住机会。同时市场本身是个课堂,我们要向市场参与者学习,向供货者学习,向消费者学习,向竞争者学习。要分析研究跨国公司的营销策略和实战案例,一方面做到知己知彼,心中有数,另一方面也可以学习这些大公司成熟的经验。在近期可以避其锋芒,进行错位经营,寻找自己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