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启蒙时期,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对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遵循幼儿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形成的规律,在坚持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注重把德育有机和谐地渗透到幼儿日常生活的教育中去,使教育实现整体优化便成了我们思考的主题之一。
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考虑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学期品德教育主题计划如下:
主题名称:《我爱我家》
主题时间:xx年3月——xx年4月
主题计划:幼儿从家庭走入群体生活的幼儿园,班级就成为他们的“家”,本班幼儿是这学期新入园的,对新环境的适应,需要一定的实践过程。为加强班级凝聚力,尽快班幼儿适应新环境的学习和生活,特制定本主题——我爱我家,并围绕它设计了一系列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首先,“熟悉新家”,学会观察并有意识的记忆,涉及情景寻找我们的家,邀记忆标志性,并熟悉班级的一草一木。“夸夸我们的家”,老师和蔼可亲,伙伴团结友爱,大家像是一家人在一起的爱心教育,让幼儿在谈到自己的班级是充满自信与自豪,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共同维护我们的家”让幼儿学着处理矛盾与冲突。游戏中伙伴间经常出现打架、斗殴的现象,假若是你应该怎么做; 到举办春季运动会了
你作为班级的一员是怎样做的,怎样为班级出力的,培养
幼儿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合作、协作意识,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
主体名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主题时间:xx年5月——xx年6月
主体计划:幼儿已经步入中班下学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和提高,可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老是想依赖,本可以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总是推卸责任,看到地上掉落的图书、积木、玩具,不但不捡起来,还振振有词地说:"老师,这不是我扔的,是别的小朋友扔的。"教师有时为了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会布置给幼儿一些任务,如带废旧物品,有些幼儿能很好地完成,而有些没带的幼儿会理直气壮地说:"我爸爸忘了给我拿了。""我妈妈没提醒我……"上述种种表现说明幼儿责任感的缺乏,因而培养幼儿的责任意思,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我们教育内容义不容辞的责职。
通过“我该做”加强幼儿的责任认知,让幼儿明白什么事是应该做的,又该如何做,纠正幼儿头脑中的错误认知,让他们明白自己是班上的小主人,必须遵守班级的各项行为规范,看完图书、玩完玩具应该学习整理,安放在原位。“我会做”午睡后自己穿衣,自己整理
培养自理行为习惯。“我来帮你做”在家帮助爸妈做家务,在幼儿园帮老师打扫卫生,帮小弟弟妹妹学习生活。在锻炼自己能力的同时,又从肯定的目光中获得了成就感,加强了责任感也增长了自信心和自豪感。
主体名称:《假如我是他》
主题时间: xx年7月——xx年8月
主题计划:同伴交往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品质的有效途径,有益于社会性的发展,但幼儿期不会从别人角度考虑问题,不了解别人的需要,不懂得关心、帮助别人,都影响了幼儿的交往效果,因此,设计“假如我是你”的主题活动,引导幼儿了解别人的情感和需要,愿意帮助和关心小伙伴,懂得轮流、分享、谦让,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通过“他怎么了” 观察表情,体察别人的心情。进行移情训练,学习根据表情判断其心情。思考他需要什么,引导
幼儿注意观察并学会体谅别人的情绪。“怎么办”的活动,缺少一个怎么办,大苹果给谁最合适,引导幼儿学会谦让和分享、学习注意他人的需要。“我来帮助你” 培养幼儿热心助人,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学着愿意关心、帮助他人。让幼儿学习在集体中学会交往,学会关心和换位思考,对其以后的学习生活都会受益终生的。同时对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会获益丰厚的。
长期以来,后进生教育一直是小学教育中一个普遍而又严重的问题,常常困扰着很多的教师,甚至让一些年轻教师感到束手无策。学生学习基础差,一方面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水平低下,另一方面是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少部分学生不能适应群体教学,学习上出现了障碍,学习态度消极,对自己失去信心,对学习失去兴趣,对以后的学习带来了更多的困难。由于后进生形成原因的不同,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教师切忌眉毛胡子一起抓,应该有意识地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教育。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和条件,改进教学方法。希望通过制定此项计划,逐步缩小后进生面。
一、用行之有效的"习惯表"转化后进生
一部分后进生主要是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造成的,对于这部分学生,必须从帮助其形成理想的学习习惯的观点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转化他们的行为习惯。对于不良习惯,要采取减法的原则。在教育过程中,老师要明确地指出学生身上存在的毛病,并在家长的配合下,师生共同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转变计划。通过将学习中体现出来的不良习惯逐一列举,在老师和家长的监督、帮助下,教育后进生每天克服一点坏毛病。在监督过程中,老师和家长要经常鼓励学生,适时地表扬学生的进步,增强学生改掉不良习惯的自信。同时在此教育方法的
