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调查测试策划书参考范例4篇(3)

时间:2021-08-31

水质调查测试策划书参考范例4

  地点:中北大学至小店区汾河水段 组员:

  一、监测目的

  1. 对汾河太原段河水中污染物质进行监测,已掌握汾河水质现状及其变化趋势。

  2. 了解汾河太原段两岸污染物排放量及其污染物浓度,评价是否符合排放标准,为污染 源管理提供依据。

  3. 为政府部门制定水环境保护标准、法规和规划提供有关数据和资料。 4. 对汾河水环境纠纷进行仲裁监测,为判断纠纷原因提供科学依据。

  二、现状调查及基础资料

  汾河是山西最大的河流,全长 710 公里,也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者,大也, 汾河因此而得名。汾河在太原境内纵贯北南,全长一百公里,占到整个汾河的七分之一。 发源于宁武县东寨镇管涔山脉楼山下的水母洞, 周围的龙眼泉、 支锅奇石支流, 流经东寨、三马营、宫家庄、二马营、头马营、化北屯、山寨、北屯、蒯通关、宁化、坝门口、南屯、子房庙、川湖屯等村庄出宁武后,流经六个地市,34 个县市、 在河津市汇入黄河,全长 716 公里。流域面积 39741 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 四分之一,养育了全省 41%的人民。汾河流域水系图如图1。

  1961 年以来,汾河河道变为间断河流。除上游的 汾河水库放水和降雨外,汾河太原段经常处于断流状态。目前太原市污水排放量达 4 3 4 3 7.0×10 m /d,经过一级处理或二级处理的污水不足 3.0×10 m /d,其余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汾河 。进入 70 年代,汾河成为纳污河道,经常黑水横流。从 1998 年以来, 汾河太原城区段局部治理美化工程逐步得以实施。经过固化河道、减小糙率、整修堤防、 提高过流能力、束河腾滩、建闸坝蓄水、使清、洪水分流,现状汾河太原城区局部段已 成为集防洪排污、园林绿化、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生态治理河段。

  汾河太原城区治理段从胜利桥至南内环桥全长约 6km,由于闸坝蓄水使市区常年拥 6 3 5 2 有 2.26×10 m 的蓄水量和南北长 4.7km、宽 160m,共计 7.56×10 m 的水域。现状河道断面由西向东岸分成正常泄洪河道、正常蓄水河道和腾滩三部分 。日常污水从设在两岸的 暗渠下泄,同时接纳两岸进入的支流来水。 汾河太原城区段虽然常年多数时间流量较小, 但对半干旱地区的太原市来说具有举足 轻重的地位,直接关系着经济发展和生活用水安全,由于丰水期短,环境容量有限,汾河 未治理的河道污染相当严重,长期以来却缺少较深入水质分析。为了准确了解汾河太原城区段的水质现状,笔者对汾河太原城区段进行了

  系统调查,并对主要断面水质进行了长期 监测与分析,这对河道污染控制与整治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图1:汾河流域水系图

  汾河太原城区治理段从胜利桥至南内环桥全长约 6km,由于闸坝蓄水使市区常年拥 6 3 5 2 有 2.26×10 m 的蓄水量和南北长 4.7km、宽 160m,共计 7.56×10 m 的水域。现状河道断面由西向东岸分成正常泄洪河道、正常蓄水河道和腾滩三部分 。日常污水从设在两岸的 暗渠下泄,同时接纳两岸进入的支流来水。 汾河太原城区段虽然常年多数时间流量较小, 但对半干旱地区的太原市来说具有举足 轻重的地位,直接关系着经济发展和生活用水安全,由于丰水期短,环境容量有限,汾河 未治理的河道污染相当严重,长期以来却缺少较深入水质分析。为了准确了解汾河太原城区段的水质现状,笔者对汾河太原城区段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对主要断面水质进行了长期 监测与分析,这对河道污染控制与整治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汾河中北大学——小店区段水资源概况如下,地图如图2: 自来水水源地:上兰、三给地垒、枣沟、西张水源地、汾河水库

  污水净化厂:杨家堡污水净化厂、河西中部污水净化厂、北郊污水净化厂、殷家堡污水净化厂

  汾河水资源利用规划概况:规划共需水49.75亿m3,其中利用本流域地表水18.66亿m3,(占流域地表水的70.31%),地下水15.37亿m3,共34.03亿m3(占流域水资源41.91亿m3的81.2%),引沁河水1.68亿m3,提黄河水6.72亿m3,利用污水和回归水4.42亿m3,尚缺水2.91亿m3。规划用水中,城乡生活用水3.92亿m3,占流域用水的2.88%,工业用水11.53亿m3,占23.18%,农

  图2:中北大学——小店区段地图

  三、监测项目

  水温、PH、臭和味、色度、浊度、透明度、悬浮物、电导率、铝、汞、镉、铬、铅、锌、砷、铜、氰化物、氟化物、氮、硫化物、含磷化合物、挥发酚、油

  类、DO、COD、BOD5、碱度。

  四、采样及布点

  断面设置见图,水深在5米以下,在水下0.5米处设置采样点。

  五、水样的采集保存运输及预处理

  七、测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