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

时间:2021-08-31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

  1、认识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以读代讲、读中悟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自读质疑、合作探疑、交流解疑

  1、导入 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之情,也许,我们并不怎么在意他的存在。然而,就是这种平凡、朴实、无私的父爱在我们的生命遇到突如其来的灾难时,你能想象到它会爆发出何等惊人的力量?创造出怎样的奇迹吗?今天,我们来学习22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

  2、自读理文

  请同学们带着预习中的问题以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把课文快速地读一遍。

  3、小组合作

  (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①把自己读懂的内容变成问题考考别人。

  ②把自己不懂的和其他同学讨论一下,共同解答。

  ③在合作中又发现了什么新问题?

  4、交流解疑

  为了充分展示同学们合作学习的成果,我们举行个男女对抗赛,看看哪一组提的问题多而且有价值,能难到对方?哪一组能迎难而上,对课文理解深刻,回答准确到位?我们给优胜组授予“智多星”称号。

  (学生交流探讨)

  相机组织辩论:这位父亲的精神是不是失常?

  随机板书:两眼直直只有一个念头挖了38个小时

  小结:他失常,但失常的伟大;他不失常,不失常的惊人!这就是爱!伟大的父爱!(板书:爱)

二、读中悟情,以读促解,突出重点

  1、看看文中有多少个感叹号?集中在哪儿?

  2、这些感叹号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指导朗读重点句段)幻灯片依次出示

  ①“他感到眼前……走去。”

  ②“是儿子的声音!……我的儿子!”

  ③“是我,是爸爸!……和我在一起!”

  ④“一个安全的出口……阿曼达!”

三、以文激情,开放课堂,升华情感

  1、从大家的朗读声中,我感觉同学们被这篇课文深深的感动了。感动了就会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告诉老师,你想到了什么?

  2、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一种方式来表达一下你对父母的崇敬、爱戴!

四、课后作业

  在以下的几个形式中选择一个做一做,体会父母的辛劳和对自己的关爱。

  1、和爸爸妈妈的目光对视一分钟,你看到了什么?

  2、细细地观察爸爸妈妈的背影,你想到了什么?

  3、帮爸爸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你体会的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

  (略)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学习重点。

  二、交流对地震的了解,拓展阅读有关资料。

  三、导读课文,整体感悟。

  (一)初读,扫清文字障碍。

  (二)品读,找出感动的句子,好好体会。

  (三)着重引导读好以下句子:

  1.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谁对谁说的?用什么语气读?文中共出现几次?另外两次谁说的?说明什么?)

  2.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为什么要这样写?直接写36小时不行吗?36小时是多久?从他的外貌描写中,你想到什么?)

  3.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这句话最重要的词语是什么?把了不起的感觉读出来。)

  (四)能不能用自己的话简洁概括课文内容?

  (五)精读,快速阅读全文,想想明白了些什么,有什么疑问。

  四、提出质疑,梳理疑问

  根据学生疑问,梳理出一至两个待探究问题,教师也提出问题:为什么说这对父子是了不起的?

  第二课时

  一、立体探究,感悟“了不起”

  (一)自主选择“儿子了不起”、“父亲了不起”进行探究,找出关键句子,细心体会。

  (二)探究“儿子了不起”(抓住勇敢、无私、对父亲的信任来理解,放手让学生畅言。)

  (三小结、过渡:从儿子的表现我们可以说:真是个了不起的儿子。而儿子的了不起来自于父亲,来自于对父亲的信赖,来自于他有一位了不起的父亲。父亲的了不起表现在哪里呢?(提示:交流的时候,表达要清晰,要抓住课文中的具体句子来说明。)

  重点探究“父亲的了不起”。

  抓住以下句子,反复朗读感悟:

  1.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为了儿子,决不放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

  2.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占据父亲整个心灵的是儿子,一定要救出儿子是父亲心中唯一的信念)

  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36个小时,两天一夜啊,在这段时间,父亲不吃不喝不睡,是多么了不起啊!读

  (2)挖掘工作何其辛苦和危险,然而,父亲承受的仅仅是肉体上的辛苦吗?(还有精神上的双层压力:担心家里的妻子,担心孩子再也找不到了。)肉体上的辛苦,精神上的压力,这一切也没有使父亲停下来?你们说他了不起吗?读

  (3)想象挖掘过程中有哪些触目惊心的场面,父亲会怎么想呢?(不管发生了什么,看见了什么,丝毫没有动摇父亲的意志,多么了不起啊!)读

  总结学法:抓住什么来分析?(神态、动作、语言)

  讨论。最终,儿子救出来了。故事的结局皆大欢喜。可是,如果挖出来的是儿子的尸体,或者在挖的过程中发生了爆炸,还能说父亲是了不起的吗?(父亲因为担忧孩子的生命安全,过于悲痛,以致于精神和行为异于常人,这都是缘于他对孩子深沉的强烈的爱。不管孩子能不能救,不管结局是否圆满,他都是一位称职的父亲,伟大的父亲,了不起的父亲。)

  二、精略结合阅读,感受不同形式的爱

  (一)导语:父母的爱有很多种,有的象阿曼达的父亲一样,是一种强烈的外显的爱,有的可能是我们平时觉察不到的无微不至的爱。阅读《慈母情深》,运用我们学到的方法,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体会人物的感情。

  (二)交流: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母亲的深情?

  (三)填表:今天,我们不仅被《地震中的父与子》中伟大的父爱感动着,也被慈母的浓浓深情感动着,之所以被感动,是因为我们自身的原因——太投入了,同时,也是文章的原因——太感人了。

  作业:

  1. 填写表格

  2.回忆生活中,父母亲关爱你的一个画面,写一个片段,注意,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写具体。

  慈母情深(略)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