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弱势学生的工作计划(3)

时间:2021-08-31

一、校园弱势群体的心理特征

  1、自卑心理作祟。在弱势群体的家庭中,由于来自生活各方面上的压力,和一些不如意的地方,致使家长情绪低落。父母时常拿孩子出气,使孩子无辜的心灵受到伤害。加上来自人们的误解和歧视。因而容易造成自卑心理:他们处处感到不如别人、无所作为、悲观失望、自怨自艾、丧失自信、沉默寡言。遇事往往自愧无能。每当同学之间谈及家庭、父母时,他们总是逃避这些场合。

  2、情感上得不到交流。他们生活于自我的小天地里,不愿与人来往,将自己的真情实感和欲望都掩盖起来,不愿暴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不愿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3、内心敏感,脆弱。弱势学生的心中总有一种被别人嘲笑的感觉。他们怕来自外界的冷言热讽。他们对别人的谈话及别人对自身的评价都十分敏感。

  4、与人交往上有障碍。受自身弱势的限制,他们往往对来自周围的评价、帮助理解为在与自己过不去。认为周围的人在轻视、伤害自己,因而傲视周围师生,苛刻待人。久而久之,使周围同学都与之疏远,造成了人际交往上的障碍。

二、校园弱势群体不健康心理形成的原因

  1、家庭因素。(1)父母感情破裂,家庭解体。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伤害,他们由此缺乏一方爱的呵护,使之情绪低落,对学习失去信心。他们不善言语,变得越来越孤独。当自身婚姻的失败而心理不平衡时,便把自己对对方的憎恨、不满等情绪灌输给孩子,培养孩子仇视对方的不良心理。(2)隔代教育。由于父母忙于找工

篇三:关爱七类弱势学生工作方案

  关爱七类弱势学生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切实做好在校“留守儿童”、“残疾学生”、“家庭困难学生”、“孤儿”、“随迁子女”、“单亲学生”、“在校女童”的关爱工作,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帮助弱势学生的良好氛围,帮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给这七类弱势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关爱的良好社会环境,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切实为七类弱势学生成长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

  二、目标任务

  建立完善的关爱对象健康成长长效机制,解决好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上和心理上的具体困难和后顾之忧,建立七类弱势学生管理档案。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加强对这七类学生的关爱,切实帮助他们度过难关,确保其完成学业,使其具有健康的身心,能成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 1、通过学校的关爱,让留守学生不孤独、能自立。 2、通过学校的关爱,让残疾学生不自卑,能自信。 3、通过学校的关爱,让学困生不灰心,能自拔。

  三、具体

关爱弱势学生的工作计划

  措施

  1、加强领导,成立两亭初级中学关爱七类弱势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闫新军 副组长:李 玮 赵 婷

  成 员:各班主任

  2、明确目标,做好“七关爱”。即:关爱留守儿童,关爱残疾学生,

  关爱家庭困难学生,关爱孤儿,关爱随迁子女,关爱单亲学生,关爱在校女童。关爱他们的健康,关爱他们的生活,关爱他们的学习。要求老师们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蹲下来走进学生的心灵,通过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关爱,让他们不再孤单,不再泄气,不再放弃,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3、工作做细,实行“四必访”。即:即孩子一天未到校时必访;孩子情绪和行为异常时必访,如:孩子生病、经常迟到或早退、经常与同学争吵等;孩子成绩下降或上升时必访;孩子家庭有重大困难时必访,如:家庭发生灾情、亲人死亡、父母离异等。通过家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知识引导孩子,用爱心温暖孩子。要求各年级组切实做好此项工作,年级组长随时检查和督促,班主任和心理咨询老师要认真填好相关的家访记录,心理访谈等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