实施过程中,老师和家长要有耐心,有毅力,不要让学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不能迁就学生,可以采取奖励与惩罚并用的原则来教育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如果学生的某一毛病已经改掉,就从计划表中删除,如此长时间坚持,就会取得明显的效果。
二、用良好的课堂环境激发后进生
按照"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怎样面向全体学生,让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在一堂课中都能得到较好的思维训练和知识发展呢?这就需要做到"顾此又顾彼",不能采取"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方式。为此,老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科学地备课。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如果教育对象不能分得太细,至少要考虑三种不同层次的学生(成绩好,反应快的学生;中等水平的学生;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将其学习目标定在"最近发展区"。只有这样备课,上课时才能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全体学生。
(2)教学内容难易得当。教学的内容安排要求难易恰当,既能发展成绩好的学生又能顾及成绩差的学生。对于较难的问题,可以先让成绩好的学生回答,然后再让后进生补充或者回答,两者都给予鼓励。对于相对简单的练习,例如认识生字,进行组词等,可以让后进生多回答,锻炼他们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并通过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形式多样化。老师在课堂上注重创设情景教学,经常变化教学形式,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时时刻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特别是激发后进生的参与兴趣。只有这样,全体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才会高度集中,思维敏捷,发言积极。
三、用科学的学习技能指导后进生。
基于后进生在学习中的障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知识性的传授,要更注重其学习技能的训练,"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在教学中穿插比较、概括、分析、综合的思维方法,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强化应掌握、运用、巩固的学习方法,及时检查、反馈,逐步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效率。
四、用不同的座位形式吸引后进生。
在讲授新课时可以采取"插秧式"的座位,最大限度维持教学纪律,引导全体学生将注意力投入到老师的讲授中。在组织讨论交流时可以采取"小组围坐"的形式,这样比较方便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并通过优后进生搭配学习,减少后进生学习的困难。在进行研讨活动时,可以采取"圆圈式"的座位,学生围坐成一个圆,老师在中间,这样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师生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消除后进生的孤独感,培养安全感和参与感,有利于后进生的学习。进行智力竞赛时,可以采取"马蹄式"的做法,这能体现老师的威严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实践证明,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采取不同的座位形式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用"因人而异"的作业训练后进生。
一直以来,老师在授完课后,布置的作业基本上是"千篇一律",没有过多考虑学生做作业时的差异,给后进生带来了做作业的压迫感和畏
惧感。这就要求老师在安排作业时,尽量考虑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针对不同的学习能力,设计不同的题型,布置难度各异的题目,其中最优化的题目应有"跳之可获"的成功效果。对于后进生的作业,可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加深程度,逐步缩小与优生的差距。教师切忌用增加作业负担,课外大量补习以及严厉的斥责等方法对待后进生。我们常常看见教师每天把后进生带到办公室补作业,改错,"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效果却不是很好,有些后进生甚至成了" 老油条",平时不听讲,不认真完成作业,总是依赖老师"开小灶"。所以,教师关键是要进行"作业会诊",帮助后进生找到作业出问题的原因,帮助其弥补知识上和技能上的缺陷,鼓励其独立有效地完成作业,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心理。
六、用丰富多样的形式考核后进生。
简单的提倡少考,甚至不考,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后进生的产生,即使在小学阶段很少进行考试,到了初中、高中,他们依然要面临各种考试。关键是改革考试的形式,不能简单地用一份试卷来测试学生的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根据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同优势,创设多种形式的测试考评。
总之,对待后进生,一定要从心理上正视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充分调动后进生的学习兴趣,严格要求,通过帮助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技能、方法,不断鼓励,增强后进生的学习自信,并时刻做好后进生问题的教育预防工作,从而使后进生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