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听课评语(2)

时间:2021-08-31

  2.教师主导作用评价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励、引导和训练学生的思维上,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的设计、组织、实施和调控上。科学的教学情境和探究问题,能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恰当的组织策略,能调动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及时有效的反馈矫正,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提高。

  ⑴教学设计评价

  情境设计。能设计新颖合理的信息源(文字、实物、图表、实验、音像等),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质疑问难的学习动机。

  问题设计。以知识为载体,能设计有针对性、探索性、展示性和延伸性的问题,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一是问题要有针对性。能针对教学目标设计问题,体现目标中心意识;能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易混淆、易疏忽之处或典型错解去设置问题,解决学生的困惑和补救知识缺陷。二是问题要有探索性。问题不能过于直观,要有一定的思维容量,有探索研讨的价值。三是问题要有展示性。问题能展示知识的再发现的过程,展现学生内在的思维过程。四是问题要有延伸性。问题即能构建本节知识,又能蕴含后面甚至将来有关的知识,激发学生循着课堂学习的内容去继续查阅资料或思考,使课堂具有延伸性。

  诊断设计。诊断题能具有层次性、迁移性和实践性,能促进学生巩固与提高,达到举一凡三的功效。一是题目要有层次性。能面向全体学生设计不同层次或要求的作业。二是题目要有迁移性。能设计知识迁移或方法迁移性的作业,促进学生举一凡三、触类旁通。三是题目要有实践性。能设计联系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的实践性作业。

  ⑵教学组织评价

  组织形式。要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充分体现自学自悟、合作交流的过程;要以活动建构为主,充分体现活动的内容、方式及程序;教师要有个别辅导、集体引导的过程。

  组织策略。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留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调动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自己总结结论,而且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各种不同的见解或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组织调控。能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恰当引导,逐步把问题引向深入。

  3.学生学习评价

  学生的主体性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浓厚,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学习过程中思维活跃,能相互质疑、相互合作,而且不满足于现有结论,敢于发现自己的见解。课堂教学不仅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而且要让学生达成既定学习目标。

  参与评价。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一是主动性。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旺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主动地思考问题。二是全面性。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主动参与各种学习活动。三是全程性。学生自始至终注意力集中,能够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交往评价。师生关系和谐,平等民主,能形成多向互动的研讨氛围,对他人的观点和方法能积极评价。一是民主性。师生关系和谐,平等民主,学生能畅所欲言,每一问题都能得到尊重与回应。二是互动性。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形成多向互动的研讨氛围,主动交流,相互合作,相互评价,研讨热烈。

  思维评价。在学习过程中,不满足于现有的结论或答案,主动质疑问难,不断提出新的或有一定深度的问题。一是有主见。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发表自已的观点或见解,对他人的观点和方法能积极评价,并阐明理由,没有从众现象。二是有质疑。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质疑问难,不断提出新的或有一定深度的问题。三是有创新。不满足于现有的结论或答案,敢于标新立异,能主动提出新的解决方法或思路。

  达成评价。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能学会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及思路,并能举一反三分析具体问题,养成主动质疑、探究的学习习惯。一是全体性。各个层次学生都学有所得,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二是全面性。在知识方面,能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前后知识融会贯通,口头答问、课堂练习正确率达95%以上;在能力方面,能学会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及思路,并能举一凡三分析具体问题。三是发展性。不仅能养成主动质疑、探究的学习习惯,而且能实现知识与能力、情感与价值观的和谐统一。二、新课程标准下教学评价的反思

  新的课程标准下对学生的评价具有发展性,即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从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评价方式多样化,实现质评与量评、书面评价与口头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性结合,改变以往教学中对学生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做法,把评价定位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给学生更多的微笑、宽容、赞许、鼓励、理解、关怀,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在评价的过程中不仅开展教师评价,而且开展学生自评和互评,让学生真正的认识自己,建立自信,并对自己的`学习采取策略,给予学生如何发展自己的教育,对于学生的自主性、反思性、创造性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其优点是十分明显的。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一些现实的问题。

  1、评价的实施受升学(选拔)机制的制约

  在当前升学考试制度下,中考评价的选拔功能还很强。中考化学成绩作为学生初中阶段化学学习的终结性评价,能确定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进步和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从而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作出整体判断,同时可以预言学生在后续学习中成功的可能性并确立后续学习的起点。但是,这种评价是有局限性的。我们日常教学中如何将“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评价和“甄别与选拔”的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最终将“为了学生发展”这一评价成为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2、过程评价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尽管我们收集了学生的许多资料,也建立了学生化学学习档案,但是仍感到这样还是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现在还不能实行小班化教学,一位教师三个班的教学任务,面对一百五六十位学生,要全面细致的观察每位学生的学习过程,显得力不从心。一般对那些表现突出的学生注意较多,而那些默默无闻的学生就关注不够。另外,由于课时较紧,有些探究性实验以合作小组的为单位完成,有些学生有时得不到动手操作的锻炼机会,体现不出每个学生发展的全过程。同时,初三学生面临中考,课业负担增加,而有些科学探究实验和实验报告的完成需要大量的时间,这无疑又会加重他们的负担。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另外,学生的发展具有多样性,发展中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个体差异,而教师的授课内容却是统一的,步调一致的学习进程,会成为某些学生发展的羁绊,这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在承认学生发展多样性的同时,如何尊重学生发展的多样性,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发展空间和资源,为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提供良好的环境,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良好的发展,使对学生的评价具有强盛的生命力,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总之,新课程下的教学评价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全面发展为宗旨,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提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对学习活动的促进作用。虽然评价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但在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实施中,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其实践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初中化学听课评语】相关文章:

1.初中化学课听课评语

2.老师听课评语

3.听课评语问题与建议

4.听课评语汇集

5.教师的听课评语大全

6.初中物理听课评语

7.英语听课评语

8.听课记录的评语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