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2)

时间:2021-08-31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两段。

  4.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北京的美,激发学生对首都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学过《看雪》这篇文章后,你想不想知道我们的首都北京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北京,去了解一下这个美丽的城市。

  2.出示投影:(天安门)图上是北京的什么地方?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课文是怎样描写图上的景物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

  要求初步读通课文。

  2.教师范读课文(或放录音)。请大家注意字的读音。

  3.学生再读课文,划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4.学生汇报。教师出示下面的词语,请大家读一读。

  中央黄瓦宽阔雄伟纪念碑柏油

  绿树成阴立交桥川流不息古迹优美

  矗立建设似的拼图图案大厦

  教师从旁纠正字的读音,注意矗、似、厦是翘舌音。

  5.记准字形: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出示下面的生字:

  央瓦阔雄油阴交川迹优

  1)学生自由识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

  3)对大家认为比较难的字或教师认为易错的字进行重点指导。

  央:最后一笔是捺。

  瓦:笔顺是,一共四笔。

  碑:右边的笔顺是撇、竖、横折、横、撇、横、竖

  6.指导书写:

  阔:门要写得宽大一点。

  雄:左右一样宽,右边的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

  碑:左窄右宽。

  三、课堂练习。

  1.学生自由练习,完成课后2题。

  2.作业展示。

  3.师生评改。

  板书: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教学目标(学习目标与任务)

  1.学习目标描述课标要求:了解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分布

  知识与技能

  ①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

  ②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并能够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③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

  学习方式:以多媒体课件为基础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学习过程:①合作讨论的过程──降水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②小组探究的过程──据图分析世界降水分布的规律

  ③个别探究的过程──根据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体验地理探究的乐趣。

  ②认识降水的复杂性(变化与分布)。

  ③认识人工降雨的必要性,并初步了解其方法。

  2.学习任务

  利用教材及课件提供的材料和信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了解降水的形成、季节的变化和分布,同时通过拓展知识的学习,进一步了解人工降雨的相关知识以及世界上形态各异的雨雪,进而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1.学习重点

  ①能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②了解世界降水分布的规律。

  2.学习难点:降水的形成条件

  突破该难点的方法,通过媒体提供的支持材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问题探究情景,归纳出降水的形成条件。

 三、教学对象分析

  初一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较浓,热情也高,思维活跃,对录像、动画、图片等资料信息很感兴趣,并且敢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具有良好的协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四、教学媒体阐述

  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室

  学习资源类型: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一)学习情境类型

  ①真实情境②问题性情境③师生交互情境

  (二)学习情境与过程设计

  1.设置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常州地区在每年的六月中旬到七月中旬以什么天气为主?这种天气通常又称什么?

  ①多媒体环境下的师生讨论:降水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②学生小组讨论:降水的形成条件有哪些?

  ③学生小组讨论:降水与生活、生产的关系;

  ④学生个别探究:绘制降水柱状图;

  ⑤学生小组讨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2.学习的拓展

  通过视频资料,了解人工降雨的方法,以及各种各样的雨雪,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三)学习活动组织形式

  1.合作讨论:分成小组,对降水的形成条件,降水与生活、生产的关系进行协作学习;

  2.个别探究:利用媒体提供的数据资料,绘制降水的柱状图;

  3.小组探究:根据地图,分析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六、学习评价设计

  测试形式:①课堂上提问

  ②媒体展示习题

  ③学生自带的地理填充图册

 七、教学小结与反思

  通过对降水这一节的教学,让学生掌握降水与生活、生产之间的重要关系;了解降水的季节变化;学会绘制降水柱状图;知道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和习惯。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平时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观察得不够深入,也不够细致,因此在表达时缺乏整体性和逻辑性,这也是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我们慢慢培养的。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蕴、瞥、拙三个生字。

  2、积累本可好词、好句,并通过词语和句子理解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孩子们情绪的变化,了解用什么样的方式付出爱。

  教学难点:领会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揭示课题:谁说说什么叫“沉默”?

  3、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生字

  (1)出示生字

  (2)指读、领读、组词、理解意思、

  2、谈话: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中老师和同学们在谈论什么事?

  3、学生默读课文

  谈话:在谈论过程中,沉默之前和沉默之后课堂上是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一个词或一个句子概括出来。

  4、板书:热闹——沉默——热闹

  三、借助插图,导读感悟

  1、创设情景,引读1——9自然段

  2、积累词语

  (1)自由读1——9自然段用——画出可以表现课堂上特别热闹的词和句子。

  (2)汇报

  (3)摘抄好词、好句。

  3、观察插图,指导朗读

  (1)看看图中得小朋友在干什么?

  (2)这幅图画得是第几自然段?

  (3)图中的小朋友一个个神气十足,读第8自然段谁能读出神气十足的语气?

  (4)指名读

  (5)“老师点数了,15、16、17……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亮”读的时候声音要怎样?

  (6)指名读

  4、谈话:热闹之后的课堂是怎样的景象呢?

  5、教师引读11——15自然段

  6、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

  (1)同学们什么沉默了?

  (2)哪些词语和句子表现出同学们很沉默?用——画下来。

  7、积累词语

  (1)汇报。

  (2)体验1分钟有多长。

  (3)摘抄好词、好句。

  8、指导朗读

  (1)谈话:选你喜欢的句子或自然段读出沉默的语气。

  (2)自由读

  (3)指名读

  9、小结:

  老师知道你们已经会感受爱了,这还不够,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你们心灵深处的极为珍贵的东西,同学们意识到父母平时为我们的付出,也想为父母做些什么,这就是寻找蕴藏在你们心灵深处的极为珍贵的`东西。

  10、谈话:

  沉默后的课堂又变得热闹起来,自由读读看,折合沉默前的热闹有什么不一样?

  11、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表达你的爱?

  12、齐读17自然段。想:这些孩子对父母做了些什么?

  13、引述16自然段。

  四、拓展

  1、你有什么收获?

  2、还可以向谁表达你的爱?

  3、教师小结:

  其实不是生日的时候,你也可以用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温暖的话、向父母表达你的爱。当然,不光是父母,每一个值得你爱的人,你都可以关心他们、爱他们。

  4、想想还可以把爱送给谁?

  五、教师小结:

  我真快活,同学们从沉默中懂得要回报父母关爱他人,所以老师觉得今天这堂课上的沉默是可贵的。下课就把你的爱送给你身边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