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类实习报告

时间:2021-08-31

【精华】教育类实习报告四篇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育类实习报告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类实习报告 篇1

  从实习报到日到实习结束,我们整个实习队整整呆了40多天,在这个40多天里,真正的使我们体验了一次从学生到老师的心跳感觉。虽然,实质意义上讲,我们还没有成为真正的人民教师。但是,从实习开始的那天起,我便把自己当成了一个教师

  报到那天,教务主任把我们一行安排在高二实习,我被安排在高二(5)班,这是段长特意安排的,我的指导老师姓缪是一名有着20年教龄的高级教师,我暗自高兴能得名师指导,同时作为一名实习班主任,帮助班主任李玲老师管理班级。整个实习阶段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听课阶段、讲课阶段、小结评议阶段,正是这三个阶段使我们实习步骤一步步展开,使我们的实习取得了圆满成功,也获取了实习辉煌的成果,现在,来详细总结这三个阶段:

  听课阶段:听课是为了构们后期上课做好准备,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可以吸收到这些优秀教师的课是怎么上的,上课期间是怎么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听课,我就是怀着这种学习的心情走进高二(5)班这个大集体的,在一番自我介绍及互相认识后,我正式了开始我的听课生涯,第一个礼拜是听“直线与直线的方程”。听课前首先我得认真备课,与指导教师交流,与班上学生交流,在听课过程中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指导老师上课从没有完全照教案来讲,也许在讲的过程事有哪个同学提出了新的见解,老师觉得改变教学模式更有必要,那么这时候就脱离教案,这时候,就是靠上课的临场发挥了。我觉得我应该算是教学的较高境界了。听课当中另一个感受最深的是,教师的上课风格及口才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要有自己的风格,不能生搬硬套一些名师的教学模式,那样只能变成了四不像,还须有教师特有的口才才行,上课能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除了教师本身特有的水平外,还须有幽默,通俗易懂的讲课语言。以上就是我听课的两大感受。在听课期间,我对整班同学大致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我下一阶段讲课提供了基础。

  到了第二个星期四,我就在指导老师的授意下开始讲“线性规划”这一节。这一节分3个课时,一个课时40分钟,由于是第一次讲课,所以心里有一点紧张,教案及备课也是全面细心完整,经指导老师看过指导后,我开始上课。听课老师有年段数学组长,指导教师及另外一个数学教师,在上完课后,我认真地听取了各位老师对我的评价后,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如:讲课声音不够大,字迹板书不够合理安排等,但整体教学清晰,教态自然等。在剖析了自己的不足以后以及把握了自己优点之后,我开始对自己定位后再上课,这样整个3节下来我终于明白了这方寸讲台所蕴含的真正含义,那就是在这方寸上,你得用最佳的状态及最佳的方法和学生进行面对面地交流,使知识传授给学生。我除了正式授课还承担了班级里的作业批改及练习评讲等。在这一系列下来,虽然很苦很累,但也磨练了自己,我认为值得。

教育类实习报告 篇2

  教育实习个人总结

  转眼间已经到了大三实习的时候了,我选择分散实习。回到我的高中母校进行了实习。来到母校枣庄二中在2月13号,那时学校语文正在全面进行苏教版的《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的教学工作。我和同学都被分到相应的实习班级进行实习教学。当时我接手的是高二七班,完完全全的扮演了一个正儿八经的高中语文老师角色。在实习这段时间,无论是教学工作还是成长心得,我都收获颇多。

  一、 教学工作:进行趣味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教学

  因为是完全接管一个班级的语文教学工作,所以无论是备课、授课、布置作业、批改作业、纠正错误,还是学习知识落实各方面我都走的仔仔细细,不敢有丝毫松懈马虎。当吴家栋老师笑着给我说:那你替我给七班上课吧。我听到周围的老师在那里感叹:七班可不是一个老师的班级,调皮捣乱的可不少,还不如八班呢。我随即轻松一笑:七上八下,七班的孩子应该也不差。可实际上我的心里却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而且是一个无比沉重地问号。这个问号是问我有没有把握,还是问七班真的那么差么?我自己也不知道。跟着吴老师去听了他的一堂课,亲眼见过之后,感觉这七班的名声实在不是虚的,和我想象中的反差太大。全班六十六个同学一节课之后睡着的接近十个,期间还有上厕所的或者玩手机的。不过比较直接可以肯定的是他们还算乖,因为他们不打扰其他人学习,不是那种自己不学还要拉着别人一起捣乱的学生。

