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交礼仪课程教学内容方式及考核办法改革探索(2)

时间:2021-08-31

三、考试方法的变革

  社交礼仪课程主要是以实践为重,考试不仅是为了检测学生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检验学生们的基本人文素养与礼貌修养,考验他们是否把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中了,考验他们是否具备现代高校学生应当拥有的礼仪规范和文化修养。很明显,传统的纸质试卷的考试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检验的目的了,所以对考试方法进行了变革。下面三种考核方式是笔者研究并且实践后,发现的效果较好的考核方式。

  (一)场景测试题

  场景测试题是一种笔试考试。题目是用文字进行的场景描述,整个场景要包含无数个礼仪类型,比如个人礼仪、接待礼仪等等。学生要通过卷面上的文字在脑海中形成场景,并且根据所学到的知识进行答题。整个考试过程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随机抽取题目,给一定的时间审题、理解、探讨后,再进行单独的答题。

  (二)情景面试题

  情景面试题是从场景测试题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情景式的教学是指编造一些包含真实事件或是真是问题的情景,让学生在探索答案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知识,应用知识。在情景面试题环节,笔者认为可以设置多个环境,供学生随机挑选。比如:餐桌礼仪、接待礼仪等,学生自觉将场景布置好,方便考生在考试中真情实感,身心投入的表现出来。在考试期间要注意自己的礼仪规范。老师在考核过程中,仔细的观察,并且记录学生的优缺点,严格的评分,在考试后一并反馈给学生。

  (三)礼仪小品表演

  这里的小品就是指简短的关于说和演的艺术形式,小品要求表演者语言清晰、体态自然、尽可能的理解和表现所表演的角色。因此,礼仪小品就是要求表演内容与礼仪相关联。学生可以由2到6人自由结合,在考试前的一周进行准备,小组统一意见后以礼仪的若干章节为基础,自己创作小品,自编自演,时间控制在十分钟内。老师可以根据小品所表现的内容,学生的表演情况来给学生评分,最后的分数便是考核成绩。这样小型的表演,能够让学生们清楚的知道正确与错误的礼仪规范之间的区别,已经错误的礼仪产生的不良后果,不仅能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提高参与的热情度,还能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主动的使用正确的社交礼仪。

  总之在当今社会的大环境中,人们在交往中十分看中礼仪,好的礼仪规范和修养能够让刚毕业的高校生在初入社会时具有一定的优势,这些优势表现在去公司面试时的良好表现,与人初次见面时的第一印象等。我国礼仪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当以我国的传统文化为主,传承我国文化中的精髓,并且根据时代的发展变革礼仪傳承的形式,让礼仪课程在我国更加广泛且高效的开展,将礼仪课程能够产生的好的影响带给全国高等院校的学生,让整个社会更加文明与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