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喝水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31

乌鸦喝水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乌鸦喝水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乌鸦喝水教学反思1

  一、创设宽松环境,鼓励学生大胆求异。

  《乌鸦喝水》一文,在教学生字时,我启发学生:“我们学习了很多识机记生字的方法,比如加一加,减一减,用部首、熟字编谜语、儿歌等,请你看看今天这些字用什么方法记比较合适?”

  (学生思考片刻后,纷纷举手。)

  有的说:小鸟的“鸟”去掉一点就是“乌”,乌鸦是黑的,看不见眼睛,就像一只没有眼睛的鸟。”

  有的说:乌鸦的“鸦”,右边是个鸟字边,因为乌鸦是一种鸟,左边是牙,读音和“鸦”差不多,只是声调不一样。

  有的说:我请大家猜个谜语“瓦片层层并一起”。

  有的说:“法”在我们数学中学过,“减法”的“法”。

  ………

  学生们纷纷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好办法,我重点引导他们识记了“喝”和“渴”:

  师:同学们,这些生字中有两个长得特别像,你们说是谁?

  生:是“喝”和“渴”。

  师;是的,我们怎么来记住它们呢?

  生:我用偏旁来记,“喝”是口字旁,因为要用口喝水;“渴”是三点水,因为口渴的时候很想喝水。

  师:你的办法很好,大家能不能编个儿歌,这样记得更牢一些。

  生:喝水要用口(口字旁),渴了要喝水(三点水)。

  反思:教学打破以往的让学生单一的认读来识记生字的方法,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积累的识字方法,创设民主、宽松的识字环境,选择“自己喜欢的又最容易记住生字”的方法,这样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识字过程中,学生积极性得到很大的调动,说出了许多与众不同但又有效的识字方法。

二、循序渐进,引导理解和运用词语。

  在理解“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这句话时,我是这样做的:

  生:老师,我想知道什么是“渐渐升高“?

  师:这个同学问题问得很好,谁来帮助他?

  生:“渐渐升高“就是升得很慢。

  师:可以把“渐渐升高“换成一个什么词?

  生:可以换成“慢慢”

  生:可以换成“一点点”

  (学生尝试朗读换位后的句子)

  师:通过读你们一定明白了“渐渐升高”的意思。老师来考考你们,请你们渐渐从凳子上站起来。

  (学生尝试做一做)

  师:你们为什么这样做?

  生:因为渐渐站起来就是慢慢站起来。

  师:你还能用“渐渐”说一句话吗?

  生:红旗渐渐升起来了。

  生:天气渐渐冷起来了。

  生:风渐渐大起来了。

  反思:在理解“渐渐”的意思时,如果教师直接就告诉学生:“渐渐”就是慢慢的意思,学生对词语的感悟也许就只能停留在字表面上,不够深刻。在这一片段中,教师是逐步启发学生,先是从学生感悟中说说词的意思,也许学生并不能把心里想法说得很准,这时,老师就让他们用换词的方法来理解,用浅显易懂的词语来解释新词的意思。这种理解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上,学生容易接受。接着让学生亲自体验“渐渐放下来”,通过实践,既检验了学生掌握的情况,又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记忆。最后让学生用“渐渐”说一句话,学生在说话的过程中掌握了词语的运用。此设计符合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

三、拓展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在课文结束部分,围绕“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该怎么办?”设置了这样的环节:

  师:同学们都觉得乌鸦很聪明,能够想出这么好的办法,假如乌鸦的旁边没有小石子,你该怎么办?

  生:乌鸦可以找一根吸管,把水吸上来。

  生:乌鸦可以找一个碗,把水倒出来喝。

  生:乌鸦可以请他的好朋友帮忙,把水拿起来给他喝。

  师:看来,同学们的办法比乌鸦还聪明。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只要动一动脑筋,这就想出办法来。

  反思:这个案例充分发挥了教材的优势,借助课文,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创造想像的空间。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性阅读,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乌鸦喝水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1、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识字。

  2、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阅读兴趣,体悟乌鸦喝水过程中心情的变化。

  3、引导学生懂得只有动脑筋才能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拓展思维训练。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水?

  2、它是怎么喝到水的?

  教具:

  1、多媒体

  2、瓶子及石子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复习

  词语: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9课(指着板书)(齐读)乌鸦喝水的词语,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请小朋友来读词语。

  1、出示词:乌鸦、口渴、喝水、找水、怎么办、瓶子

  2、数一数:瓶的第9笔是什么?(乙)

  3、出示:喝、渴一起读。

  你怎么来记住喝和渴?

  (喝要用口来喝,所以是口字旁;渴要喝水,因为嘴巴干了,所以是氵三点水。)

  4、请把书翻到第83页,我们来做课后第2题选词填空,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开始。

  ⑴自己做。

  ⑵交流:谁愿意来说第1句?第2句?第3句?(指名)

  ⑶都对了吗?我们一起看大屏幕把这三句句子读一遍。

  (齐读3句句子)

二、新授:

  1、过渡:通过第1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指着板书)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它到底找到水了吗?老师请小朋友边看边听边想想。

  2、⑴播放多媒体录象及录音。

  ⑵问:乌鸦找到水了吗?(齐答)喝到水了吗?(齐答)

  ⑶我们来读读课文。(自己读)找一找哪节写了乌鸦找到水,可是喝不到水。开始。

  ⑷你找得最快,请你来说,是哪一节?(第2节)

  3、学习第2节。

  ⑴真聪明,找对了。现在请小朋友仔细地读读第2节,你是从哪句话里知道乌鸦找到了水?开始。

  ⑵轻声读交流

  ⑶谁来说?把句子读一读。(指名读句子)

  ①对了,乌鸦看见了一个什么?(齐答)乌鸦看见了一个瓶子,瓶子里怎么样?