  其实课上睡觉也不能全怪他们。毕竟文言文本身就有一定的枯燥晦涩,而且他们每天的语文课在这漫长的两个多月全是文言文。为了提高课堂趣味,我在备课的时候注意留心一些小典故之类的,在备课时看到《后赤壁赋》《黄州快哉亭记》时留意到他们的写作背景都与乌台诗案有关,所以在讲述课文之前先用个简明的线索将乌台诗案、苏轼被贬、苏辙、黄州连成一个小故事。在讲述故事之前,先给他们介绍了一下:乌台。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听完这个小故事,她们倒是面带喜庆之色,往前探了探身子,一副兴致勃勃认真听课的样子。我随即由绘声绘色的给她们把文章的背景故事讲述一遍。又比如在讲述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我让学生大声的说一下文章题目,我转身在黑板上写下题目。写到“谏”时,我故意停顿。然后转过来问学生:是司马谏/议书,还是司马/谏议书?并在这里特别的强调一下谏议是官名,古代通常会将人的姓氏和官职联系在一起进行称呼,比如杜甫因担任工部尚书,被称为杜工部,当然我们今天也会用的,比如我们称呼我们的吴家栋老师为?学生大声的回答吴主任!虽然拿老师长辈开玩笑有点不地道,但是这就是学生的心理,他们喜欢,也许正因为这样我和他们的距离拉近了,他们认为我是和她们一伙的。我说的话讲的课他们乐意去听,他们尊重我,他们会认真背诵课文,写完课下作业。

  二,不戴有色眼镜去看学生,注重后进生的学习

  作为老师,虽然我只是一个实习老师,我注意去公平对待学生。用一般人的观点上课的时候只要去提问那些成绩好的学生就可以了。因为优秀生可以回答得很出色,而且不浪费课堂时间,老师在提问优秀生时心情也会很舒畅。我并没

  有那样做,在实习的这段日子里,我把班里的每个同学都提问到了。而且多半提问的并不是优秀生,而是那些后进生。虽然有时候他们的回答很吃力,课下还要额外抽取时间来检查他们的背诵之类的。但我并不觉得这是给自己找罪受。因为我也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有的学生会因为老师的忽视而自暴自弃,有的学生却会因为老师的一个眼神而力争上游。优秀生本身就具有力争上游等较优秀的心理素质,老师偶尔几次不提问对他们影响不大,可是后进生呢,你只要偶尔的提问他一次,在他没回答出来时,耐心的鼓励一句,他会因为我们老师的这一句鼓励兴奋好几天。班里的后进生基本上每天晚自习都会有几个去我办公室背诵课文的,当时有一个在大家的眼里是差生的孩子说了几句话我很感动。这是一个长相十分清秀的男孩子,他眨着清澈有神的大眼睛十分诚恳地对我说:“老师,给你说句实话吧。从初中到现在你是第一个提问我的老师,看你还挺好的,我会好好学的。”有时课间去教室走动,确实看到他不太打闹了,要么静静地呆在自己的位子看单词,要么在优秀生那里问题。

  在这个教室里,我收到了信任与尊重。某天早晨一早起来看晨读,从宿舍走出来碰到了两个急着去买饭的学生,他们边跑边问:老师吃饭了吗?“我下了晨读再吃”我笑着看他们跑远。可是当我到办公室时,他们已经给我送来了热气腾腾的鸡蛋豆芽夹饼,很感动。每次我去看自习,他们总是争先恐后的给我的杯子倒水,那些后进生尤其热情。某次下课我坐在下面和学生聊天,一个其他班的女生来玩也参与到了我们的聊天。最后当听到我们班一学生叫我老师时,她很惊讶说:我还以为她是你同桌呢!确实。混在学生堆里。高中的孩子无论是个头还是打扮都趋向成年人了。而我是一个穿平底鞋不化妆不打扮的老师,只是像高中女生那样梳着高高的马尾。能和他们像同龄人一样交谈,像老师一样获得威严与尊重,我很幸运。

  三、 教学,没有想象中的轻松

  在文言文的备课过程中,实词、虚词、句式、活用,无一不需要仔细推敲。整个语文的人在一起推敲,生怕哪里出错会误导了学生。有时一整天都准备不了一篇文言文的备课,比如韩愈的《进学解》,而且在教授的过程中还要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将学过的知识与现学的知识归纳总结。备课深刻理解到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批改作文也是一件要命的事情,由于高中写作阶段以及学生事业思维的局限,作文内容枯燥,有时甚至千篇一律或者漏洞百出,每当改作文,办公室就会想起:上辈子杀了人,这辈子教语文。以前总认为老师一天两节课,讲完课回到办公室喝喝茶聊聊天,十分惬意。现在真正当了老师,而且只是短短的一阵子实习老师,已经颠覆了我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识,再一次提升了我对老师的敬仰与崇敬之情

  实习结束后,学生给我写了一本留言寄语。她们说我是一个爱笑的老师,很阳光。她们喜欢会笑的老师,而不是一节课板着脸的老师。翻着她们的留言寄语很欣慰,我也算是一个合格的实习老师吧。希望我的学生们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正如我的某些学生寄语的最后写道:云姐,我的字迹珍藏吧,将来会很贵的。喜欢这次实习,我很充实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