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管理制度(2)

时间:2021-08-31

  报告病种和报告时限

  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的病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方式向属地疾控中心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

  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同时,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白喉、疟疾等的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对其它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进行报告。

  个别病种的确认须由相关单位认可后方能上报:

  1.脊髓灰质炎,要由国家确认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2.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须由省级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3. 艾滋病,应由省级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4.每月29日前检查追踪上月和本月已报告病例卡片的诊断变化和转归情况,如疑似病例改为确诊病例或排除、未分型改为已分型、死亡等,要对原报告卡进行订正报告。

  5.在传染病漏报自查、检查和暴发调查中发现的未报告病例,要及时补充录入。

  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及人员配置

  1.配备专用计算机1台进行疫情网络直报工作;

  2.配备2名工作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收集、录入、初审及相关传染病管理工作(1名为专职);

  3.有人负责本单位网络直报系统硬件与网络维护,以保障其正常运行;

  责任报告人填卡要求

  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完整的合格的传染病纸质报告卡。包括初次报告、订正报告(含死亡订正)。医生填卡时,尽力询问病人的详细现住地址,得到病人的准确可靠地址,具体到乡镇、街名和门牌号。

  直报人员职责及网络填报要求

  直报人员之一必须为疫情管理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性病、慢病、居民病死亡原因、症状监测等项工作的网络直报及电话报告工作

  直报人员负责每日的收卡、录入、初审工作。常规收卡上、下午各一次;常规录卡应在17点30分前完成;特殊情况立即录入,不得延误;

  将“现住址国标”下拉框逐级选至乡镇级,以避免红卡的出现;如遇到现住地址不详的卡片,即作为市内、省内和省际流动人口处理:录卡操作时,在“现住址国标”栏逐级选中“不详”,并在“现住详细地址”栏填写“不详”或已获得的内容。系统会自动将此类卡片统计在本地流动人口发病数内;

  若病人为学生,必须在患者单位栏内填写学校正式全称及班级名称,勿用简称;

  艾滋病、HIV要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副卡;

  妥善保管好用户编码及密码,确保直报系统处于正常、安全的运行状态;

  纸质卡片是电子疫情资料形成的重要原始依据,要保留三年备查。

  门诊住院登记管理制度

  1.门诊日志

  1.门诊日志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初诊和复诊、处理、报卡九项基本内容,必须逐项填写完整,不能用症状代替诊断;

  2.门诊日志由临床医生填写,于次月5号前汇总交院办公室;

  (3)挂号与日志登记符合率不低于90%。

  2.住院病人登记:住院登记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须逐项填写,由各病区妥善保存。

  第一条

  检验科登记及反馈:登记项目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送检日期、姓名、性别、送检样品、化验项目、化验结果、检验人员和报告日期,异常结果必须反馈送检医生处,并有记录。

  第二条

  放射科登记及反馈:登记项目包括开单科室、检查日期、病人姓名、性别、检查结果、初步诊断和报告日期,异常结果必须反馈送检医生处并有记录。

  报告培训制度

  培训对象

  为所有医务人员、总值班人员。

  培训计划

  每年对所有医务人员至少培训一次,新来人员在岗前培训时必须进行《传染病防治法》及传染病报告相关内容培训。

  培训时间

  每年上半年、下半年各培训一次,新进人员8月培训。

  培训内容

  根据需要选择性的培训《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机构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与管理(修订版)》、部分《传染病诊断标准》等。

  考核

  根据培训内容对参训人员进行考核(答卷),不合格者需补考至合格为止。

  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职责

  搞好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有分管领导、科室、人员。每月召开疫情例会一次,研究疫情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各种疫情管理制度,并认真实施。

  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疫情报告意识。

  健全门诊日志、住院登记本、传染病登记本、检验、检查传染病登记本等,备足报告卡,以保证疫情报告工作的正常开展。

  每月对全院进行一次疫情漏报检查。检查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本、住院病人登记本及传染病登记本、检验科的传染病检验登记本、放射科的传染病检查登记本。把疫情检查情况纳入医院全年目标考核体系中,并将每月疫情检查结果进行公布,按制度进行奖惩。

  负责对全院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核对、网络直报、登记、卡片保存等工作。

  负责对全院医务人员的传染病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对新入人员传染病知识的岗前培训。

  配合疾病控制中心的流调及采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