  愿意把第1句读给王老师听的小朋友一起来读第1句话。

  ②用看见说话。乌鸦看见了一个瓶子,那么你看见了什么?(指名每一组46号的小朋友说。)

  你看见了,怎么样?(指名13号说)谁也愿意向他学习说一说。

  ⑷①课文里的乌鸦看见了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它可高兴了,可是(出示多媒体图象)瓶子很高,瓶口又小,里边的水也不多,它喝不着。(学习第2句)

  ②现在请每组的小朋友在3号组长的带领下读读第2句句子,并讨论一下,找找词儿说说乌鸦怎么会喝不着水的?开始。

  ③小组自学讨论

  交流:老师这里有四个瓶子,找找哪个是乌鸦找的瓶子?(因为,模拟多媒体点出高、小、不多。)

  请小朋友观察一下在你们桌子上的瓶子和乌鸦,是不是因为这样而喝不到水?小组观察,请哪个小组愿意派个代表来说说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指名2人)

  ④如果瓶子怎么样了,乌鸦就能喝到水了?请小朋友在小组里说说看。

  如果瓶子不高,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如果瓶口很大,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如果里边的水多,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⑤可是,现在(出示多媒体图)(指名说)(瓶子、瓶口、里边的水,它喝不着。)乌鸦遇到的困难可真(多),请小朋友在小组里读一读。(指名每组派1个代表来读。2对)大家一起来试试,读读第2句。(齐读)(看图)

  ⑸可是瓶子很高、瓶口又小、里边的水也不多,乌鸦喝不着,它心情怎么样?(很着急)对呀,可着急了,请小朋友自由找伙伴把第3句读一读,读出乌鸦很着急。

  ①自由找伙伴②指名2对③齐读

  现在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把第2节连起来读一读。(齐读)

  4、学习第3节和第4节。

  ⑴是呀,怎么办呢?小朋友,你们愿不愿意替小乌鸦出个主意?怎样才能让乌鸦喝到水?(指名说,边说边出示方法)大家想的办法真多,我们的小乌鸦也想出了办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⑵播放多媒体,师读课文第3、4节。

  ⑶老师这里有道填空题,请小朋友在3号小组长的带领下读读课文第3、4节。想想乌鸦的办法是什么,怎么填?

  出示:乌鸦看见_____,于是,它把_____

  ①小组自学。

  ②哪个小组愿意来读一读读读课文第3、4节?

  ③请一组派代表来说齐说。

  ⑷点出:一个一个地,乌鸦为什么要一个一个地衔石子?在你们的桌子上有2个瓶子和一些小石子,请你们在1号组长的带领下,动手试一试乌鸦的办法,边做边观察边想。

  ①乌鸦一个一个地把小石子衔来放到瓶子里,会怎么样呢?(水会慢慢升高)

  ②乌鸦喝到水了吗?

  动手做交流

  小结:是呀,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衔来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了,乌鸦喝到水了,心里怎么样?(很高兴)

  请小朋友和王师来合作读课文第3、4节。

  师生合作读(注意一个一个地、慢慢地,读得又轻又慢)学生连起来一起读课文第3、4节。

  ⑸刚才你们也为乌鸦出了许多主意,我们来比一比,谁的主意更好?

  小结: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乌鸦的办法很省力,还能喝到瓶子里全部的水。所以,你觉得这只乌鸦怎么样?

三、总结全文:

  1、是呀,这是一只聪明的、爱动脑筋的小乌鸦。让我们

  重温一下乌鸦聪明的办法,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朗读全文

  3、总结:这是一只爱动脑筋、聪明的小乌鸦,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喝到了瓶子里的水,我们也要向这只乌鸦学习,遇到困难多动脑筋,解决困难,好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

  板书:

  喝不着水

  聪明 爱动脑筋

  喝着水了

  《乌鸦喝水》教学反思

  在学习《乌鸦喝水》中,有一段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这句话看似简单,但要学生悟出其中的道理却很不容易。因此,我在教学中就让学生做一回小科学家,让学生将小石子一颗一颗往瓶子里投,看着水渐渐升高,让学生从理解课文体验到认识真理的快乐。也许就是这样一次实践体验,能让学生从此爱上科学、迷上科学,走向科学研究之路。

  一、培养学生亲身实践的能力。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让学生再回到课文看乌鸦是怎样想办法喝着水的,为了让学生尝试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小组合作动手做实验,研究乌鸦喝着水的过程。学生实验完成后,不禁发出:哟,水真的升高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通过合作实验,学生主动悟出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由于设计的实践活动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读一读课文、做一做实验、说一说实验过程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二、在思考中发展学生的思维。本课有一个教学目标,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积极想办法克服困难。不知不觉中,学生的思维在不断发展。

  总之,教师不只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组织者、主导者,更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参与者之一。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的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孩子们扮演了各种角色,让他们在这舞台上尽情地创造表现自我吧!